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华医学基金(93-582)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贾桂芳季阳刘福荣任勤惠朱志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8年追踪观察
- 2003年
- 献血者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大多数要向慢性肝炎发展,其中一部分要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这已有许多文献报告[1].上世纪90年代我国献血者中发生了严重的HCV感染传播.据季阳、任勤惠、朱志义等人报告,1993年~1994年调查我国四川,广东,新疆三省区20280名献血者首次检测抗-HCV的流行率达13.5%[2],估计当时我国全国已有几十万献血者因参加单采血浆而发生HCV感染.关于这些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和转归已引起了医学界的严重关注.为此本研究组于1993年10月选择了30名新发生HCV感染的献血者进行了长期追踪观察,其中11名于2002年1月作了肝组织检查.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 季阳贾桂芳周琼秀刘福荣倪声全彭登厚文锦任勤惠朱志义史宣玲周义英马义才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随访血清学指标
- 普通狨猴的血清酶学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实用有效的普通狨猴血清酶学检验方法。方法 常规法分离血清,采用2,4-二硝基苯腙比色法,24 h内测定狨猴血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CD)活力,IFCC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草氨酸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力,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活力水平,并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只普通狨猴的ALT、AST、γ-CT和ICD活力水平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基本相符,不同试剂等实验条件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结论 ALT、AST和ICD是甲型肝炎研究中狨猴肝脏损伤的有效指标。采用动物实验前自身对照值是可靠和科学的血清酶学分析方法。
- 黄小琴王祥曹逸云
- 关键词:狨猴血清甲型肝炎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献血者12年追踪观察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动态追踪观察HCV感染的献血者健康状况、疾病进程和转归。方法选择刚发生HCV感染的献血者,12年中定期抽血检测,观察其HCV RNA、抗-HCV和ALT的动态变化,并按HCV RNA出现的阳性频率和转阴趋势分为两组(第1组阳性率低且趋转阴,第2组则相反),调查这些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并进行肝脾B超检查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第1组中的7名受试者血清(血浆)HCV-RNA呈间隙性阳性,阳性率为41.6%(47/113),其血清ALT异常率为14.4%(16/111),其中4名作肝活检后均诊断为轻度慢性肝炎,病理改变程度是:G1、S0和G1、S1各2例;②第2组中的19名受试者血清(血浆)HCV RNA呈持续性阳性,阳性率为88.2%(276/313),其血清ALT异常率为50.3%(159/316),其中6名肝活检也诊断为轻度慢性肝炎,但病理改变明显,G2、S2有2例,G2、S1有4例;③26名受试者一般健康状况尚佳,除部分肝脾B超呈现实质回声增强外,无其他特殊情况发现。结论26名HCV感染的献血者12年间均已发展为轻度慢性丙型肝炎;其中7名受试者病情在恢复,19名受试者病情可能有发展。
- 季阳贾桂芳刘福荣郑鹏任勤惠朱志义史宣玲倪声全徐钢杜琼饶绍琴庄文
- 关键词:抗-HCVHCV献血者
- 乙型肝炎病毒重组e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 1997年
- 为了获得重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非融合型重组HBeAg。结果:为模拟天然HBeAg的结构,除第一个氨基酸为起始密码子ATG所编码的甲硫氨酸外,共包括Prce-C区羧基端的9个氨基酸和HBcAg N-末端的149个氨基酸残基、经诱导表达,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5 × 103,产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1%。结论: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本表达产物可与特异性的HBeAg抗体反应。用斑点酶免疫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清的抗HBe。
- 马张妹闻玉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聚合酶链反应
- 肝细胞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53基因密码子249突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HCC 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53 基因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来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HCC 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 份癌组织中经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证实存在密码子249 突变的HCC 标本和11 例无此突变的HCC 标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 PCR) 方法比较研究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突变情况。结果:20 例HCC 中,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检出率为70 % 。9 例SSCP 阳性者的癌周组织中的特征性突变检出率达100 % 。11 例阴性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也能检出一定水平的突变。结论:p53基因密码子249 突变在非癌肝组织中广泛存在。癌组织中密码了249 特征性突变可能发生在肿瘤形成之前。
- 彭晓谋彭文伟姚春斓陈雪娟
- 关键词:P53基因肝细胞癌基因突变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婴儿病毒表面抗原a决定簇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8
- 1996年
- 为探讨我国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与a决定簇基因变异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直接测序法对27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婴儿血清标本HBsAg的a决定簇基因进行了研究。在第419-598位核苷酸区内,与共有序列比较,14/27(51.85%)份标本有碱基变异,其中13份标本有氨基酸改变。13份中仅1份在a决定簇的第二环,为第145位精氨酸取代甘氨酸,其余12份氨基酸改变的位点在第一环或其邻近5’端,分别为129,126,122,113及110。a决定簇基因变异与转氨酶升高间无相关性。结果说明a决定簇的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有一定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何建文吕晴朱启榕段恕诚闻玉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抗原决定簇病毒变异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献血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学指标变化的分析
- 2002年
- 本文报道献血者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8年后,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某些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1例HCV感染者肝活检情况均为轻度慢性肝炎;按组织病理学分级(G)和分期(S),均为G1-G2级和SO-S3期。这11例感染者中10例HCV抗体长期阳性和HCV RNA长期阳性,但HCV RNA检测时有间隙性阴转。血清ALT水平波动较大,近两年(感染后7~8年)这11例感染者的22次测定,有7次ALT值轻度至中度升高(32%)。以上结果表明,一旦发生HCV感染,大多将向慢性肝炎发展。
- 刘福荣周琼秀季阳贾桂芳马义才郑鹏刘家清彭登厚倪声全文锦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献血者肝组织病理改变血清学指标
- 乙肝血源疫苗婴幼儿人群免疫12年追踪观察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评价乙肝血源疫苗在婴幼儿人群接种12年间的保护效果。方法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现场试验的方法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共350人)接种后12年间的血清乙肝表面抗体、表面抗原的变化。结果 12年间,疫苗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虽然一直高于对照组,但是在第12年时两组阳性率差别已经比较小(46.1%和33.9%,P<0.05),而且疫苗组表面抗体阳性者的抗体中位数S/N值比对照组阳性者低(分别为15和36,P<0.0001)。然而接种5~10年后,疫苗预防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状态的保护率保持在83%~100%之间。12年时,从对照组中检出14个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7.6%),在疫苗组中仅检出1例(0.6%),保护率为92%,统计学显著性检验P<0.01。结论接种后12年乙肝疫苗减少接种儿童表面抗原慢性携带状态的效果良好,仍无需要加强免疫的充分理由。
- 廖苏苏李荣成李辉杨进业曾宪嘉龚健王树声李艳萍张孔来
- 关键词:乙肝血源疫苗婴幼儿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