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3QE14051)
- 作品数:5 被引量:105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志飞金玮王成善李亚林伊海生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及其沉积环境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砂岩极其发育爬升沙纹层理,形成于沉积物来源供给太快太多而不能随流体一起迁移,从而产生向上的加积。雅西措群砂岩主要包括迎水坡侵蚀的A型和迎水坡沉积的B1型两种,其中,A型沙纹层理单个层系厚一般约为2cm,爬升角小于7°;B1型沙纹层单个层系厚一般为4cm,爬升角介于10o~20o之间。这两种爬升沙纹层形成于变速流、非稳定流或变速非稳定流,主要归于砂质碎屑流和底流,平均流速在11~60cm/s之间,堆积速度可以达到0.1g/cm2s,发育于浅湖环境的三角洲前缘沉积。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发育于青藏高原的早渐新世快速隆升作用和全球变冷变干气候条件下。
- 刘志飞王成善金玮
- 关键词:纹层可可西里盆地渐新世沉积环境沉积物来源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在南海定量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以MD01-2393孔为例被引量:10
- 2005年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方法以其测量多种矿物绝对含量的能力在古环境研究中有很大的优势 .运用FTIR方法分析了南海南部湄公河口MD0 1 - 2 393孔的矿物成分含量 ,对比运用X射线衍射 (XRD)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和湄公河盆地晚第四纪 1 90ka以来风化剥蚀演化历史 .结果显示 ,全岩高岭石 /石英和粘土粒级 ( <2 μm)高岭石 /蒙脱石比率可用作陆源区风化侵蚀的矿物学标志 .晚第四纪 190ka以来 ,青藏高原东部和湄公河盆地机械侵蚀作用在冰期比间冰期强 ,化学风化作用在间冰期比冰期强 ,揭示出亚洲季风气候驱动的风化剥蚀演化历史 .全新世期间 ,虽然全岩高岭石 /石英与粘土粒级 ( <2 μm)蒙脱石 /高岭石比率指示相同趋势的风化剥蚀作用 ,但全岩高岭石 /石英比率显示更强的机械侵蚀能力 。
- 刘志飞Christophe ColinAlain Trentesaux
- 关键词:粘土矿物晚第四纪
- 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南大西洋ODP1265站的记录被引量:8
- 2006年
- 始新世—渐新世(EO)过渡期间,地球由两极无冰的“温室地球”进入到南极有冰的“冰室地球”,其中以发生在早渐新世初的大冰期事件尤为意义重大.南大西洋ODP1265站氧碳稳定同位素在EO过渡期间发生重大变化,表明早渐新世全球气温迅速下降,南极大陆东部首次出现大规模永久性冰盖,同时全球碳储库发生重大改组,这一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记录一致.碳酸盐含量、粗组分、浮游有孔虫碎壳率以及碳酸钙软泥的粒度在EO界线附近都发生了突变,指示了海洋表层生产力的升高、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突然加深以及气候快速变冷对生物和碳酸盐沉积的影响.
- 拓守廷刘志飞赵泉鸿成鑫荣
- 关键词:南大西洋始新世渐新世
- 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粘土矿物记录被引量:45
- 2004年
- 南海南部湄公河口MD01-2393孔晚第四纪190 ka以来粘土矿物和氧同位素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 主要粘土矿物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 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在冰期时增高, 而蒙脱石含量在间冰期时增高. 物源分析表明, 这些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湄公河流域的直接输入, 其中, 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来自湄公河上游变质沉积岩的机械侵蚀作用, 高岭石主要来自中游地区沉积物的再侵蚀作用, 而蒙脱石主要由中下游的偏硅酸盐土壤提供. 蒙脱 石/(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高岭石比值可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标志, 相对高的比值发生在间冰期, 指示强盛的夏季风降雨和减弱的冬季风环流; 相对低的比值对应于冰期, 指示强盛的冬季风和减弱的夏季风. 东亚季风演化的强弱与北半球夏季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 表明东亚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
- 刘志飞C.ColinA.TrentesauxD.Blamart
- 关键词:粘土矿物东亚季风晚第四纪
-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39
- 2005年
- 沱沱河盆地保存着青藏高原内部至今发现最完整的渐新世至中新世连续沉积记录,由渐新世雅西措群(31.3~23.8Ma)和早中新世五道梁群(23.8~21.8Ma)组成,总厚度2393m。雅西措群主要为紫红色、砖红色砂岩、粉砂岩与泥岩韵律互层,五道梁群为一套内陆湖泊相泥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叠层石灰岩沉积。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1)早渐新世,以河流环境为主,古水流以北向为主,反映古气候条件比较干燥;(2)中晚渐新世,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以东北向为主,古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潮湿;(3)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主要为湖泊环境,古水流转为南向,沉积岩性由雅西措群项部的砂泥岩互层为主转变为五道梁群的泥灰岩为主,反映当时的物源区发生重大转变,构造活动趋于稳定,古气候条件由温暖潮湿转为干燥。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气候和构造活动历史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 刘志飞王成善金玮伊海生郑洪波赵西西李亚林
- 关键词:沱沱河盆地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