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

作品数:297 被引量:1,243H指数:16
相关作者:宋伦田甲申吴金浩王年斌鹿志创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6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6篇生物学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天文地球
  • 13篇经济管理
  • 8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养殖
  • 21篇刺参
  • 18篇污染
  • 17篇仿刺参
  • 16篇扇贝
  • 16篇催化
  • 15篇基因
  • 14篇光催化
  • 13篇测序
  • 12篇水产
  • 12篇高通量
  • 12篇高通量测序
  • 11篇海域
  • 11篇浮游
  • 9篇多环芳烃
  • 9篇渔业
  • 9篇植物
  • 9篇虾夷扇贝
  • 8篇蛋白
  • 8篇免疫

机构

  • 158篇辽宁省海洋水...
  • 109篇大连海洋大学
  • 24篇辽宁师范大学
  • 10篇渤海大学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大连工业大学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大连水产学院
  • 7篇大连市环境监...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天津农学院
  • 6篇大连圣亚旅游...
  • 5篇学研究院
  • 3篇锦州笔架山食...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辽宁医学院
  • 2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46篇宋伦
  • 26篇田甲申
  • 25篇吴金浩
  • 23篇王年斌
  • 20篇鹿志创
  • 19篇宋广军
  • 17篇赫崇波
  • 16篇宋永刚
  • 16篇刘卫东
  • 16篇周遵春
  • 15篇高祥刚
  • 14篇李楠
  • 14篇杜静
  • 13篇董婧
  • 12篇韩家波
  • 11篇付杰
  • 11篇李云峰
  • 10篇董颖
  • 10篇刘修泽
  • 10篇鲍相渤

