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S065)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潘洪钢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2篇军事

主题

  • 7篇清代
  • 7篇驻防
  • 7篇八旗
  • 6篇驻防八旗
  • 2篇太平天国
  • 2篇借贷
  • 2篇家谱
  • 2篇八旗驻防
  • 1篇待遇
  • 1篇预备立宪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太平军
  • 1篇太平军北伐
  • 1篇通婚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化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新政
  • 1篇清穆宗

机构

  • 11篇湖北省社会科...

作者

  • 11篇潘洪钢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军事历史研究
  • 2篇满族研究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人文论丛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八旗驻防与绿营待遇之比较
2018年
清代八旗军队待遇高于绿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认识,但并不准确。罗尔纲《绿营兵志》中引用的乾隆帝上谕说旗营待遇高于绿营,其实恰恰证明旗籍官员谋求到绿营任职是因为在绿营任职所得收入高于在旗营任职,退休后则是旗员待遇稍高。从粮饷与补贴等方面具体比较,直省驻防旗营与绿营在待遇上,或互有高低,或基本相当,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八旗驻防与绿营待遇之差异,根本上是由二者制度设计之差异造成的,这也说明旗人族群的贫困化是一种制度性问题。
潘洪钢
关键词:八旗驻防绿营待遇贫困化军事制度
清代驻防旗人的民间借贷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清代驻防旗人的借贷问题,学界鲜有研究,但它却是一个常见而且重要的问题。驻防旗人的民间借贷包括旗人向民人放贷,贫困旗丁向旗城及附近的民人借款和旗营内部官兵之间的借贷往来等。民间借贷反映了旗人社会生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其变迁。
潘洪钢
关键词:清代
清代驻防八旗军与太平天国被引量:1
2014年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郁积久已的人民反抗运动的总爆发,即所谓'粤逆初起,群盗如毛'。以太平天国为中心,包括捻军和西北回变等,十数年中,较大规模的人民武装反抗达数十起,'扰乱十有五年,蹂躏十有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众'。[1]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清代驻防八旗军是国家的基本武装力量之一,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战事。
潘洪钢
关键词:驻防八旗太平天国清穆宗八旗军太平军北伐
杭州驻防八旗与太平天国被引量:3
2013年
驻防八旗至清末虽已式微,但仍是国家的基本武装力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这支武装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具体讨论了杭州驻防八旗在两次杭州之战中的表现,以及战后杭州旗营的恢复重建等。太平天国之役,给包括杭州旗营在内的各地驻防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创,也成为驻防八旗历史变迁的一个转折点。
潘洪钢
关键词:驻防八旗太平天国
清代驻防旗人的官方借贷被引量:3
2017年
清代驻防旗人的借贷是一个常见而且重要的问题,其中既有官方借贷,也有民间借贷,此处仅讨论驻防旗人向官方借贷的问题。官方借贷始终是驻防旗人借贷的主要方面,这一问题过去关注较少,其间的细节往往鲜为人知,通常以其为清廷恩养旗人政策的一个内容。事实上,其中既有方便与接济驻防旗人,尤其是接济下层兵丁的一面,也存在着将本求利,盘剥官兵的情况。多项借贷扣还款项的叠加,加剧了旗人的生活困难。官方借贷与康熙以后建立的"生息银两"制度相关,此项制度至乾隆中期取消,但从旗人借贷情况来看,生息银两制度仍长期延续。对驻防旗人的官方借贷,乾隆中期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晚清以后,清廷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借贷制度也日趋没落。
潘洪钢
关键词:清代
青州驻防八旗粮饷残册解读
2017年
本文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田野考察中获得的山东青州驻防粮饷该残册进行了初步解读。可以断定,该残册为光绪31年青州驻防粮饷册。残册表明,清末该驻防营极贫的困难户约在20%左右,其他多数家庭亦不富裕。旗营中大龄未婚女子与寡妇的数量较多,寡妇多依靠亲属的家庭收入生活,制度上的规定的救济并未完全落实。尽管生活贫困,旗营中外出谋生之人仍然极为少见。这一粮饷残册为了解清末旗人生活提供了一份实证。
潘洪钢
清代驻防旗人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以福建长乐市琴江满族村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以福建琴江满族村为个案,对八旗驻防族群与当地民族的关系及他们自身的族群认同进行讨论。琴江村满族作为驻防旗人后裔,早已深深融入当地社会,并在与周边民族的差异中确立自身的族群认同;长期的旗营内部通婚,也对他们的族群认同造成深刻影响。他们认定哪一种族群身份,均有其合理性,而最终的决定,则由旗人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心理综合影响,产生最后的集体抉择。琴江作为满族村的存在,就是这一集体抉择的结果。其间虽然不能排除政策与现实利益的考量,但那却不是抉择的关键所在。
潘洪钢
关键词:族群民族关系民族认同满族
从家谱看清代驻防八旗族群社会及其变迁被引量:3
2015年
清代旗人有编修家谱的传统,各地驻防旗人因其特殊需要,对家族谱书尤为重视,存世的家谱资料丰富。出于民族与等级统治的需要,谱书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驻防旗人谱书与汉族谱书同异参半,反映出旗人社会生活与变迁、各地旗人的差异和通婚、族裔联系等内容,也折射出汉文化对旗人社会的影响。与正史记载印证,谱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清代旗人尤其是驻防旗人社会生活其及变迁的认识。
潘洪钢
关键词:清代驻防八旗家谱社会生活
从两部家谱的比较看清代驻防旗人的通婚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以荆州驻防世家大族富察氏的家谱与福州长乐琴江驻防祁氏家谱残片为对象,考察并比较清代驻防旗人通婚情况及其变迁。驻防旗人家族基本遵循了旗内通婚与旗女不外嫁的惯例,随着家族地位的上升,有的家族通婚圈不断扩大,遍及京师及各地驻防,但仍不出"旗籍"这一范围。一些家族渐至富贵后,男性普遍纳妾,妾氏基本上均为民籍女子,家谱的记录表明他们并不认为娶民女会影响家族的血脉传承。旗制的通婚规制,日久成俗,影响深远。
潘洪钢
关键词:族谱通婚
清光宣之交朝野关于裁撤驻防八旗的论争被引量:2
2014年
光宣之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八旗驻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统治集团已经无力承受巨额财政负担,驻防八旗生计每况愈下,革命党人将驻防八旗视为民族压迫的标志加以挞伐,社会其他阶层包括旗人对此也有强烈反应。1907年清廷颁令裁撤八旗驻防,延续200余年的驻防八旗走到了尽头。这既是驻防制度变迁的必然,也是舆论作用于社会的结果之一。驻防八旗的裁撤,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一时期,也成为驻防旗人族群社会变迁的一个重大关节点。
潘洪钢
关键词:清末新政八旗驻防预备立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