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793)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许百男潘隆盛周涛周定标刘少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弥漫
  • 4篇轴突
  • 4篇轴突损伤
  • 4篇细胞
  • 4篇弥漫性轴突损...
  • 3篇蛋白
  • 3篇神经元
  • 2篇轴索
  • 2篇轴索损伤
  • 2篇弥漫性轴索
  • 2篇弥漫性轴索损...
  • 2篇分化
  • 1篇代谢
  • 1篇蛋白酶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定向分化
  • 1篇雪旺细胞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许百男
  • 4篇潘隆盛
  • 4篇周涛
  • 3篇周定标
  • 3篇刘少君
  • 2篇吕双红
  • 2篇阙海萍
  • 2篇段国升
  • 2篇林秋霞
  • 1篇孟宇宏
  • 1篇张远征
  • 1篇刘育英
  • 1篇尹卫东
  • 1篇陈德蕙
  • 1篇亓树彬
  • 1篇刘买利
  • 1篇尹卫东
  • 1篇张军
  • 1篇卢广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与离体培养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之间功能性突触的形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观察由PC12细胞分化成的神经元样细胞与原代皮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形成情况,探讨移植细胞和宿主细胞形成神经连接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PC12细胞种植到原代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建立模拟细胞移植环境的共培养系统,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其中的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通过FM1 -43荧光造影研究共培养系统中神经元突触小泡活动,电镜及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两种方法观察两种神经元间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原代皮质细胞共培养的PC12细胞受NGF诱导后,分化的比例更高(由57 .1%提高到67. 8%, P<0 .01);神经突起的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146 .3μm提高到272 2μm, P<0 .01)。FM1 43造影显示,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与原代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小泡活动;电镜下通过精确定位和胶体金标记,显示两种细胞间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突触样连接。结论 与原代皮质细胞共培养的PC12细胞在NGF诱导下可以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并与宿主来源的神经元形成功能性突触样连接,这为通过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线索。
周涛许百男陈德蕙阙海萍林秋霞吕双红刘少君
关键词:神经元PC12细胞分化皮质胶体金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胶质细胞
乳鼠雪旺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被引量:4
2002年
为探究获得大量高纯度雪旺细胞的方法 ,取生后 1~ 3天SD乳鼠的坐骨神经 ,采用改进后的植块反复移植法进行细胞培养。同时通过低浓度胰酶快速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加用细胞毒药物等去除成纤维细胞 ,纯化雪旺细胞。最后用抗S 10 0蛋白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发现 ,经植块反复移植和多种方法结合纯化后 ,雪旺细胞的纯度可达 95 %以上 ,并具有良好的活性。故认为 ,此方法简便易行 。
张军许百男周定标
关键词:雪旺细胞细胞培养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后神经丝68蛋白水平减少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 (DAI)后神经丝蛋白 68(NF68)水平 ,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一种对大鼠头颅旋转装置致伤引发大鼠DAI。Sprague Dawley(SD)大鼠 1 8只随机分 3组 (30min ,2 4 ,72h组 ) ,每组 6只 ,在不同时间点取脑白质、海马、胼胝体和脑干标本进行NF68印记杂交 (Westernblot) ,检查神经丝蛋白 68水平。结果 Westernblot看到对照动物NF68水平没有变化 ,而损伤动物明显NF68的丢失 ,特别是脑干。NF68蛋白水平减少在损伤后30min即出现直到损伤后 72h。在NF68丢失的同时伴有 31、 42 7和 52Kda低分子量蛋白条带的出现 ,在 2 4h最明显。结论 NF68降解是由病理性钙蛋白酶激活引起的。损伤后 2
亓树彬孟宇宏许百男
关键词:弥漫性轴突损伤钙蛋白酶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磁共振氢谱的变化被引量:17
2005年
潘隆盛许百男
关键词:弥漫性轴突损伤磁共振波谱分析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早期氢波谱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进行早期检测,观察DAI早期神经化学代谢的改变, 探讨DAI早期MRS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瞬间旋转的致伤装置制作SD大鼠(n=16)DAI模型。在伤前和伤后2、3h进行 MRS检测,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胼胝体区域NAA/Cr、Cho/Cr伤后3h明显下降;脑干区域NAA/Cr伤后2h明显下降,Cho/Cr 伤后3h明显下降。结论 MRS技术对诊断弥漫性脑损伤后的显微病理改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NAA/Cr比值在受伤后2~3h的急 性下降预示着神经轴突功能损伤;Cho水平的急性下降可能与膜的分解代谢有关,尤其在外伤初期3h;推测大鼠DAI早期MRS的最 佳检测时间为2~3h。
潘隆盛许百男卢广刘买利周定标段国升
