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5051)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召香李超刘玉洁王静静张超英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电化学
  • 5篇毛细管
  • 4篇毛细管电泳
  • 3篇电化学发光
  • 3篇硫掺杂
  • 3篇化学发光
  • 3篇掺杂
  • 2篇电化学检测
  • 2篇纳米
  • 2篇进样
  • 2篇胶束
  • 2篇
  • 2篇场放大进样
  • 1篇三聚氰胺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扇贝
  • 1篇双氰胺
  • 1篇铜离子

机构

  • 6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作者

  • 6篇张召香
  • 3篇李超
  • 2篇刘玉洁
  • 1篇刘营
  • 1篇邵景玲
  • 1篇张飞
  • 1篇王静静
  • 1篇张超英

传媒

  • 3篇化学学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色谱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场放大进样及Au纳米粒子双重富集用于大肠杆菌检测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分析法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Au纳米粒子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的载体,结合电堆积预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场放大进样及Au纳米粒子双重富集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杆菌与酶标抗体免疫反应后直接进行场放大进样预富集,免疫样品快速迁移并堆积在毛细管入口端,同时带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向阳极端迁移,在样品与缓冲溶液的界面处吸附样品离子.金纳米粒子作为多酶载体使检测信号进一步放大.以标记在抗体上的HRP催化H2O2氧化邻苯二胺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检测大肠杆菌.同常规电动进样毛细管电泳相比,该双重富集技术可使灵敏度提高1400倍.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2000.0 cfu mL-1,检出限为1.0 cfu mL-1,实现了对扇贝样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
张召香张飞刘营
关键词:大肠杆菌毛细管电泳场放大进样金纳米粒子电化学检测
准静态扫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扇贝样品中的贝类毒素
2016年
采用准静态扫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法测定了扇贝样品中的2种贝类毒素。毛细管内首先充满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缓冲溶液,调节缓冲溶液的pH值,使电渗流等于SDS胶束的电泳流速,电动进样时,带正电荷的贝类毒素离子被SDS扫集吸附,由于SDS在毛细管内处于准静止状态,可使进样时间延长至320 s。与常规电动进样MEKC相比,石房蛤毒素和软骨藻酸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提高950和810倍。该方法对石房蛤毒素和软骨藻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12 ng/m L。方法可实现对扇贝样品中2种贝类毒素的快速、灵敏检测。
邵景玲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基于胶束反向扫集的毛细管电泳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研究了胺分子对CdS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构建了CdS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结合胶束扫集预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胶束反向扫集的毛细管电泳(CE)量子点(QD)电化学发光(ECL)新方法用于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同时分离检测.毛细管内首先充满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缓冲溶液,电动进样时,样品分子进入毛细管,在入口端被迎面而来的SDS胶束捕获并富集,经CE分离后顺次进入检测端,根据不同浓度的胺分子对CdSe量子点发光强度的增强作用不同,实现对不同胺分子的同时分离检测.胶束反向扫集富集技术,使胶束-样品结合物在毛细管中处于准静止状态,进样时间可达50min,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信号增强6000倍.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样品中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同时分离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8~2960)和(3.0~5520)μg/L,检出限分别为96.8和192.5ng/L.
张召香刘玉洁王琪王静静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量子点电化学发光
猝灭-恢复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抗坏血酸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并将其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基于NSGQDs良好的电化学发光(ECL)特性,以其为探针,进一步将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修饰于该电极表面,构建了猝灭-恢复型ECL传感器用于抗坏血酸的高灵敏检测。由于NSGQDs表面存在大量氨基,当Cu-MOF存在时,NSGQDs的ECL信号猝灭;加入抗坏血酸后,Cu-MOF从NSGQDs表面自动脱落,NSGQDs的ECL信号得以恢复。NSGQDs的ECL信号恢复值与抗坏血酸浓度在0.1~40μ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 nmol/L。该法已用于血样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人血液中抗坏血酸24 h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王琪李超张召香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抗坏血酸
基于氮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铜离子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易于表面功能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其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在外电压作用下,N,S-GQDs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能。加入Cu^(2+)后,Cu^(2+)与N,S-GQDs发生络合作用,使可被激发的N,S-GQDs减少,ECL信号降低,Cu^(2+)浓度越大,ECL降低程度越大。利用Cu^(2+)对N,S-GQDs ECL信号的降低作用,以壳聚糖为连接剂,构建了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新型N,S-GQDs ECL传感器。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与pH值,共反应剂S_(2)O_(8)^(2-)浓度对ECL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60 mmol/L pH 7.5 Tris-HCl,50 mmol/L S_(2)O_(8)^(2-)),Cu^(2+)的线性范围为0.01~35μmol/L,检出限为1.7 nmol/L。方法可实现对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该研究为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做了铺垫,拓宽了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传感领域中的应用。
王琪李超张召香
关键词:铜离子
基于纳米金辅助信号生成顺序堆积的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短裸甲藻毒素(BTX)是具有极强毒性的生物毒素,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人类中毒.由于该毒素没有光学和电化学信号,检测十分困难.本工作利用纳米金作为载体,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毒素抗体同时固定到纳米金表面,通过HRP催化H_2O_2氧化邻氨基酚(OAP)产生的电化学信号检测样品中的毒素,增大纳米金表面HRP和抗体的物质的量比使电化学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免疫反应样品电动进样引入分离毛细管中,在毛细管入口端进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使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通过纳米金辅助信号生成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技术实现了对扇贝样品中BTX-B的快速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20 ng/mL,检出限为26 ng/L,检出限比常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低365倍.
张召香栾文秀张超英刘玉洁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纳米金免疫分析电化学检测
基于场放大进样和石墨烯量子点双重富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三聚氰胺和双氰胺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热解法制备了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S-GQDs),同石墨烯量子点(GQDs)相比,S原子的引入有效改善了GQDs的表面状态和化学特性、增强其对正电荷的捕获能力,使其更易与阳离子相互作用。以S-GQDs为载体,结合电堆积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场放大进样(FASI)和S-GQDs放大的双重富集毛细管电泳(CE)分离检测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方法。三聚氰胺和双氰胺在酸性介质中带正电荷,电动进样时快速迁移到毛细管入口端进行FASI预富集;同时带负电荷的S-GQDs向阳极端迁移,在样品与缓冲溶液的界面处通过静电作用吸附样品离子,S-GQDs作为载体使检测信号进一步放大。实验考察了缓冲溶液中S-GQDs的体积分数、缓冲溶液的组成及pH、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富集分离效果的影响。当缓冲溶液的pH为4.6时,进样时间可延长至450 s。同常规电动进样(10 kV×10 s)相比,采用FASI与S-GQDs双重放大技术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1.6×10^(5)倍。该方法对三聚氰胺和双氰胺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0×10^(-14)~1.0×10^(-8)mol/L,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2.6×10^(-15)和5.7×10^(-15)mol/L。实现了对盐酸二甲双胍中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高灵敏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5.9%~102.4%和92.0%~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分离检测不同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中的三聚氰胺和双氰胺。
李超王琪张召香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三聚氰胺双氰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