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56)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勇胜白静孙超秦传玉孙家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地下水
  • 3篇水层
  • 3篇污染
  • 3篇含水
  • 3篇含水层
  • 2篇地下水循环
  • 2篇增溶
  • 2篇污染含水层
  • 2篇NAPL
  • 1篇地下水曝气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位
  • 1篇三维模型
  • 1篇曝气
  • 1篇曝气技术
  • 1篇气流流型
  • 1篇气流模拟
  • 1篇迁移
  • 1篇黏土
  • 1篇黏性土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8篇赵勇胜
  • 6篇白静
  • 3篇孙超
  • 2篇孙勇军
  • 2篇秦传玉
  • 2篇陈子方
  • 2篇孙家强
  • 1篇周睿
  • 1篇赵晓波
  • 1篇周冰
  • 1篇韩占涛
  • 1篇王贺飞
  • 1篇李卉
  • 1篇宋兴龙
  • 1篇王倩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Chemic...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性土包气带中流体迁移规律被引量:4
2016年
以黏土模拟低渗透包气带环境,探究了混溶流体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溶流体在横向和垂向的最大迁移距离与流体泄漏量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y=ax^b。随着流体注入体积的增加,横向和垂向迁移距离不断增大,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文章提出以横纵比作为反映流体在包气带中迁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横纵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分为两个阶段:流体注入体积为0-3 046 m L时,横纵比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横纵比大于1。此阶段流体以横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呈扁平状椭圆;当流体注入体积大于3 046 m L,横纵比逐渐减小到1以下并持续减小。此阶段流体以垂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逐渐转变为竖直长条状椭圆。
孙家强孙超周睿赵勇胜
关键词:包气带黏土迁移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增溶萘实验模拟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萘的效果,同时分析温度、离子强度和共存有机物苯、硝基苯对增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提高萘在水相中的溶解性,10.0g/L的Tween80溶液中,萘的表观溶解度达到489.70mg/L;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提高了萘的表观溶解度,并呈现线性正相关,其中温度的影响作用大于离子强度;萘的增溶体系中存在苯或硝基苯,硝基苯或苯与萘为竞争增溶关系,苯的抑制程度大于硝基苯.
白静赵勇胜周冰赵晓波
关键词:离子强度温度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被引量:14
2014年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白静赵勇胜孙超秦传玉于凌
关键词:含水层硝基苯参数优化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对含水层典型NAPL污染物的修复模拟被引量:18
2014年
采用静态批试验分析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特性,同时利用二维模拟槽分析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性并采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进行修复治理.结果显示: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符合线性等温吸附,萘的吸附系数为0.007 5 L/g,明显大于苯(0.003 4 L/g);苯在横向和纵向的浓度锋面迁移距离均明显大于萘,50 d后,地下水中ρ(苯)、ρ(萘)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19.11、14.97 mg/L和64.03、5.19 mg/L;启动循环井修复,靠近循环井的地下水循环扰动大,气、水两相间的传质作用强,有机物被优先去除,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锥形修复区域;累积曝气14 h后,地下水中ρ(苯)趋于检测不出,但ρ(萘)存在明显拖尾现象,拖尾浓度达到1.82 mg/L;各列单元苯衰减系数变幅较小,萘的衰减系数则存在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残留的萘基本上集中分布于远离循环井、模拟槽的两侧区域.可见污染物的挥发性及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性是影响循环井修复效果的主导因素,污染物挥发性越强,其迁移越快,循环井修复的效果越好.
白静孙超赵勇胜
关键词:含水层
利用Tween80溶液冲洗修复萘污染地下水模拟实验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Tween80溶液冲洗修复萘污染地下水,分析了Tween80溶液质量浓度和冲洗流速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Tween80溶液对萘的增溶效果及对萘在介质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萘和Tween80在中砂介质上的吸附分别符合线性吸附和F型吸附;Tween80增溶萘效果较好,10.0g/LTween80溶液中,萘的表观溶解度达到500mg/L,约为水相饱和溶解度的17倍;确定Tween80洗脱萘的临界解吸质量浓度为2.0g/L;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冲洗流速修复萘污染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10.0g/LTween80溶液、3.0mL/min流速为最佳冲洗修复参数,萘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白静赵勇胜陈子方孙勇军
关键词:地下水冲洗流速
地下水曝气技术气流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三维模拟槽研究了地下水曝气技术(AS)使用过程中,含水层介质粒径、曝气压力与影响半径(ROI)、气体流量、气流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曝气过程中ROI随曝气压力的上升而增大;气流质量流量随曝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压力较大时二者呈线性关系;气流流型由介质粒径决定,与曝气压力无关.介质粒径为1~2mm时气流呈倒圆锥形,介质粒径为4~8mm时气流呈抛物线形.
