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厅高水平科研项目(LYM10094)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天鸿王丁丁李月琴郭芬林丕容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暨南大学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高水平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转录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相互作用
  • 2篇转录本
  • 2篇相互作用
  • 1篇鼠组织
  • 1篇转录因子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小鼠组织
  • 1篇酵母
  • 1篇酵母双杂交
  • 1篇结构域
  • 1篇肌细胞
  • 1篇分化

机构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3篇郭芬
  • 3篇李月琴
  • 3篇王丁丁
  • 3篇周天鸿
  • 2篇苏宪礼
  • 2篇林丕容
  • 1篇初彦辉
  • 1篇欧淑芳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dfic与Rhox5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鉴定
2012年
Mdfic(MyoD family inhibitor domain containing)是一个新发现的含有MyoD抑制素结构域(I-mfa domain)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在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鼠Rhox5为同源异型框基因,隶属于Rhox基因簇(reproductive homeobox on the X chromosome genes cluster)β亚簇.在前期证实Mdifc能结合Rhox5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Mdfic的氨基酸序列,PCR方法扩增Mdfic A截短型片段(第72~247位氨基酸残基),含保守的I-mfa结构域;双向酵母双杂交和体外GST-Pull down结果表明,该截短型片段可以与Rhox5蛋白结合,且结合力度较完整的Mdfic蛋白强;将Mdfic A片段划分为两段:Mdfic B(72~191 aa,不含I-mfa结构域)和Mdfic C(191~247 aa,含I-mfa结构域).结果表明,含保守I-mfa结构域的Mdfic C截短型片段丧失了与Rhox5蛋白结合的能力,而不含I-mfa结构域的Mdfic B截短型片段可以结合Rhox5蛋白.鉴于Mdfic蛋白的非I-mfa结构域在Rhox5/Mdfic结合中发挥关键作用,Rhox5与Mdfic的结合可能进一步调控由Mdfic的I-mfa结构域参与的其他转录因子(如MyoD)的调控,三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参与肌细胞发生及分化的调控.
郭芬欧淑芳初彦辉李月琴王丁丁周天鸿
关键词:转录因子
BRPF1新型转录本BRPF2的鉴定及其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为鉴定BRPF1的一种新转录本,确定其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蛋白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将获得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RPF1和BRPF2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保守结构域和蛋白功能,并使用TNT T7体外转录翻译系统获得BRPF1和BRPF2蛋白。结果表明BRPF2是BRPF1的一种新型转录本(GenBank登录号:DQ288860);在小鼠肝、胚胎、附睾、睾丸、卵巢和骨骼肌中均检测到BRPF1和BRPF2两个转录本,其中以BRPF1为主要的转录本;而在小鼠脾中,仅检测到BRPF2的转录本;BRPF1编码1246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40 kDa;而BRPF2由于选择性剪接,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仅编码442个氨基酸残基;CDD软件分析BRPF1和BRPF2结构域表明:与BRPF1相比,BRPF2蛋白缺失了Bromodomain结构域和PWWP结构域。鉴于Bromodomain结构域和PWWP结构域是BRPF1蛋白结合乙酰化或非乙酰化组蛋白,募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z和参与染色质重构的关键,暗示BRPF2极有可能是做为BRPF1蛋白的负调控因子,共同参与染色质调控。
郭芬林丕容李月琴苏宪礼王丁丁周天鸿
BRPF1及其新型转录本BRPF2与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2012年
RHOX5基因是最早发现的小鼠RHOX基因簇(reproductive homeobox on the X chromosome)成员,可特异性地在生殖系统中表达。RHOX5蛋白在胚胎发育、生殖组织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成熟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但其功能的发挥途径尚不明确。在前期筛选与RHOX5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中初步获得一个BRPF1的新型转录本BRPF2。进一步构建pGBKT7-BRPF2质粒,酵母双杂交实验确定其与RHOX5蛋白的相互作用,GST-pull down实验确定其在体外的直接结合;PCR扩增BRPF1基因,构建pGBKT7-BRPF1和pGADT7-BRPF1质粒,酵母双杂交实验和GST-pulldown实验证明RHOX5蛋白亦可以直接结合BRPF1蛋白。BRPF1及其新型转录本BRPF2与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证实暗示了BRPF2极有可能与BRPF1竞争性结合RHOX5蛋白,为三种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郭芬林丕容李月琴苏宪礼王丁丁周天鸿
关键词:蛋白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