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1-029)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郑永唐杨柳萌王睿睿张高红曹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活性
  • 5篇病毒
  • 4篇体外
  • 4篇免疫缺陷
  • 4篇HIV-1
  • 3篇药物
  • 3篇体外抗HIV...
  • 3篇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抗HIV-1
  • 3篇HIV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药物研究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郑永唐
  • 7篇杨柳萌
  • 6篇王睿睿
  • 3篇刘丰亮
  • 3篇张高红
  • 3篇曹光
  • 2篇刘武青
  • 2篇陈欢
  • 1篇朱海亮
  • 1篇黄宁
  • 1篇陈纪军
  • 1篇刘利新
  • 1篇王嵬
  • 1篇李艳丽
  • 1篇普岳红
  • 1篇孙汉董
  • 1篇杨永平
  • 1篇苏伟婷
  • 1篇况轶群
  • 1篇李晓莉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Zoolog...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云南科技管理
  • 1篇中药材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叶槲寄生化学成分体外抗HIV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卵叶槲寄生化学成分的体外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细胞病变法检测化合物对HIV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HIV-1p24抗原ELISA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慢性感染细胞中HIV复制的影响。计算化合物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EC50)。结果:多种卵叶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具有体外抑制HIV复制的作用,特别是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酮和圣草酚。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酮在2~3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对HIV-1和HIV-2复制的抑制率均≥50%,而对C816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200μg·mL-1。圣草酚在低浓度(1.5~2.5μg·mL-1)时,对HIV-1和HIV-2复制的抑制率达50%,其对C8166细胞的CC50为43.40μg·mL-1。结论:卵叶槲寄生化学成分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酮和圣草酚对HIV-1和HIV-2的体外复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刘武青李晓莉王睿睿李阳杨柳萌杨永平郑永唐
关键词:抗HIV活性
HIV-1限制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
2010年
HIV-1是造成世界艾滋病大流行的主要病毒,其在细胞中的复制过程大体分为:吸附,膜融合,脱衣壳,逆转录,入核,整合,转录翻译,病毒包装及出膜。针对这些过程,宿主细胞进化出各种细胞限制因子来限制HIV-1感染细胞。本文简要介绍TRIM5α、APOBEC3G和束缚蛋白(tetherin)等3个细胞限制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
刘丰亮曹光郑永唐
关键词:HIV-1APOBEC3G
白藜芦醇衍生物体外抗HIV-1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体外抗HIV-1活性,并对其进行抗HIV-1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细胞毒性;细胞病变法检测化合物对HIV-1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采用HIV-1 p24抗原ELISA方法检测临床分离株HIV-1KM018在PBMC中复制的抑制实验;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HIV-1感染和未感染细胞之间的融合;采用HIV-1重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实验,HIV-1重组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以及直接杀病毒实验来研究化合物体外抗HIV-1机制。结果: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对HIV-1IIIB诱导的合胞体形成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16和230.27;IFB-1和IFB-9均能抑制p24抗原的产生,EC50s分别为14.51和0.23μg.mL-1,也能抑制HIV-1KM018在PBMC中的复制。IFB-1和IFB-9对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有较好的抑制,但对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酶体外活性没有抑制作用,也不能直接杀死HIV-1病毒。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具有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病毒进入细胞。
黄宁杨柳萌王睿睿朱海亮郑永唐
关键词:白藜芦醇衍生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活性
云南省药物研究的优势、现状和问题
2011年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药和丰富的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优势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药、天然药、民族药为主,包括化学药、疫苗、保健药、中药饮片、中药种植等,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但云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面临诸多的挑战与机遇。
杨柳萌郑昌博普岳红郑永唐
关键词:药物研究
二甲苯酮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体外抗HIV-1活性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评价了5个二甲苯酮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Y1203、DY1204、DY1119、DY1208和DY1209)的体外抗HIV-1药效学。采用MTT法检测了5个化合物对人T淋巴细胞系(C8166、MT-4、H9)和PBMC的毒性作用;p24抗原ELISA方法测定了化合物对1株HIV-1实验株、4株耐药株和3株临床株的抗病毒活性;HIV逆转录酶试剂盒检测了化合物体外对HIV-1重组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中,DY1203和DY1204对不同细胞的毒性均很小(CC50>200μg·m L-1)。DY1119、DY1208和DY1209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对实验株HIV-1IIIB、NRTI耐药株HIV-174V、PI耐药株HIV-1RF/V82F/184V、FI耐药株HIV-1NL4-3 gp41(36G)N42S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HIV-1TC-1、HIV-1Wan)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NNRTI耐药株HIV-1A17对其有不同程度耐药。5个化合物对HIV-1重组逆转录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DY1208有显著的抗HIV-1活性和较高的治疗指数,安全性高,有望成为新的抗HIV-1先导化合物。
王萍张高红向思颖杨柳萌唐成润马晓东郑永唐
关键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1耐药株抗病毒活性