王贺飞宋兴龙赵勇胜王晓曼王倩秦传玉孙家强
关键词:地下水曝气三维模型气流流型
孔隙介质特性影响Tween80溶液冲洗修复NAPL污染含水层模拟实验被引量:3
2012年
表面活性剂冲洗修复NAPL污染含水层,修复效果受含水层孔隙介质特性影响。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介质(0.10~0.25 mm细砂,0.25~0.50 mm中砂1,1.00~2.00 mm粗砂)和2种不同质量分数有机质中砂介质(质量分数0.33%的中砂1,15.67%的中砂2)对Tween80冲洗修复NAPL污染含水层效果的影响。介质粒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砂1介质流出液中苯、硝基苯和萘的质量浓度和累积去除率最高,分别为1 337.26、1 793.52、140.26 mg/L和99.82%、99.53%和92.27%;其次为细砂和粗砂。有机质质量分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介质有机质质量分数由0.33%上升至15.67%时,有机物的去除明显受到抑制,中砂2流出液中苯、硝基苯和萘的质量浓度仅为213.12、401.21和33.00 mg/L;6个孔隙体积后,3种有机物的累积去除率均小于50%。
白静赵勇胜陈子方孙勇军
关键词:NAPL
基于增溶机理的Tween80强化地下水循井技术修复萘污染地下水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二维模拟槽实验研究Tween80增溶作用对地下水循环井技术(GCW)修复萘的强化效果。分析Tween80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性、强化修复过程中地下水循环井对Tween80的水力控制作用、Tween80对萘的增溶效果及最终强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ween80注入地下水后,其垂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迁移距离;地下水循环井能够对Tween80进行有效的水力控制,将其控制在循环井周围;Tween80注入24 h后,模拟槽内萘的质量浓度普遍上升,平均质量浓度由1.82 mg/L上升至3.62 mg/L;启动循环井修复后,增溶至水中的萘在水流作用下不断迁移流向循环井,并通过曝气吹脱去除,最终在循环井附近形成一个高效修复区域。萘的质量浓度经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的修复过程,高效修复时间集中在曝气的前2 h内,地下水中萘的平均质量浓度降至1.98 mg/L,之后进入缓慢下降阶段,萘的拖尾质量浓度为0.69 mg/L。
赵勇胜焦维琦孙超秦传玉白静
关键词:地下水增溶
改性纳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范围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蔗糖改性纳米铁原位反应带在地下含水层中的形成规律,在二维模拟装置中创建原位反应带,研究了石英砂介质颗粒大小?地下水流速?浆液注入浓度?注入量及注入方式对反应带修复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带宽度随介质粒径及地下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粗砂中反应带宽度约为细砂的3倍;当地下水流速由0.1m/d增加到1.0m/d时,反应带宽度分别增加了14.9%和106.4%.浆液分次注入的方式可使反应带初始宽度增加19.8%;较小的浆液浓度有利于反应带在水流方向和含水层垂向修复范围的扩展.
李卉赵勇胜韩占涛
关键词:影响因素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s of Nitrobenzene Reduction by Sucrose-modified Nanoiron被引量:2
2013年
Sucrose-modifi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SM-NZVI) was prepared with liquid phase reduc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for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The size of SM-NZVI particles was about 100--150 nm and they displayed better dispersity. The degradation of ni- trobenzene(NB) in water by SM-NZVI was carried out in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NB reduction via SM-NZVI increased by 44.24% compared with that via NZV, I, and coexistent Ca2+, Mg2+, HCO3- and other ions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NB reduction but negative influence on aniline(AN) production. Furthermore, the kinetic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NB reduction with SM-NZVI could be described by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values and iron dosage.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iron were mainly Fe304 and Fe203 with irregular shape.
LI HuiZHAO Yong-shengZHAO RanMA Bai-wenCHEN Zi-fangSU YanZHOU Rui
关键词:SUCROSENITROBENZENEKINETI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