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P45)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毛露甜范红英黄婉慧张在军吴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惠州学院暨南大学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印迹
  • 2篇虾类
  • 2篇蟹类
  • 2篇免疫印迹
  • 1篇中华鳖
  • 1篇梭子蟹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IGE
  • 1篇小鼠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吸附
  • 1篇过敏
  • 1篇分离纯化
  • 1篇斑点酶联免疫...
  • 1篇BALB/C

机构

  • 5篇惠州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4篇毛露甜
  • 3篇范红英
  • 2篇张在军
  • 2篇黄婉慧
  • 1篇刘新华
  • 1篇周立斌
  • 1篇吴小明
  • 1篇陈丽婉
  • 1篇杨华胜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和BALB/c小鼠对梭子蟹过敏组分的比较及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2017年
目的比较人和BALB/c小鼠对梭子蟹过敏的组分差异,评价用小鼠构建过敏模型对研究人类过敏症的可靠性,并对主要过敏原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制备梭子蟹蛋白浸液,经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过敏模型,获得特异的小鼠IgE(sIgE)血清,同时收集蟹过敏患者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蟹的过敏组分,通过硫酸铵分段盐析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对主要过敏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用梭子蟹蛋白浸液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过敏模型,并获得了高效价的sIgE血清。梭子蟹中有一相对分子质量为89 000的蛋白组分为人和小鼠共有的主要过敏原,通过硫酸铵分段盐析法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到了该组分。结论小鼠和人对梭子蟹过敏的组分基本一致,提示小鼠过敏模型可成为人类过敏症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纯化单一的过敏原组分有望提高过敏症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
毛露甜杨华胜
关键词:梭子蟹特异性IGEBALB/C小鼠
中华鳖和中华草龟的过敏原组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中华鳖和中华草龟的蛋白组分和主要过敏原。结果表明,中华鳖有8个蛋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在25 000~110 000之间,主要过敏原在42 000和64 000附近,中华草龟有10个蛋白组分,Mr分布在25 000~70 000之间,主要过敏原组分Mr在36 000附近。提示中华鳖和草龟有相近的蛋白条带,在36 000和42 000之间可能有共同的过敏原,但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有待进一步验证。
毛露甜马伟兵
关键词:中华鳖免疫印迹
虾类和蟹类的过敏原组分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分析虾类和蟹类的过敏原组分。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虾类和蟹类的主要过敏原组分。结果:不同种类的虾其主要过敏原组分相对分子质量(Mr)在36000附近,不同种类的蟹主要过敏原组分Mr在29000、36000、66000、89000附近。结论:不同种类的虾蟹存在共同过敏原。
毛露甜范红英张在军黄婉慧杨华胜周立斌
关键词:免疫印迹
虾类和蟹类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虾类和蟹类过敏原交叉反应性,探讨其在食物过敏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虾蟹的蛋白组分,Western blot分析其过敏原组分,Western blot和ELISA抑制试验研究虾类和蟹类的过敏原交叉反应性。结果:虾类、蟹类过敏原蛋白组分相似性与其种属关系相关,相对分子量(Mr)在20 000、36 000、38 000、44 000、68 000、75 000、85 000处具有相同条带;Mr为36 000的蛋白是虾的主要过敏原,Mr为36 000、66 000、85 000的蛋白是蟹的主要过敏原;青蟹蛋白和日本沼虾蛋白对其余虾蟹过敏原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抑制物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结论:虾类和蟹类过敏原有相似性,其中Mr在36 000处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
毛露甜黄婉慧吴小明范红英张在军
关键词:虾类蟹类
诊断用过敏原膜芯片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制备过敏原诊断用膜芯片并优化其实验条件,探讨其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虾、蟹、鳖、大豆等过敏原按一定点阵排列吸附在不同膜载体(NC膜、PVDF膜)上,制作含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膜芯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从包被液、过敏原包被浓度、二抗浓度等方面优化工作条件,并与德国Allergop-harma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比较结果符合度。将包被好的PVDF膜保存在4℃冰箱中在3个月内检测其稳定性。结果:PVDF膜的效果优于NC膜,肉眼观察膜上斑点的显色即可确定相应过敏原,以试剂盒检出的阳性血清28份作比较,结果总符合率达82.1%(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同批试剂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制备的过敏原膜芯片在4℃密封避光可稳定保存3个月。结论:建立的Dot-ELISA法膜芯片能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具有用血量少,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特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毛露甜陈丽婉范红英刘新华
关键词: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