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奇士乐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有效部位复方奇士乐(QSL)的体外抗HIV-1药效学。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 p24抗原测定等方法检测急性感染中QSL对HIV-1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的抑制作用和对慢性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和荧光法分别检测了QSL体外抑制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作用。结果有效部位复方制剂QSL能有效地抑制HIV-1ⅢB诱导淋巴细胞病变、保护HIV-1ⅢB感染MT-4细胞死亡、阻断HIV-1ⅢB慢性感染H9细胞与C8166细胞间融合的作用。QSL对HIV-1实验株HIV-1ⅢB、临床分离株HIV-1KM018、耐药株HIV-174V的病毒复制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QSL抑制HIV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多靶点,主要是抑制HIV逆转录酶、蛋白酶和病毒进入细胞。结论 QSL是具有较好体外抗HIV-1活性的中药有效部位复方。
杨柳萌王睿睿张高红张兴杰陈纪军郑永唐
关键词:中药艾滋病HIV-1抗HIV-1
氯喹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评价氯喹与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的体外抗HIV-1作用和抑制TLR7激动剂引起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 DC)活化及Ⅰ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氯喹对C8166、TZM-bl、PBMC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ELISA检测p24抗原测定氯喹分别与雷特格韦(rategrivir,RAL)、恩夫韦肽(enfuvirtide,T-20)、茚地那韦(indinavir,IDV)和依法韦仑(efavirenz,EFV)联合用药抗HIV-1_(ⅢB)、HIV-1_(KM018)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p DC活化水平的影响。定量PCR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内IFN-α、IFN-βm RNA水平上调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喹对C8166、TZM-bl和PBMC细胞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半数细胞毒浓度(median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_(50))分别为85.02±0.28、73.67±5.10和91.84±4.10μmol·L^(-1)。氯喹分别与RAL、T-20、IDV、EFV联合用药呈中度协同、强协同、相加、中度拮抗效果。氯喹分别与RAL、IDV的联合使用相比于氯喹单药使用对p DC活化水平和IFN-α、IFN-βm RNA表达水平的下调作用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发现氯喹与不同类型的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拮抗或相加抗HIV-1作用。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不影响氯喹对TLR7激动剂引起的p DC活化和Ⅰ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给氯喹应用于抗HIV治疗提供参考,促进氯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和治疗中。
向思颖陈敏陈欢罗荣华罗荣华杨柳萌郑永唐
关键词:氯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联合用药
基于Vif-APOBEC3G相互作用的抗HIV-1药物研究
2010年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polypeptidelike3G,APOBEC3G或A3G)是人体天然抗病毒分子,可以使病毒逆转录形成的cDNA的胞嘧啶(C)脱氨为尿嘧啶(U),产生鸟嘌呤(G)→腺嘌呤(A)超突变,导致病毒转录产物突变,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HIV-1的辅助蛋白Vif,可与APOBEC3G相互作用并导致其被降解,使得这一天然抗病毒机制失效,进而增强了HIV的感染力。Vif与APOBEC3G这种相互作用为抗HIV药物提供了新靶点。针对Vif-APOBEC3G相互作用的抗HIV抑制剂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Vif和APOBEC3G的结构、二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基于这一相互作用的抗HIV-1抑制剂研究进展。
张兴杰王睿睿郑永唐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VIFAPOBEC3G抑制剂
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抗HIV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筛选和评价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对HIV的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和HIV-1 p24抗原表达抑制性实验,采用多株HIV病毒株(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对中药复方凉茶水提醇沉物体外抗HIV活性进行评价;通过融合阻断实验、HIV-1慢性感染细胞病毒复制抑制实验和重组HIV-1 RT酶活性抑制实验,初步探讨其抑制HIV复制作用机理。结果: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对不同HIV-1病毒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介于12.74~116.87μg/mL,对HIV-2毒株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显示出低细胞毒性,对不同来源的细胞系的CC50值介于564.79~1699.22μg/mL。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重组HIV-1 RT酶活性,在提取物浓度5.3μg/mL时的抑制率(50%,对正常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融合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为101.94μg/mL。结论: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好的抑制HIV-1复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和病毒进入细胞。
刘武青李磊珂王睿睿杨柳萌彭涛郑永唐
关键词:凉茶抗HIV火炭母木棉花
美国FDA关于抗HIV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标准
2012年
药物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手段,而我国至今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药物上市,药物研发的任务紧迫且艰巨。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对后续的临床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Etravirine为例,介绍和讨论FDA抗HIV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指导原则,分析了抗HIV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部分的实验要点和重点,希望为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抗HIV药物临床前研究标准提出参考。
陈欢王睿睿郑永唐
关键词:FDA抗HIV药物临床前药效学ETRAVIRIN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