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09]9106)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叶芳贾宁王丽娜王宏伟乔振华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清华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端粒保护蛋白TIN2、POT1的mRNA表达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初发MDS患者和10例正常人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HO分组中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TIN2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POT1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PSS分组中,TIN2 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OT1 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TIN2 mRAN的表达量低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POT1 mRAN的表达量高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TIN2、POT1 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MDS患者端粒动力学的调节,引起MDS患者端粒长度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叶芳何玉梅李国霞王丽娜贾宁马瑞霞马艳萍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端粒保护蛋白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3例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L 26例(17%),中位转化时间4(1-29)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以AM L-M2、AM L-M4、AM L-M5、AM L-M6为主。转成的AM 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出现髓外浸润;26例转成的AM L中18例(69.2%)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同转化为AML前的核型相比,9例异常核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型或原有核型消失)。个体化治疗转成AM L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中高危M DS易进展为AM L,多种因素参与M DS转化为AM L;转成的AM 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预后较差,去甲基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叶芳马东升王洁乔振华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检测和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M 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FC 500流式细胞仪对35例M DS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M DS组的辅助性细胞T细胞(T h),辅助性细胞T细胞/抑制性T细胞(T h/T s)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 s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M DS疾病的进展,抑制性T细胞(T s)的表达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只有RA/RA S组与RAEB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7);M DS患者各组间T h,T h/T s比值和NK细胞的表达均无差异性。结论:T h,T s和NK细胞参与人体重要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则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 h,T s和T h/T s比值成为监测人体免疫功能、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贾宁叶芳张丽任方刚王宏伟何玉梅王丽娜乔振华杨林花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 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721株病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分离的721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结果:从1741例标本中,分离得到致病菌721株,阳性率为41.4%,其中革兰阳性菌216株,占病原菌的30.0%,革兰阴性菌218株,占病原菌30.2%,白色念珠菌113株,占病原菌15.7%,其他病原菌174株,占病原菌的24.1%。其中白色念珠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治疗过程的环境保护,及时使用恰当的支持治疗,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减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 叶芳贾宁何玉梅王丽娜马瑞霞乔振华杨林花马艳萍
- 关键词:血液病病原菌
- Shelterin复合体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端粒是指位于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含有成千上万个DNA短串联重复序列的特殊结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端粒由两条长短不同的DNA链组成:一条富含G(鸟嘌呤碱基),另一条富含C(胞嘧啶碱基),在人体中6个碱基的序列(TTAGGG)位于端粒头部、CCCTAA位于尾部。主要包括2个结构功能域:端粒双链结构域和端粒单链结构域。富含G的DNA 3'端突出为单链,形成3'端悬垂链。
- 马瑞霞叶芳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
- RIZ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危险度分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RIZ1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初发MDS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均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细胞中RIZ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MDS患者的RIZ1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中位数(P25,P75):0.557(0.333,0.815)比1.003(0.895,1.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003)。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A/RAS/RCMD)、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Ⅰ(RAEB-Ⅰ)、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Ⅱ(RAEB-Ⅱ)、MDS转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组和健康对照组的RIZ1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AEB-Ⅰ、RAEB-Ⅱ、MDS/AML组的RIZ1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分类,低危、中危-1、中危-2及高危组MD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RIZ1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4,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危-1、中危-2及高危组的RIZ1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随疾病危险度分级升高,RIZ1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RIZ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染色体核型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MDS患者RIZ1mRNA表达水平下降,且在不同类型及不同危险度分级中表达存在差异,该基因可能参与MDS发病机制,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 叶芳王丽娜贾宁李宁宁王欢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IZ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发病机制
- 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恶性血液病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CL组、LM组和MM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甄祯叶芳李国霞任方刚王宏伟魏百合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恶性血液病免疫功能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INK4B) FHIT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P15^(INK4B)基因和FHIT基因甲基化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分析50例MDS患者,其中包括低危组3例、中危-1组10例、中危-2组27例和高危组10例骨髓细胞P15^(INK4B)基因与FHIT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即由低危组MDS向高危组MDS进展,P15^(INK4B)基因和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逐渐增高,且P15^(INK4B)基因和FHIT基因甲基化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26),其中低危组/中危-1组P15^(INK4B)基因和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高危组,且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危组/中危-1组与中危-2组、中危-2组与高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基因的甲基化没有关联性。结论 P15^(INK4B)基因和FHIT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MDS的发病机制,并与疾病的恶化程度有关。
- 叶芳贾宁李国霞何玉梅王丽娜马瑞霞王宏伟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HIT基因
- 凋亡抑制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风险高为特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在MDS中表达异常,但是MD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由于基因表达异常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及凋亡失控密切相关,而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目前有关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实体瘤方面,而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较少,现主要就髓样细胞白血病一1,生存素,livin等凋亡抑制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MDS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魏百合叶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生存素LIVIN
- 凋亡抑制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凋亡抑制基因MCL-1、livin、av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3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缺铁性贫血1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的新鲜骨髓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MCL-1、livin、ave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表达率。结果 AL组和MDS组MCL-1、livin、aven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L-1与livin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6,P〈0.05),MCL-1与aven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3,P〈0.05),liven基因与aven基因表达无相关性(r=0,P〉0.05)。结论 3种凋亡抑制基因MCL-1、livin、aven基因mRNA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表达均增高。
- 魏百合叶芳李国霞王宏伟周文峰甄祯乔振华
- 关键词:MCL-1LIVINAVEN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