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7-24507)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刚周凡刘毅刚许志荣高云鹏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网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输电
  • 3篇输电线
  • 3篇输电线路
  • 3篇跳闸
  • 3篇雷击
  • 3篇电线路
  • 2篇地闪
  • 2篇地闪密度
  • 2篇跳闸率
  • 2篇雷击跳闸
  • 1篇单芯电缆
  • 1篇地面倾角
  • 1篇地线
  • 1篇电缆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线
  • 1篇动态特性
  • 1篇引雷范围
  • 1篇配电
  • 1篇配电线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广州白云国际...
  • 1篇福建省电力有...

作者

  • 4篇刘刚
  • 1篇唐军
  • 1篇陈荣锋
  • 1篇刘毅刚
  • 1篇孔华东
  • 1篇许彬
  • 1篇周凡
  • 1篇张鸣
  • 1篇陈锡阳
  • 1篇高云鹏
  • 1篇许志荣
  • 1篇王小霖
  • 1篇孙雷雷
  • 1篇陈荣彪

传媒

  • 2篇高电压技术
  • 2篇华东电力
  • 1篇电网与清洁能...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PSCAD耦合地线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仿真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耦合地线是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重要措施。为研究其提高线路耐雷水平效果,利用仿真软件PSCAD建立耦合地线的仿真模型进行雷击暂态分析。通过仿真得到架设耦合地线后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以及架设耦合地线后耐雷水平提高的程度。进一步分析耦合地线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程度与其位置的关系,得出输电线路中耦合地线架设的最佳位置,提高耦合地线的利用率。
许彬陈荣彪刘刚陈锡阳
关键词:耦合地线PSCAD电力线耐雷水平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广州白云机场10kV配网雷击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14年
广州白云机场是重要性等级极高的供电负荷,电网雷害威胁大,研究白云机场配电系统的雷击风险,对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根据雷电定位系统1999—2008年10 a的定位数据分析白云机场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规律,参考IEC62305标准建立10 kV配网的雷击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白云机场10 kV配网的雷击风险,所得结果与实际跳闸情况较相符,为白云机场10 kV配电系统的防雷提供重要参考。
孙雷雷王小霖龚学毅
关键词:KV配网雷击地闪密度跳闸率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被引量:19
2012年
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区域输电网发生雷击跳闸的风险,定义了以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并依据输电线路跳闸率计算模型,建立了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模型依据雷电反击输电杆塔的规程法和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以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共同作用来计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计算中根据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具有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征,采用网格法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将统计所得的网格内地闪密度参数、地面倾角和典型杆塔参数代入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中求得网格的风险值。按照自然分割法将不同网格划分为相应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表示各风险等级区域,形成了区域输电网的雷击风险分布图。相关性分析表明:相比地闪密度分布图,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点分布的相关性更强。
刘刚唐军张鸣孔华东高云鹏许志荣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地面倾角风险评估模型
周边输电线路对10kV配网雷击跳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架设在输电线路周围的架空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概率受输电线路引雷范围的影响,通过结合雷击距的电气几何模型与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计算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在引雷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走向的输电线路与架空配电线路对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率的影响,对比输电线路架设前后落雷密度的变化计算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率。
陈荣锋刘刚
关键词:架空配电线路输电线路引雷范围感应雷跳闸率
高压单芯电缆铝护套下热阻的动态特性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为了掌握电缆铝护套至导体热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电缆铝护套至导体热阻的模型,通过高压单芯电缆阶跃电流温升实验,得到电缆各层在不同稳态下的温度分布,并根据热阻定义,推导电缆各层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阻值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电缆铝护套至导体热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递减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缓,并趋于稳定;单位长度电缆的绝缘层热阻和铝护套至导体热阻分别趋近于0.50 K.m/W和0.55K.m/W,其值比IEC 60287标准计算值分别小0.054 7K.m/W和0.077 1K.m/W;求得铝护套至导体热阻率为3.070K.m/W,比标准值小0.43K.m/W;气隙层热阻值为空气强制对流热阻值和接触热阻值并联之和,其值比标准值小1个数量级。
刘刚周凡刘毅刚
关键词:高压单芯电缆接触热阻动态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