关键词:MRS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急性NAA
环孢霉素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应用环孢霉素A治疗能否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和环孢霉素A治疗组 ,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 ,用Morris水迷宫和木梁平衡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综合平衡能力。结果 环孢霉素A治疗后 ,大鼠在木梁上的时间长于损伤对照组 (F =2 75 4 4 ,P <0 0 1 ) ,在连测的 5天内 ,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行为评分呈下降趋势 ,治疗组平衡能力好于对照组 (F =36 97,P <0 0 1 )。在水迷宫实验中 ,尽管治疗组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延长 (F=6 9 2 7,P <0 0 1 ) ,但明显少于损伤对照组 (F =1 72 1 0 ,P <0 0 1 )。结论 环孢霉素A能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综合平衡能力 。
尹卫东许百男潘隆盛
关键词:环孢霉素A治疗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功能保护
保持一定二氧化碳分压对缺血区脑组织血流和细胞代谢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兔的颈动脉缺血模型在麻醉和气道开放时,保持一定的二氧化碳分压是否有利于缺血区脑循环供血和脑细胞的自我保护。方法:将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制作颈动脉闭塞模型,气管切开插管。A组动物吸入100mL/LCO2,900mL/LO2混合气体,B组动物吸入100mL/LN2,900mL/LO2混合气体。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质血流量。实验动物缺血1h,再灌注30min后,分别测量乳酸含量和染缺血灶。结果:颈动脉闭塞后的局部脑血流量A组缺血30min时为(2.40±0.32)m/s,缺血60min时为(2.31±0.74)m/s,高于B组犤(2.21±0.26),(1.97±0.09)m/s犦;A组的乳酸水平犤(1.07±0.55)mmol/(L·g)低于B组(2.46±0.54)mmol/(L·g)犦;A组的未缺血区(0.43±0.28)cm2大于B组(0.28±0.10)cm2,P<0.05。结论:保持一定二氧化碳分压有利于缺血区的脑血流量维持和脑细胞自我保护,这为颈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周涛张远征刘育英许百男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脑组织血流细胞代谢脑细胞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2003年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在以往的观念中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失去了再生能力,这是中枢神经损伤和变性后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
周涛许百男刘少君
关键词: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早期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早期脑内各部位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瞬间旋转致伤装置使16只SD大鼠发生DAI,并于伤后3h、6h分批处死(每时间点8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在24h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脑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检查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脑干区域的病理学改变。各部位(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200倍)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损伤后3h,大脑皮质下白质、胼胝体和脑干β-APP呈弱阳性表达;损伤后6h,轴突局部免疫反应阳性较前明显增强,范围增大,半定量分析显示,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免疫反应均强于3h组。结论β-APP在DAI早期(伤后3h)即有明确表达,并呈逐渐增强趋势,可作为DAI早期的标志物。
潘隆盛许百男周定标尹卫东段国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淀粉样Β蛋白前体免疫组织化学
FM1-43造影观察PC12神经元与原代皮层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种植到原代皮层神经元中的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用下分化成的神经元样细胞与原代皮层神经元之间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研究细胞移植环境中宿主细胞和移植细胞形成神经连接的可能及过程。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enhencedgreenflourescentproteinEGFP)标记的PC12细胞种植到原代神经元中,建立共培养系统。NGF诱导其中的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能与共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高钾离子的去极化刺激使突触末端囊泡被FM1 43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电子图像显示出活性的突触末端。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系统中PC12神经元更成熟,FM1 43造影显示这些新的神经元与原代神经元之间产生了功能性突触囊泡活动。结论 与原代的神经细胞共培养有利于PC12细胞在NGF作用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形成神经突起,新形成的神经元可以和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
周涛许百男阙海萍林秋霞吕双红刘少君
关键词:原代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