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S092)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慕景强郝先中更多>>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医学教育
  • 1篇德日
  • 1篇医生
  • 1篇英美派
  • 1篇战争
  • 1篇职业形象塑造
  • 1篇女医生
  • 1篇女子
  • 1篇派系
  • 1篇西医
  • 1篇西医教育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教育史
  • 1篇教会
  • 1篇本土
  • 1篇本土化
  • 1篇本土化进程

机构

  • 2篇皖西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经济职业...

作者

  • 1篇慕景强
  • 1篇郝先中

传媒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37年~1949年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情况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正规西医教育自1866年在中国出现后,经历了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发展,到1937年之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抗日战争以及随后的解放战争对我国医学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具破坏力的影响。大量医学院校抗战时或内迁避祸,或无奈停办,或苟且偷安;内战时或辗转回迁,或流离失所,或奉命留守。医学教育虽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医学院校的内迁使我国医学教育中心发生了大转移。两次战争对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医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战争带来了严重破坏,但中国医学教育的骨骼毕竟保留了下来,也为新中国留下了火种。
慕景强
关键词:战争医学教育教育史
近代中国女西医群体的产生及职业形象塑造被引量:1
2018年
早期来华的教会女医生是中国近代女西医群体的先驱,她们在展现精湛医术的同时,引领华人本土女子踏上习医之途。经由出国留学、教会医院和医疗学校培养等多种途径,女西医人员日益增多,20世纪初,业已形成一个新的女性职业群体-女西医。她们或服务于医疗机构,或供职于官办医院,或独立执业,或热衷医学教育,塑造了全新的职业形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尊重。她们的人生履历冲破了传统的妇女观念和社会习俗,标志着旧时代女性的自我觉醒,昭示着中国妇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郝先中
同道之间:民国时期西医本土化进程中的派系纷争
2015年
民国时期,西医在完成本土化的进程中,出现过以英美派与德日派为代表的医派纷争局面。笔者认为,西医教育的培养渠道不同是派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教会医院及教会医学院校是派生英美派西医的摇篮,而大批留日医学生直接构建了德日派系的强大阵容;终民国之世,两大医派在卫生组织、团体建设、权力分享、话语权归属、医学教育体系等领域长期争锋,呈旗鼓相当之势。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共存于民国社会的医学环境中,派系及团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也有过团结和合作的意向和努力,医派纷争的实质就是西方殖民利益在华医学事业上的反映,折射出后发国家医学走向本土化过程中的典型特征。
郝先中
关键词:英美派西医教育民国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