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XNJ013)

作品数:21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郗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主义
  • 8篇资本论
  • 8篇《资本论》
  • 5篇资本逻辑
  • 4篇哲学
  • 4篇资本主义
  • 4篇唯物
  • 4篇唯物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扬弃
  • 2篇政治经济学批...
  • 2篇资本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经济学
  • 2篇经济学批判
  • 2篇黑格尔
  • 1篇多德
  • 1篇新现代主义
  • 1篇虚无
  • 1篇虚无主义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9篇郗戈

传媒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当代中国价值...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黑格尔”虚无主义境遇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被引量:3
2014年
要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思想,就应当在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统一的整体性历史视域中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博士论文"写作前后就开始萌发的一个连续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哲学革命并不是与西方文明传统断裂脱节的,而是直接萌发于黑格尔之后的虚无主义境遇之中,并由此开始逐步走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新社会的建构。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的思想史阐释表明,现代虚无主义问题与马克思哲学革命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起点正是以自我意识哲学超越现代虚无主义的尝试,这使得他仍然处于西方哲学传统之中,并成为"后黑格尔"欧陆思想变迁的一个缩影。然而,诞生于西方哲学传统的马克思最终却扬弃了虚无主义问题的纯哲学形式,走向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性剖解与总体性变革,从而越出了西方哲学视界并另辟蹊径,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郗戈
关键词:哲学革命虚无主义资本批判
从黑格尔到《资本论》:现代性矛盾的调和与超越被引量:1
2014年
黑格尔对《资本论》的影响,不仅是方法论或体系建构上的外在影响,而且是问题意识、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层面的内在影响。马克思沿着黑格尔的现代性分裂与和解的思路不断深究,通过对《法哲学原理》《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等著作的批判性解读,进一步揭示出现代性及其启蒙精神扎根于市民社会的经济异化之中,并服从于资本统治,由此便真正抓住了现代性矛盾的要害。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到马克思《资本论》,标志着西方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在总体性视野中审视现代性,并从现代性分裂的精神和解走向资本统治的自我克服,从乐观调和的理论思辨走向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
郗戈
关键词:黑格尔《资本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郗戈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逻辑
《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在张力”被引量:1
2017年
应当从《资本论》本身的批判逻辑这一内在视角出发,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在资本逻辑批判这一总问题的统摄下,《资本论》深化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所具有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这三种张力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争论焦点,又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质点,并进一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创新的理论生长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曾经被消解而导致理论的蜕变。发掘和激活《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在张力,对于科学理解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全面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启蒙批判与当代中国的“新启蒙”被引量:3
2017年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扬弃了启蒙的内在局限、超越了启蒙的传统视域。从思想发展史来看,马克思经历了从继承启蒙到超越启蒙的思想发展,并扬弃了启蒙的精神原则、政治规划与经济规划。马克思所理解的启蒙传统也呈现出三重面相:精神运动、意识形态与物化的经济制度。从问题意识来看,马克思开启了对启蒙主义的"内在批判",揭示了启蒙传统的历史局限性与内在矛盾:形而上学抽象性质;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分裂;资本主义物化形式。当代中国需要的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启蒙"。新启蒙的合理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启蒙应当是扬弃"西化教条"和"复古教条"的启蒙。在新启蒙中,尤其要处理好"个体启蒙"与"公共启蒙"、"市场启蒙"与"社会启蒙"的关系,规避"资本启蒙",推进"人民启蒙"。
郗戈
“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再研究——以《资本论》及手稿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的再研究对于重新理解"五种社会形态论",进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仅仅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三种社会形态论"表述,局限于交换关系层面来理解其内涵,而是应该基于《资本论》从生产关系层面重新理解其深刻内涵。同时,也不能仅仅从历史进程的先后次序性角度把"四种生产方式论"简单化,而是应当从历史规律的深刻视角来把握其复杂内涵。"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之间的统一性实质上是普遍规律与多元道路、历史规律与主体活动的统一性。正确把握"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对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郗戈
《资本论》的哲学主线:资本逻辑及其扬弃被引量:8
2017年
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研究《资本论》,应当打破学科壁垒,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重新彰显《资本论》原著本身的有机总体性。《资本论》及手稿不只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哲学"著作;不仅有经济学线索,还有其独特的哲学线索即资本逻辑及其自我扬弃。在《资本论》对社会总体的再现中,资本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呈现为主体性范畴,而资本逻辑则表现为"主体性逻辑"。具体来看,资本逻辑表现为扩大再生产的动态结构与总体化进程,蕴含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全面发展生产力与限制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孕育着从无限扩张到自我克服的演化趋势。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被引量:6
2012年
应当从更高的历史视野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自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契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外在地认知、解释中国现代性建构,而且还内在地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持续发生着"相互建构"与"双向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融入"现代中国的自我建构,"内在于"现代中国。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的"相互型塑"与"双向生成",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意识、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将进步的历史意识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引导着现代中国的时代定位与时代规划;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向导,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当代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双重进展。
郗戈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方法论特征——基于思想史视角被引量:2
2018年
从西方思想史和现代性问题史的视野来看,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方法论层面的革新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便表现出下列具体特征:从制度诊断到总体治疗、矛盾方法分析中的内在批判、历史视野中的过程分析。马克思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新路径:首先对现代性进行制度层面的病理学诊断,而后提出总体性的治疗方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治疗始终贯穿着矛盾分析的辩证方法:现代性诊断就是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现代性治疗就是依据这些矛盾的演化趋势来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针对现代性的辩证批判,必然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矛盾的分析沿着历史发展的逻辑不断向纵深拓展,在历史视野中捕捉、把握现代性的这种显著的历史流变性质。
郗戈
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被引量:3
2013年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现代性生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资本。作为动力源泉的资本,是推动现代性持续生成与不断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对于现代性的基本动力问题,应当分别从资本的内在规定、资本的动力作用和资本的当代现状来予以分析。正是资本无限制地自我增殖、自我扩张的本性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驱动力量。主要通过"社会时空结构"等中介性机制,资本才能够不断拉动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步伐。资本的增殖和积累进程开启了社会时空结构的巨大变迁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生活剧变,这表现为"时空压缩"与"时空伸延"过程的相伴相生。与早期现代社会不同,以"信息化"、"自动化"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已经将世界带入了"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并不表明科学技术和知识信息对资本动力的取代,而是表明资本积累方式的具体形式的变换。
郗戈
关键词:资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