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S033)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衷海燕周晴潘雪梅唐元平吴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珠江三角
  • 4篇珠江三角洲
  • 3篇民国
  • 2篇生态
  • 2篇水利
  • 2篇清末
  • 2篇清末民国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鱼塘
  • 1篇治水
  • 1篇桑基鱼塘
  • 1篇深水稻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湿地
  • 1篇水稻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事
  • 1篇水灾

机构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衷海燕
  • 2篇周晴
  • 1篇吴建新
  • 1篇唐元平
  • 1篇潘雪梅

传媒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卯水灾与近代珠江三角洲水事管理新格局——以西江下游高要县为例
2013年
1915年,珠江三角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史称乙卯水灾。是年,西江和北江、东江沿岸以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洪水泛滥,灾情严重。水灾直接促动了位于西江干流的高要县的堤围管理调整。水灾过后,负责堤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围局、公所,采取了一系列水事管理调控措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权势及对地方堤围事务的掌控。相反,两岸疍民的生存空间则被压缩,最终失去了对水资源掌握的权力。
衷海燕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利
近代广东水学、公民意识与治水体系的发端——以《筹潦汇述》为中心被引量:1
2013年
民国时期,广东水灾频发,且灾情惨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学的关注。1918年,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组织了关于珠江水系治理大研讨。此次讨论,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关于治河方法的科学探讨,为广东近代治水体系的发端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意愿,是辛亥革命之后近代广东公民意识高涨的标志之一。
吴建新唐元平
关键词:公民意识
清末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与生态经济环境被引量:9
2013年
清末至1920年代是桑基鱼塘经营和扩建的鼎盛时期。清末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经营首先需要有堤围和闸窦等水利设施的保障,筑堤围以防洪,通过闸窦以利用潮水排灌,控制池塘的溶氧;以顺德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景观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所在的乡村也具有独特的农户住宅模式;桑基鱼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农户在桑基鱼塘经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有机肥,19世纪末期以来,香港及周边地区大量的人粪肥也流入桑基鱼塘区,池塘养殖的主要饲料是用水草和有机肥沤制成的绿肥与精饲料,顺德地区缫丝厂大量产出的蚕蛹也是塘鱼的精饲料;清末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农业经营效益与整个世界丝业市场直接联系,小农户必须根据外部市场经济的状况随时调整桑基鱼塘各部分的经营。
周晴
关键词:桑基鱼塘清末民国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
清末民国广州珠江沿岸农业开发与河道变迁被引量:1
2014年
广州珠江,指的是广州城至黄埔港的一段水道。一般认为历史上广州珠江河道的变迁,与珠江干流转道致使径流量减少,以及广州城的扩建息息相关。而相对忽略了广州的农业开发与河道变迁的关系。广州珠江北岸线的不断南移,也是广州珠江流域及其腹地农业开发的结果。广州沙田的围垦与开发,促使沙洲成陆,江面缩窄,水土流失,从而引发了河道变迁。
衷海燕黄仕琦
关键词:农业开发环境变迁
16-20世纪中期珠江三角洲北部低塱湿地的深水稻与水生植物被引量:1
2013年
16-20世纪中期珠江三角洲顶部的低塱区分布着面积广阔的湖沼湿地资源,这里的作物栽培及水生植物群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明代以来随着堤围、闸窦修建,一部分低塱湿地区的得以进行农业开发.低塱区雨季内涝严重,当地农民根据低塱中积水深度的差异,分别种植浮水稻与深水稻,实行种稻与养鱼轮换的耕作制度.低塱区在种植深水稻与浮水稻的同时还起能起到滞洪纳洪作用.传统时代西、北江沿岸的低塱湿地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低塱湿地湖泊和沿河岸的沙洲中都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农家在这些地区也种植芡实、蒲草等经济水生植物.
周晴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深水稻野生稻水生植物
民国珠江三角洲的水利生态与沙田开发——以中山县平沙地区为中心被引量:5
2013年
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沙田争夺日益激烈,在传统的垦沙权、经营权、护沙权的争夺之外,又有沙田水利之争。随着珠江三角洲围垦区的不断推进,新沙田区的淡水资源也日趋紧张。位于珠江三角洲下游的平沙地区,围垦开发自1930年代渐趋活跃。由于土壤含盐量高,故淡水资源和咸害是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1940年代末,沙田业主因水利问题发生纷争而诉讼至官。此一个案反映了民国后期,沙田开发者利益不均衡,往往各自为政,而政府考虑的只是短期内扩大垦区,解决粮荒问题,对沙田地区的水利与开发没有长远的规划,以致于无法协调淡水资源的分配,从而延缓了土地开发进程。
衷海燕潘雪梅
关键词:水利生态珠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