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XB3-10)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寻阳冯书珍葛云辉肖伟秦新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生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坡位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 1篇微生物特性
  • 1篇喀斯特峰丛洼...
  • 1篇峰丛
  • 1篇峰丛洼地

机构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何寻阳
  • 1篇苏以荣
  • 1篇秦新民
  • 1篇王惠群
  • 1篇肖伟
  • 1篇葛云辉
  • 1篇胡雄
  • 1篇冯书珍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喀斯特生境模拟对其典型恢复树种茶条木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进行水分梯度处理(田间持水量分别为30%~40%、50%~60%和70%~80%),模拟喀斯特"双层"地质特点,研究了喀斯特生境模拟对一年生茶条木植株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茶条木的株高和地上基径增量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下降,这说明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胁迫程度加强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这说明植株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植株的耐旱性。
胡雄何寻阳王惠群
关键词:生理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剖面微生物特性对植被和坡位的响应被引量:15
2013年
选取广西环江县喀斯特峰丛洼地:草丛(T)、灌丛(S)、原生林(PF)(中坡位)不同植被类型,原生林上、中、下不同坡位,按土壤发生层采集淋溶层(A层,0—10 cm)、过渡层(AB层,20—30 cm,草丛和灌丛;30—50 cm,原生林)、淀积层(B层,70—100cm)样品,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SMBN))、微生物碳熵、氮熵(ratio of SMBC to soil organic carbon(qMBC)、ratio of SMBN to soil total nitrogen(qMBN))、土壤基础呼吸(soil basicrespiration(SBR))以及代谢熵(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qCO2))的剖面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被、土层深度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基础呼吸,随植被恢复,SMBC、SMBN、SBR由草丛、灌丛、原生林依次上升,并随土壤发生层位的加深逐渐减少,qCO2在3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T>PF>S;原生林A层SMBC,SMBN在各坡位间均显著高于AB层、B层,SBR在A层由下坡位至上坡位递减,而在AB和B层的上、下坡位间无显著差异,qCO2坡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SMBC与SMB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P<0.01,n=45),且SMBC、SMBN、SBR分别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随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明显改善,且坡位对A层土壤的影响较AB层和B层更显著,对于维持土壤微生物调节的土壤养分循环功能,调控土壤氮素营养与土壤有机质同等重要,这为合理制订喀斯特生态恢复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书珍苏以荣秦新民肖伟葛云辉何寻阳
关键词: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