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082303-1-501)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仁辉王国祥王中杰徐瑶陆贻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微囊藻
  • 3篇水华
  • 3篇铜绿微囊藻
  • 2篇蓝藻
  • 2篇改性粘土
  • 1篇大型蚤
  • 1篇淡水
  • 1篇毒素
  • 1篇新记录种
  • 1篇絮凝
  • 1篇再悬浮
  • 1篇水华蓝藻
  • 1篇区段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水平
  • 1篇景区
  • 1篇聚合氯化铝
  • 1篇壳聚糖
  • 1篇蓝藻水华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仁辉
  • 2篇徐瑶
  • 2篇王国祥
  • 2篇王中杰
  • 1篇施军琼
  • 1篇林燊
  • 1篇吴忠兴
  • 1篇刘洋
  • 1篇宋碧玉
  • 1篇虞功亮
  • 1篇宋瑞峰
  • 1篇余博识
  • 1篇邵继海
  • 1篇谢树莲
  • 1篇陆贻超
  • 1篇田娟
  • 1篇王捷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波和改性粘土集成技术在去除蓝藻水华上的应用被引量:20
2010年
近年来,改性粘土除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华"的治理当中,其原理是藻类与改性粘土絮凝后自然沉降.通过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絮凝比较,发现具气囊的铜绿微囊藻比其他两种藻发生再悬浮的幅度更大,次数更多.针对我国的水华藻类是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等为主的情况,研究超声波和改性粘土集成技术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和改性粘土集成技术能将藻类去除率明显提高,该法的絮体稳定性比单一絮凝法明显增强,且对群体形态的藻的去除率提升效果更好.另外,在40kHz、160W超声辐照下,铜绿微囊藻的气囊去除率在95%以上,但细胞壁保持完好,细胞活性不变,藻毒素不会因细胞破裂而释放,因此超声波和改性粘土集成方法,是治理我国蓝藻水华的有效方法.
陆贻超王国祥李仁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超声波改性粘土再悬浮
汾河(太原市景区段)微囊藻的分子多样性及产毒能力被引量:6
2011年
对太原市汾河景区采集到的微囊藻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株微囊藻藻株,运用ITS、PC-IGS和gyr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来研究其分子多样性.结果表明,太原市汾河景区微囊藻具有一定的分子多样性.采用mcyA基因和ELISA检测两种方法,即全细胞PCR测定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A(mcyA),对这些藻株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检测的7株微囊藻中有6株含有mcyA基因,ELISA检测微囊藻细胞干粉产毒量在0.003-0.043mg/g之间,属于产低毒藻种.本文是首次报道太原市汾河景区微囊藻产毒素,也为汾河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捷谢树莲王中杰徐瑶李仁辉
关键词:汾河景区微囊藻分子多样性毒素
两种改性粘土去除群体状铜绿微囊藻的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实验采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改性高岭土,进行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的水华蓝藻去除的比较研究.研究采用动力学手段,通过去除效率的比较,得到线性方程:壳聚糖改性高岭土投加量(y)与藻细胞浓度OD680(x)和叶绿素a含量(x)之间的关系分别为:y=0.0349x-0.0019、y=0.0524x-0.009;聚合氯化铝改性高岭土投加量(y)与藻细胞浓度OD680(x)和叶绿素a含量(x)之间的关系分别为:y=0.0351x+0.0065、y=0.0676x-0.0059.壳聚糖改性粘土除藻的最适pH范围为5-8,聚合氯化铝改性粘土除藻的最适pH范围为5-9,pH范围相对较宽.电子传递速率分析表明壳聚糖改性粘土处理后1个月内藻趋于死亡,聚合氯化铝改性粘土处理过的藻,一周内藻开始黄化,衰老.
田娟宋碧玉林燊余博识李仁辉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壳聚糖改性粘土絮凝铜绿微囊藻水华
我国淡水水华蓝藻-束丝藻属新记录种被引量:13
2009年
由于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的藻丝、营养细胞、藻丝末端细胞(Terminal cells)、异型胞(Heterocysts)、厚壁休眠孢子(Akinetes)的形态和大小等特征易变,对鉴定工作造成许多困难,所以该属的分类一直以来是藻类学者面临的长期难题。基于当今束丝藻属的分类研究,对我国淡水水体束丝藻属进行了研究,比较了该属的藻丝、营养细胞、异形胞、厚壁孢子及末端细胞的特征,发现了我国淡水水体的2个新记录种: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Lemmermann)和依沙束丝藻(A.issatschenkoi(Usaev)Prokina-Lavrenko),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吴忠兴虞功亮施军琼李仁辉
关键词:新记录种水华蓝藻
利用real-time RT-PCR研究大型蚤对铜绿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其中有的研究认为浮游动物能够诱导产毒细胞毒素含量的变化.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编码翻译的,目前关于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并无报道,本文首次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PCC7806产毒相关基因mcyB和mcyD在大型蚤胁迫下相对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微囊藻mcyB、mcyD基因相对表达均有上调,表明铜绿微囊藻PCC7806通过上调产毒基因的转录水平达到对大型蚤的诱导防御,从而为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宋瑞峰王国祥徐瑶邵继海王中杰刘洋李仁辉
关键词:REAL-TIMERT-PCR大型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