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S071)

作品数:27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段建宏王建华朱文广王国棉秦利国更多>>
相关机构:长治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信仰
  • 6篇明清
  • 4篇灾害
  • 4篇清代
  • 4篇自然灾害
  • 4篇民间信仰
  • 3篇乡村
  • 3篇明清时期
  • 3篇禁赌
  • 2篇地方志
  • 2篇社会
  • 2篇生态
  • 2篇自治
  • 2篇庙宇
  • 1篇丁戊奇荒
  • 1篇信仰研究
  • 1篇职业身份
  • 1篇森林生态
  • 1篇商汤
  • 1篇社会变迁

机构

  • 20篇长治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山西省社会科...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段建宏
  • 5篇朱文广
  • 5篇王建华
  • 2篇王国棉
  • 2篇王建华
  • 2篇秦利国
  • 1篇赵艳霞
  • 1篇李胜振
  • 1篇陈华
  • 1篇鲍远航
  • 1篇李荣
  • 1篇李静
  • 1篇李荣
  • 1篇张慧仙
  • 1篇樊慧慧

传媒

  • 7篇长治学院学报
  • 2篇农业考古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历史档案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山西档案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史志学刊
  • 1篇上海地方志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东南三教信仰的形成、表现形态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由儒、佛、道而成的三教信仰,构成了晋东南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三教堂建筑,呈现出三教融合的文化风貌,更突显出晋东南社会独特的信仰形态与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这些数量众多的三教堂建筑中,最早的创建于金元时期,展现着三教信仰在晋东南基层社会早期的具体实践,金元以后的三教堂建筑更是遍及晋东南各地。从金元时期看三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这与晋东南社会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与风俗传统、国家政权与社会环境、基层社会与民众情感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恰恰正是晋东南区域社会的特色所在。
段建宏
关键词:金元时期
区域史视野下物候异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为例
2020年
古代史官记录天文、物候乃至草木虫鱼等自然界反常现象,作为王朝兴衰、人事休咎之征验,称为"灾异"和"祥瑞",并视之为自然灾害。整体来看,晋东南自然灾害与物候异常长时段的波动曲线是趋于一致的,而这个曲线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气候的变迁。细节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灾异"和"祥瑞"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这说明,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灾害及物候变化存在影响,反过来,也可以通过研究自然灾害与物候异常来了解历史气候的变化。
王建华
关键词:区域史自然灾害气候变化
社会变迁与职业身份分途——关于山西乐户的几个问题
2021年
乐户是中国音乐的主要制作与承传者,从文献记录看,“乐户”之谓最迟在北魏就已经产生了。在历史上,乐户属于贱民之列,但其身份的贱化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所谓的轻贱之人入乐籍造成乐户的轻贱,而非乐籍轻贱而使坐罪之人入乐籍。公元10世纪,由于少数民族南下,乐籍人员遭受到歧视性分类管理,而明成祖的政治打击最终使乐户奴化、乐籍畸变。清朝雍正间,朝廷禁革乐籍制度,各级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开展除籍活动,但乐户的制度性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王建华
关键词:社会变迁职业身份乐户
“丁戊奇荒”的社会应对与传统救灾模式的近代化转型被引量:1
2021年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历时之长、受害范围之广、灾情之重为历史罕见,造成朝野震动并引发舆论的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在舆情的影响下,具有资本主义意识的新兴工商业者和外国传教士等新型的民间赈灾组织也积极呼应,采取多种形式展开赈济。绅商的慷慨义举成为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的主要源泉和民间赈灾新生力量的表达,而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也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救灾"成式",使西方的赈灾慈善理念得到传播。救灾过程中,官民互动尤其是民间力量中近代绅商和西方传教士的参与,书写了中国救灾的多样形式、多元主体及趋向专业的新篇章。
王国棉
关键词:丁戊奇荒赈灾
明清晋东南森林生态环境研究
2016年
森林、动物、人之间的关系矛盾是环境史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明清时期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动物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但具体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区域社会中则很难成立。如果忽视人们的生存状况,一味以森林的覆盖率与动物的数量评价人们的行为,则会走向偏激。明清时期的晋东南区域正是此方面的例证,其时森林覆盖率较高,其中生活着大量大型食肉动物,虽然人们也有一些行为在改变着此种状况,但并未达到破坏以至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程度。
段建宏
关键词:卫生防疫
自然灾害与农业生态环境——以历史时期晋东南地区水灾为例
2013年
自然灾害中干旱、水灾、冰雹、大风、严霜、大雪及蝗螟等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数据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的水灾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水灾的历史记录呈递增趋势且在15世纪之后出现明显的峰值和谷值,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发生机理的复杂性。
王建华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生态水灾
《上党记》考论
2014年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古籍征引又或作《上党郡记》,此书早已亡佚,撰者已难查考,残篇散见于类书等古籍。其书或撰于曹魏。通过历代著录征引情况来考查,《上党记》或亡佚于南宋初。《上党记》留存了很多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晋史资料,如赤狄部落的散居遗迹、秦赵长平之战、壶关三老上书、曹操太行征高干等等,还介绍了很多山西地名的来由,这些都是对正史记载的有益补充。《上党记》文字表述也颇有文采。
鲍远航
关键词:成书时代
建构、诠释与社会管理:新时期浊漳河两岸民间信仰研究
2015年
浊漳河两岸的民间信仰,涵盖了深深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成为晋东南区域社会的重要构成,成为理解民众生活的基点。进入新时期,民间信仰又表现出时代的特点,民众通过讲述故事体现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各种力量在对不同民间信仰的诠释过程中,折射出社会在思想引导方面的缺失,体现了他们的心理和需要。这些都给政府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重视这些信息,加强对民众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
段建宏李静
关键词:信仰
舞楼碑刻与晋东南社会:金代舞楼碑发现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碑刻资料在内容、方法以及研究范式上,对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大卫指出:"要想推动历史研究的进步,从碑刻中发掘新史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历史研究必从材料出发,因此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更多的研究内容,而且也可以引发方法论意义上的革命。"1碑刻资料的引入让更多的史学工作者走向田野,亲身感受历史的气息,同时获得新鲜的材料。相较于正史文献而言,碑刻资料在保存区域社会史的资料。
段建宏
关键词:史学工作者区域社会史戏曲文物金代《淮南子》《金史》
“所殃惟民”与“端在司牧”——明清山西地方志中的祥异观
2017年
明清以来山西地方志中的祥异观突出表现为对民事的关切,体现出明清以来地方士人在地方管理中积极与务实的态度变化,但因缺乏参与管理的机制与理念,他们对地方民事的解决仍完全寄托于官府,其具有地方观念的祥异观只是在国家秩序观念下地方意志的微弱表达。
赵艳霞
关键词:地方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