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1010)

作品数:21 被引量:167H指数:9
相关作者:崔广荣张子学胡能兵张从宇隋益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8篇诱变
  • 8篇化学诱变
  • 7篇原球茎
  • 7篇球茎
  • 7篇文心兰
  • 5篇离体培养
  • 4篇多倍体
  • 4篇水仙
  • 4篇秋水仙素
  • 4篇倍体
  • 4篇RAPD检测
  • 3篇蝶兰
  • 3篇叶片
  • 3篇增殖
  • 3篇植株
  • 3篇同工酶
  • 3篇胚状体
  • 3篇组织学
  • 3篇组织学观察
  • 3篇类原球茎

机构

  • 21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1篇崔广荣
  • 18篇张子学
  • 15篇胡能兵
  • 13篇张从宇
  • 6篇李杰勤
  • 6篇隋益虎
  • 3篇侯喜林
  • 2篇刘跃成
  • 2篇何克勤
  • 1篇丁为群
  • 1篇周正义
  • 1篇马玉涵
  • 1篇赵岩
  • 1篇储俊
  • 1篇上官凌飞
  • 1篇陆峰
  • 1篇曹华龙
  • 1篇孙涛
  • 1篇刘淼才
  • 1篇葛鑫波

传媒

  • 4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种子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稀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蝴蝶兰NaN_3离体化学诱变及再生植株RAPD检测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NaN3对离体培养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的影响,并对再生苗DNA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NaN3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产生重要影响,部分薄切片白化或褐化死亡,再生类原球茎生长受到抑制,再生苗数量减少,部分再生苗畸变,叶片皱缩、变厚。10条RAPD引物的PCR检测发现,再生苗DNA序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产生RAPD图谱带型多态性。根据以上结果认为,本体系合适的NaN3诱变剂量为6mmol/L,处理2d。
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隋益虎李杰勤
关键词:叠氮化钠离体培养化学诱变RAPD
蝴蝶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体系优化
2012年
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蝴蝶兰叶片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反应的主要因子采用递进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蝴蝶兰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所提DNA达到10 ng/μL,优化后的20μL反应体系为:10 mmol/L的dNTPs 0.5μL,10 ng/μL的模板DNA 0.5μL,25 mmol/L的MgCl22.4μL,2 U Taq聚合酶,10μmol/L的引物0.5μL,10×Buffer溶液2μL,双蒸水15.7μL。优化后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6℃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42次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
崔广荣胡能兵张子学何克勤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文心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被引量:24
2010年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文心兰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较长时间时,形成类原球茎的薄切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厚实、紧凑、植株较矮;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存在一定差异,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成功。
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隋益虎李杰勤
关键词:文心兰秋水仙素化学诱变多倍体
蝴蝶兰类原球茎液体培养中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0.05%、0.10%和0.20%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进行1、3和7 d的诱变处理,考察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分化成苗的状况,并对多倍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况均产生一定影响,类原球茎相对膨大,表面粗糙,呈暗绿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不同浓度秋水仙素诱变时间长短与类原球茎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关系密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类原球茎分化苗周期增长,成苗率降低;不同处理的多倍体诱导频率不同,最高诱变率可达30.0%;多倍体在形态、细胞组织学上与二倍体差异明显,细胞核变大,染色体数目加倍。
崔广荣张子学胡能兵张从宇侯喜林
关键词:类原球茎秋水仙素化学诱变组织学观察多倍体
文心兰EMS离体诱变及再生苗RAPD检测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3种浓度的EMS对离体培养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研究。发现EMS使部分薄切片褐化死亡,再生类原球茎的生长受到抑制,再生苗数量减少;EMS的伤害作用随诱变剂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并不大。采用10条RAPD引物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经EMS处理的再生苗DNA序列发生变异,表现出RAPD图谱带型的多态性。不过,EMS浓度提高到0.4%后,多态率的升高不明显,EMS合适的诱变剂量为0.4%浓度,处理时间为2~4 d。
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隋益虎李杰勤
关键词:文心兰化学诱变
蝴蝶兰离体培养及其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对蝴蝶兰(Phalaenopsis)的离体培养、褐化及控制、物理化学诱变、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蝴蝶兰离体培养中的外植体选择、体细胞胚胎及类原球茎诱导、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培养方式、褐化控制等关键因素,并概括了生物反应器、转基因、诱变育种等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成体植株的花梗、茎尖和种子以及试管苗的叶片、茎尖、根尖等均可作为外植体;影响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有培养基的种类、pH值、温度、外植体的生理状况等;蝴蝶兰诱变育种及转基因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崔广荣
关键词:生物技术
文心兰、蝴蝶兰类原球茎薄切片高频诱导PLBs被引量:10
2009年
以文心兰、蝴蝶兰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BA、Ad和NAA及其组合、蔗糖浓度及添加椰汁对类原球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使用是PLBs高频发生的关键;培养基中添加椰汁能有效提高PLBs的诱导频率,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降低文心兰PLBs发生频率,但对蝴蝶兰没有影响;各处理诱导的PLBs在生长状况上差异不明显。适合两种兰花类原球茎薄切片高频诱导PLBs的固体培养基是1/2MS+4.0mg/L 6-BA+2.0mg/L Ad+1.0mg/LNAA+100~200m l/L椰汁+10~20g/L蔗糖+4.0g/L琼脂粉。
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
关键词:文心兰类原球茎
蝴蝶兰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及其分化成苗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蝴蝶兰幼叶离体培养直接诱导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并进一步发育成原球茎和分化成苗。体细胞胚胎发生起源于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单细胞原胚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历经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和子叶胚的发育过程,最终成为较大颗粒状的原球茎。较高浓度的苄基腺嘌呤(6-BA)和腺嘌呤硫酸盐(AdSO4)配合使用能有效诱导体细胞胚胎的发生,最高诱导率可达40%。适当降低6-BA和AdSO4浓度有利于原球茎分化成苗,但两者浓度过低苗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崔广荣廖玲玲刘跃成张子学
关键词: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球茎植株再生
谷氨酰胺、氯化镧对石斛兰离体增殖及叶片POD、CAT同工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石斛兰单株为外植体,研究了谷氨酰胺、氯化镧对石斛兰离体增殖及叶片POD、CAT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外源添加物的不同,石斛兰增殖指标、叶片POD同工酶表达类型及活性差异明显,而CAT同工酶仅表现活性的差异。其中,处理4与处理5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结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特别是60d时,处理4的组培苗全部死亡,而处理5依然保持了100%最高的外植体增殖率和4.36最大的平均增殖苗数,而POD不仅表现在活性很高,且在B区比处理4多3条酶带。说明,0.05mg.L-1的氯化镧处理40d,不仅有利于石斛兰组培苗的增殖,也能够保证组培苗的质量。
胡能兵崔广荣张子学何克勤
关键词:谷氨酰胺氯化镧石斛兰同工酶
微量元素对大豆种子发芽及其保护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6种微量元素对大豆种子发芽及其幼苗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6种不同的处理均能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其作用大小顺序分别是:Mo>Cu、B>Zn>Fe、Mn;B>Zn>Cu、Mo>Fe>Mn,和Fe>Mo>Cu、B>Zn、Mn;B和Mo处理对大豆胚轴伸长和Mo、Fe处理对大豆侧根数量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6种微量元素处理均使POD和SOD活性有所增强,不同微量元素处理CAT活性变化趋势有所差异。
张子学胡能兵葛鑫波陈金崔广荣
关键词:大豆微量元素发芽率同工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