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988)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谭戈刘博文张艺馨吕玉花邓勇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头痛
  • 3篇偏头痛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头痛患者
  • 2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电离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性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谭戈
  • 3篇刘博文
  • 2篇张艺馨
  • 1篇李琴
  • 1篇陈力学
  • 1篇周冀英
  • 1篇邓勇
  • 1篇吕玉花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丛集性头痛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CH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电话回访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结果:一共收录32例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9.6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9:1(男21例,女11例),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6年。93.8%的患者有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头痛同侧流泪(75.0%)。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为较常见的伴随症状,分别占56.3%、28.1%、37.5%和53.1%。所有的患者均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不存在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在头痛前或头痛中均无先兆症状。在本研究中共有21例患者在急性治疗中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其中13例(61.9%)有效;共有15例患者在预防性治疗中口服泼尼松片,其中12例(80.0%)有效。此外还有7例患者使用维拉帕米作为预防性治疗药物,共有4例(57.1%)有效。结论: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CH患者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时间更长,有待提高医生对CH的认识。
王达岩黎伦晞邓勇张艺馨谭戈
关键词:丛集性头痛
头痛宁治疗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头痛宁胶囊,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头痛缓解率为93%,对照组的头痛缓解率为63%,两组患者在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头痛宁胶囊对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疗效更佳。
何增柳董兰真谭戈
关键词:头痛卒中头痛宁胶囊
偏头痛患者病情、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和残疾的纵向变化;分析在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治疗用药和疗效之间的演变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登记入组法,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估患者残疾情况,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表(MSQ2.1)调查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用头痛日记记录患者头痛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头痛频率以及急性药物的使用方面显著好转;MSQ2.1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有下降。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的总天数与急性用药次数之间以及急性用药次数与WHO-DASⅡ总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残疾和一些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趋势。治疗的连续性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减少残疾有重要的作用。
刘博文谭戈
关键词:偏头痛残疾
偏头痛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临床特点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2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头痛特点及合并症,利用人体测量学、血液生化明确MS的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颅内血管功能。结果:212例偏头痛患者中,145例(68.4%)合并一种或多种代谢异常,22例(10.4%)合并MS。单因素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中,年龄、头痛持续时间、体质指数、腰臀比与代谢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P值分别为0.007、0.008、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度使用止痛药是偏头痛患者发生MS的主要危险因素(OR=4.320,P=0.042)。结论:偏头痛合并MS与过度使用止痛药有关,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能降低偏头痛患者发生MS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何增柳董兰真张艺馨孔庆韬谭戈
关键词:偏头痛代谢综合征
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的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是否具有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痛病情的作用;观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 L)的变化。方法:将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简称双氢麦角碱片);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简要头痛日记记录头痛病情(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及急性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期间HRQo L的变化,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共有77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53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HRQo L以及头痛病情均较给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心理综合得分、情感职能和躯体综合得分差异较大[效应量(effect size,ES)分别为:0.76∶0.56、0.56∶0.40、0.68∶0.57],急性止痛药用量更少(ES 0.65∶0.43)。结论:双氢麦角碱片能明显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HRQo L,减轻头痛病情,减少急性止痛药的使用。
刘博文谭戈
关键词:头痛卒中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2mg,每日3次);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安慰剂。1周为1疗程,可以多疗程治疗。通过头痛日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头痛性质和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病程比对照组短(3.78±1.44vs.4.88±1.45,P=0.002)。治疗组平均头痛程度在卒中起病第3天开始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能缩短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病程和降低头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吕玉花谭戈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头痛疗效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筛选并鉴定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实验设两组,偏头痛组(n=25):包括有先兆偏头痛5例,无先兆偏头痛20例。对照组(n=20):眩晕或周围神经病患者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先用丙酮沉淀法提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之后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寻找在两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最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半定量,验证质谱结果。结果偏头痛组脑脊液2D-PAGE图谱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成功筛选并鉴定出9种1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下调的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色素框同源物6(CBX6)、凝集素前体(AGRN)、序列相似家族3成员C前体(FAM3C)、神经元正五聚蛋白受体(NPR)、皮离蛋白2(DCD)、白蛋白(ALB);表达上调的为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和H2A组蛋白家族,成员J(H2AFJ)。Western blotting证实,偏头痛组脑脊液NPR水平(0.3351±0.0275)与对照组(0.8854±0.0957)相比有所降低(P<0.01)。结论鉴定出的9种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诊断偏头痛的特异性标志物。
李琴周冀英陈力学谭戈
关键词:偏头痛脑脊髓液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在多发性硬化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体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S患者27例(MS组)和健康对照20例(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7 m 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7、IL-23和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MS组外周血PBMCs中IL-17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S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和IL-6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与进展,检测Th17细胞对诊断MS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博文谭戈
关键词:TH17细胞白介素17多发性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