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274)

作品数:36 被引量:658H指数:13
相关作者:姚荣周光礼郝永林莫甲凤刘海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井冈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教育
  • 10篇高等教育
  • 9篇高校
  • 7篇逻辑
  • 7篇教学
  • 6篇学术
  • 5篇制度化
  • 5篇制度逻辑
  • 5篇制度主义
  • 5篇主义
  • 4篇新制度主义
  • 4篇教学学术
  • 3篇学科
  • 3篇教学改革
  • 3篇法律
  • 3篇本科
  • 2篇动力机制
  • 2篇新人
  • 2篇学科逻辑
  • 2篇研究型

机构

  • 31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
  • 2篇上海对外经贸...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12篇姚荣
  • 7篇周光礼
  • 5篇郝永林
  • 3篇莫甲凤
  • 2篇刘海兰
  • 2篇宋小舟
  • 1篇黄容霞
  • 1篇丁凯
  • 1篇李战国
  • 1篇武建鑫
  • 1篇董伟伟
  • 1篇谢清
  • 1篇周蜜
  • 1篇刘静茹
  • 1篇刘虹豆

传媒

  • 7篇高等工程教育...
  • 3篇清华大学教育...
  • 3篇高教探索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中国考试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高等教育评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发展中国家,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阶段性关联。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也先后经历了1952年院系调整、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21世纪现代大学体系建设三次重大历史性变革。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计划经济体制、集权管理模式与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国家工业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表现出强劲的"政经关联逻辑"。"国家的视角"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往往在短期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却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意外后果",甚至滋生高等教育的系统性风险,亟待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及公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等,重构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建构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相对平衡与包容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促进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结构的松散耦合。
姚荣李战国崔鹤
关键词:学科逻辑应用逻辑制度逻辑
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与融合研究被引量:120
2015年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涉及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问题。通识教育重视内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人的理智和理性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专业教育重视外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社会需求,培养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实质上反映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内在紧张。理性主义者主张,反思性知识构成的理性空间是自足的,人的行动只有在与理性空间的关联中才能得到理解;经验主义则认为,社会实践是在先的,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形成和被理解。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知识和行动两分思维方式,将理性行动者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从而开创一条通过专业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目的之路径。
周光礼
关键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基于耦合系统理论分析MIT工程教育的三次教学改革被引量:10
2015年
MIT自建校以来,其工程教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教学改革。每一次教学改革都对应着MIT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技术学院时期、工程科学运动时期、回归工程实践时期,且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改革理念和改革范式。考察MIT工程教育的历次教学改革要建立一种复杂性思维。在复杂性科学视域里,MIT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美国宏观社会环境之间经历了从紧密耦合到松散耦合的演变。这种松散耦合是组织行动与外部环境的最佳连接方式。
莫甲凤
关键词:MIT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型大学内涵的转向及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纵观世界各大学排行榜,科研学术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唯一评价标准。近些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背景下,如果有效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探讨研究型大学内涵的新路径,学界逐渐形成的认识是不再单纯以学术指标衡量研究型大学,而是逐步转向到以一流的教学学术水平来衡量研究型大学。有关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内涵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目前研究型大学教学内涵的把握;二是对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经验的研究;三是对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郝永林
关键词:教学转向教学学术
高校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3
2017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校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美俄高校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为高校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与正当性基础。研究认为,应当将创新主体互动生成的创新活动流程化,提高创新链条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程度,基于创新链的一体化设计,一方面重点深化传统高校科技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创建一种新型高校。
宋小舟
关键词:高校科技
大学教师发展评估的内容与策略——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实施大学教师发展评估,既是大学教师发展基本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教师发展运行和优化的现实需要。推导和总结了大学教师发展评估应当包含满意度、产出、成果、效率和适用性评估等五项主要内容,并以美国南达科他大学教学和学习中心为例,分析评估内容和方法的实践应用,最后得出提升大学教师发展评估的地位、以目标为指引规划和实施评估、实行以成果评估为主的综合性评估、提升大学教师发展评估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等四项对中国实施大学教师发展评估的启示。
毕国涛丁凯
关键词: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评估
中国公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变迁的多重制度逻辑被引量:8
2015年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属于典型的特别权力关系,它被排除在"法治国"的基本精神之外而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此后,该制度场域受到国家逻辑、法院逻辑、社会逻辑、大学逻辑以及学生个体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互动的深刻影响而不断演进。当前,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整体上还属于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公立高校学生权利的法律救济还存在诸多现实障碍。需要通过国家监督(包括立法规制、政府监督与司法审查等)、社会干预与大学自治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形成多重制度逻辑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公立高校法治秩序之建构,并最终促使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从"隶属"走向"平权",从"高校权力本位"走向"学生权利本位",从"制度文本"走向"权利实践"。
姚荣
关键词:公立高校法律关系
优秀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以5所美国研究型大学荣誉课程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当下美国荣誉教育在优化、梯度的课程体系,兼顾通识课程与专业学习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化课程修读方案上呈现了明显的特色,从而对我国拔尖人才培养在贯彻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优化整体课程结构,借鉴并因地制宜做好本土课程的开发,完善并落实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符琼霖
关键词:课程
建国以来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发现,建国以来我国三次高校大规模扩招是特定国家治理结构、意识形态与政策范式等制度环境约束下,关键行动者在关键时期采取特定行动策略的产物。通过关键行动者、外部环境或关键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扩招呈现出"自上而下"与政府主导的"单向管控"逻辑。高校自主权的缺失与自律意识薄弱、民间社会发育的不完善以及政策分析市场或思想市场的"排他性"等因素使得扩招决策往往受制于国家意志的诉求而严重忽视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高校招生的制度逻辑从"单向管控"向"协商互动"转型。
刘海兰姚荣周光礼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高等教育治理协商互动
中国本科高校转型如何走向制度化——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被引量:36
2015年
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伴随着地方高校的"升格"、大学合并运动以及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的转型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都对高等教育结构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科高校转型议题开始进入公共政策议程。当务之急,需要促进本科高校转型从国家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走向制度性利益驱动下的高校自主变革,推动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合法性建构。中国本科高校转型制度化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通过规范性、规制性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整体性重构,以破除高等教育场域中各权力中心对"应用逻辑"的"系统性偏见",实现社会制度逻辑与产业逻辑两种制度逻辑的包容性发展。
姚荣
关键词:制度化制度逻辑合法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