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42015)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骆有庆陆鹏飞温冬梅刘永华任利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性信息素
  • 1篇油松
  • 1篇油松毛虫
  • 1篇植物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松毛虫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节肢动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特征
  • 1篇小生境
  • 1篇内含物
  • 1篇枯叶
  • 1篇枯叶蛾
  • 1篇寄主
  • 1篇寄主植物
  • 1篇虫口
  • 1篇虫口密度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2篇陆鹏飞
  • 2篇骆有庆
  • 1篇刘文萍
  • 1篇任利利
  • 1篇王荣
  • 1篇刘永华
  • 1篇宗世祥
  • 1篇高成龙
  • 1篇温冬梅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与几种寄主内含物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分析寄主植物内含物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关系,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种群动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旱柳Salix matsudana饲养该虫,观察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等指标,同时测定寄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水分、单宁及黄酮的含量,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寄主植物饲喂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沙棘的幼虫历期最短,仅为(74.50?1.76)d,而取食旱柳历期最长,达(106.00?1.51)d。取食山杨的蛹历期最长,为(44.00?1.41)d,最短的是取食旱柳的,仅为(32.70?3.13)d。饲喂沙棘和山杏的雌、雄蛹重和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饲喂山杨和旱柳的。对不同寄主的营养物质、次生物质和水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间营养物质、次生物质与水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回归相关分析表明:幼虫发育历期与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蛹重和产卵量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蛹重与寄主植物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蛹历期与单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黄酮含量的高低与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沙棘是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寄主植物;并且寄主植物中可溶性糖、单宁的含量低、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栎黄枯叶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温冬梅刘永华任利利陆鹏飞骆有庆
关键词: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次生物质
油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量与失叶率及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明确性信息素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成虫的监测量与不同危害程度林区失叶率及其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将失叶率、幼虫虫口密度及成虫监测量两两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幼虫低虫口密度(y_1)、高虫口密度(y_2)与对应的成虫监测量(x_1)、(x_2)呈二次方曲线函数,方程分别为y_1=-0.060x_1~2+6.174x_1-85.753;y_2=0.076x_2~2-3.111x_2+109.844;在幼虫极高虫口密度(y_3)时,成虫监测量(x_3)呈线性递减,方程为y_3=-1.795x_3+214.060;幼虫虫口密度(y)、成虫监测量(x)随着失叶率(z)的增加而增高,但当失叶率超过74%时,幼虫虫口密度呈下降趋势,方程为y=-794.937z^2+1188.218z-308.626;当失叶率超过72%时,成虫监测量也出现下降,二者可以按照方程x=-189.035z^2+272.374z-53.474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幼虫虫口低密度、高密度与成虫监测量的相关性均显著,极高虫口密度时,成虫监测量呈下降趋势;幼虫虫口密度、成虫监测量均与失叶率呈二次方函数关系。
杜凯名高成龙刘文萍张连生陆鹏飞骆有庆
关键词: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性信息素
荒漠灌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旨在了解荒漠典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选取宁夏盐池县地区3类典型荒漠灌木林,于2008年8月至9月对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为沙蒿灌木林>甘草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不同类型灌木林节肢动物类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以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75.91%,鞘翅目(5.43%)、革翅目(4.35%)、双翅目(3.01%)、同翅目(2.68%)、蜘蛛目(2.68%)和半翅目(2.17%)为常见种群,其余各目共占总数的3.76%。3种类型灌木林内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主要聚集在土壤的下层,而甘草沙蒿灌木林具明显的表聚性。因此,固定沙地(沙蒿灌木林代表)的土壤环境优于沙质草甸(甘草沙蒿灌木林代表)优于半固定沙地(沙柳灌木林代表)。
王荣王锦林刘远美宋东冰姚国龙宗世祥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小生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