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93)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徐超杨阳宋世彤梁程罗玉珊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加筋
  • 6篇路堤
  • 4篇桩承式加筋路...
  • 4篇加筋路堤
  • 3篇土工
  • 3篇模型试验
  • 2篇土拱效应
  • 2篇稳定性
  • 2篇离心模型
  • 2篇离心模型试验
  • 2篇筋材
  • 2篇加筋土
  • 2篇加筋作用
  • 2篇拱效应
  • 1篇挡墙
  • 1篇地基
  • 1篇垫层
  • 1篇软基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基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徐超
  • 2篇杨阳
  • 1篇汪益敏
  • 1篇高彦斌
  • 1篇贾斌
  • 1篇罗玉珊
  • 1篇宋世彤
  • 1篇沈盼盼
  • 1篇吴迪
  • 1篇林潇
  • 1篇杨永强
  • 1篇梁程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土工格室加筋土垫层路堤临界高度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土工格室能有效减少软土地基上路堤的变形,并增强其稳定性,但对于土工格室加筋土垫层路堤的临界高度还少有研究。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假定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呈圆弧滑动破坏模式,将格室及其内的填土视为复合体,考虑格室复合体的应力扩散作用和侧向限制作用,提出了路堤临界高度的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值与建立的有限差分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讨论了格室高度、应力扩散角及格室复合体与地基接触面摩擦系数对路堤临界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加筋路堤的临界高度明显大于未加筋路堤的临界高度,并且增加此3种影响因素的取值均能提高路堤的临界高度;同时增强格室的侧向限制作用比提高格室高度和应力扩散角更有利于路堤的稳定。
梁程徐超
关键词:加筋土路堤土工格室复合体稳定性
桩承式加筋路堤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4年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堤工程建设,主要面临稳定性和变形2方面的问题,桩承式加筋路堤不仅能够提高路堤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控制路基的沉降。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现场原型监测和数值分析,人们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的土拱效应和加筋拉膜效应,以及路堤荷载传递机制已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并在各种土拱模型理论指导下形成多种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但目前对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土拱形态和成拱条件认识不一致,重复荷载下土拱效应演变规律缺乏定量研究,现行设计方法对路堤沉降控制仍显不足。在综述桩承式加筋路堤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桩承式加筋路堤的作用机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对存在问题做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徐超汪益敏
关键词:软土地基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
桩承式加筋路堤张力膜效应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在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计算及工程实践中,筋材的受力计算是具有争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关注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应变的空间分布形式和三维模式下筋材的受力特征。采用自行研制的设备,以桩间距为变量,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张力膜效应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试验中通过气压施加荷载,对筋材竖向变形和不同位置筋材应变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张力膜效应下筋材应变和受力很不均匀。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加筋材料的空间变形形态可采用空间抛物面与抛物柱面的组合来模拟。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假定筋材上所有荷载全部由相邻桩之间的4条筋带承担,得到的筋材受力计算值明显偏大。在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考虑筋材三维空间变形的拉力计算方法。
徐超林潇沈盼盼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加筋材料模型试验
间接加筋作用及加筋土挡墙离心模型试验验证被引量:9
2015年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很有争议,以及对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上的认识存在误区。基于已有间接加筋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临界层间距"的概念,并以此区分加筋土挡墙的密筋状态和疏筋状态。认为在不同的加筋状态下,加筋土挡墙工作机理是不同的。而且临界层间距与填土和筋材性质有关,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在密筋状态下的加筋土挡墙自身表现为一个柔性筋土复合整体。为了验证这些认识,进行了刚性基础上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论证了间接加筋作用及密筋状态下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徐超贾斌罗玉珊
关键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离心模型试验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桩承加筋路堤筋材设置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工程中加筋材料的合理设置对充分发挥筋材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4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垫层中土工格栅两边端部反包设置的使用效果,包括对路堤稳定性、桩土荷载分担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加筋材料反包设置相当于将筋材锚固于路堤中,可充分发挥筋材的加筋作用,与加筋不反包相比,测得路肩下方格栅承受的拉力较大,而路堤中心处格栅受力相对较小;②加筋反包设置可提高桩土应力比,促使荷载向桩体转移;③加筋反包可降低路堤表面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减小地基土的侧向位移,提高路堤地基整体性和稳定性;④加筋材料的力学性质对加筋受力、桩土荷载分担和路堤变形存在较大影响,延伸率低、拉伸模量高的加筋材料更能发挥加筋膜效应。
徐超吴迪高彦斌杨阳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土工格栅加筋作用离心模型试验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的缩尺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通过缩尺模型试验,主要研究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正方形布桩的桩帽净间距、路堤填土性质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填土黏聚力和桩帽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及其随附加荷载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路堤填土的黏聚力使填土中土拱效应增强,桩帽上的土压力增大,而桩间土土压力减小;与黏聚力为0的填土相比,填土内黏聚力不等于0时,桩体荷载分担比增大,在相同荷载条件下桩间土和路堤表面的沉降均减小。(2)填土的成拱条件应与黏聚力无关,土拱高度应该大于1.0倍且小于1.5倍的桩帽净间距。(3)桩帽间距越大,土拱效应越弱,桩体荷载分担比越小。(4)不管路堤填土是否具有黏聚力以及桩帽净间距如何变化,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桩帽边缘处的土压力均大于桩帽中心处的土压力。
徐超宋世彤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刚性桩土拱效应黏聚力
吹填软基固结沉降数值分析及参数反演被引量:3
2015年
结合宝钢滩涂圈围区域道路工程,采用Plaxis软件,考虑实际工况,模拟了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的施工过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了大面积吹填软基的固结沉降特征。对比分析各类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结合规范法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和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对土层相关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吹填软基沉降主要发生于预压期,采用Asaoka法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软基沉降值;反分析表明,因软土结构受扰动,勘察报告给出的压缩模量偏小、固结系数偏大,导致沉降理论计算值偏大和数值模拟结果呈现"前快后慢"的特征。
杨永强徐超杨阳
关键词:数值模拟固结沉降反演分析
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的加筋垫层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
2017年
针对填方路基分期填筑的施工特点,采用了有效固结应力法进行软基加筋垫层路堤的稳定性分析.根据加筋垫层作用原理,通过筋材受力分析和加筋垫层路堤整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阐述了加筋垫层对路堤稳定性贡献的两种途径:潜在滑动面上筋材拉力切向分量直接产生的抗滑作用及其法向分量对土体抗剪强度提高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加筋垫层的加筋作用及软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固结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加筋垫层路堤稳定性分析的改进有效固结应力法公式,并通过编程算例分析讨论了该公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徐超曾庆元汪天池
关键词:软基路堤加筋垫层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