传媒

  • 51篇水产科学
  • 28篇大连海洋大学...
  • 15篇河北渔业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大连水产学院...
  • 6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海洋渔业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水产学报
  • 5篇中国水运(下...
  • 4篇中国调味品
  • 4篇遗传
  • 4篇水产养殖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水产学杂志
  • 4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1篇2022
  • 16篇2021
  • 35篇2020
  • 35篇2019
  • 31篇2018
  • 32篇2017
  • 33篇2016
  • 24篇2015
  • 11篇2014
  • 19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1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内部孔洞尺寸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分析了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孔洞尺寸的原理,选用NM-3C型非金属检测分析仪,采用对侧检验法进行了检测混凝土内部孔洞的尺寸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中4~10 cm的孔洞是可行的;对于小于探头尺寸的孔洞,误差较大;对于大于10 cm的孔洞,还需进一步验证。
董桂华
关键词:超声波
集约化水产养殖溶氧预测模型及其实现
通过对养殖池中影响溶氧变化因子的分析,选择溶氧、水深(cm)…水温度等9项因子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溶氧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LMBP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解决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存在陷入局部最小点或训练速度慢等...
高艳萍庞洪帅王美妮
关键词:溶解氧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的保护海水水生生物的石油烃急性毒性基准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溢油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及分散剂使用对原油毒性的影响一直是溢油应急响应及危害评估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收集筛选了基于标准测试方法的90组急性毒性数据(LC50/EC50),其中37组毒性数据来自15种油品的水容纳组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WAF),53组来自11种化学分散剂与15种油品的分散液(chemically dispers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推导了基于水生生物保护的石油烃总量(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急性毒性基准值,同时还分析了分散剂和不同暴露方式对原油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名义浓度(nominal concentrations)所表示的毒性结果可能高估分散剂对原油毒性的影响,基于CEWAF和WAF的LC50/EC50所推导的有害浓度(HC5s)差异较小,计算出的保护水生生物TPH急性毒性基准值为0.38 mg·L-1(TPH);鱼类对原油污染的响应明显敏感于甲壳类;同时证明了SSD方法在溢油毒性评估及风险阈值推导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穆景利靳非王菊英王莹丛艺
关键词:石油烃海洋溢油急性毒性环境基准物种敏感性分布
仿刺参“化皮病”体壁组织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了健康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正常体壁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显示,健康仿刺参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正常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8.60±5.61)%、(26.70±6.82)%和(19.53±3.34)%,其中全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3.97±4.86)%、(20.08±5.26)%和(15.42±2.61)%,半甲基化水平分别为(4.63±3.59)%、(6.62±3.80)%和(4.11±2.08)%。"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和全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仿刺参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正常体壁(P<0.05),健康仿刺参体壁与"化皮病"仿刺参正常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和全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三者的半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推测仿刺参体壁"化皮"与DNA甲基化有关。
高杉杨爱馥董颖王摆陈仲蒋经伟关晓燕姜北孙红娟周遵春
关键词:仿刺参体壁甲基化MSAP
不同土体下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护坡是保护河岸与堤防安全的重要工程。利用强度折减法和有限差分原理,应用FLAC软件计算了沈阳市鸟岛公园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不同土体状况下的不同坡度和不同砌块质量时该护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获得了合理的坡度和砌块质量,为该护坡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兵正刘艳董桂华张玉清
关键词:护坡稳定性
电动机节电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电动机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简单分析了电动机在轻载运行时降压节电原理,重点对其节电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张晶
关键词:电动机节电
基于统计方法的辽东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特征,2014年5月采集了20个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优先控制的16种PAHs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异构体比值3种统计方法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来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88.5~199.3 ng·g-1,平均值为(126.3±35.3)ng·g-1,其中,萘、菲和荧蒽是PAHs优势组分。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低于西南部,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包括石油燃烧来源、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燃烧来源和石油来源,其中燃烧来源是主要来源,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燃烧来源占49.9%,石油燃烧来源和石油来源占50.1%。
张玉凤宋永刚宋永刚杨萌田金杨萌田金吴金浩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统计分析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大连市休闲渔业发展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休闲渔业产业是将传统渔业产业与现代休闲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大连市作为我国沿海城市之一,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是未来的趋势。本文针对大连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对大连市休闲渔业区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游客满意度对大连休闲渔业的影响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未来休闲渔业的发展建议。
张莉于洋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休闲渔业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气囊,6—7月出现侧枝,6—9月有生殖托生长。大长山种群依靠有性生殖和假根生殖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状态,而其他3个种群的繁殖方式由假根繁殖占据主导地位。
宋广军王丽梅李世国高杉王超
关键词:鼠尾藻生态调查种群结构生物量繁殖方式
鸭绿江口贝类养殖区供饵力水平研究
2022年
为了解鸭绿江口贝类养殖区供饵力水平,2020年在鸭绿江口海域垂岸布设16个站位,于3—12月每月采集1次海水过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鉴定真核微藻种类,利用微藻粒级分级技术分析微藻粒级结构,采用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 IDW)模型进行空间插值绘制供饵力分布图。结果显示,鸭绿江口海域大粒级饵料微藻(>10μm)生物量春季占20%、夏季占29%、秋季占63%、冬季占56%,在秋、冬季占优势;小粒级微藻(<10μm)生物量春季占80%、夏季占71%、秋季占37%、冬季占44%,在春、夏季占优势。鸭绿江口海域微藻饵料供饵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10月供饵力最高,7月供饵力最低,全年可承载菲律宾蛤仔(Ruditabs philippinarum)养殖容量为41~338 g·m^(-2),平均195 g·m^(-2),其中,春季为248 g·m^(-2)、夏季为117 g·m^(-2)、秋季为262 g·m^(-2)、冬季为67 g·m^(-2),贝类养殖容量主要为春、秋季的贡献。空间尺度上,鸭绿江口海域供饵力指数主要受叶绿素a、无机氮磷比、无机氮、硝酸盐、总氮正向影响,受盐度负向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各站位供饵力指数4、12月受环境因素影响最多,主要受总氮、总磷、COD、无机磷、硅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机氮、有机氮、叶绿素a正向影响,受pH、溶解氧、无机氮磷比负向影响。
付杰宋伦于旭光宋广军王昆刘印刘苏萱
关键词:微藻菲律宾蛤仔粒级结构高通量测序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