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1028)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萍高智谋戚仁德丁建成汪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疫霉
  • 11篇辣椒
  • 11篇辣椒疫霉
  • 5篇致病力
  • 3篇甲霜灵
  • 2篇电泳
  • 2篇电泳分析
  • 2篇致病力分化
  • 2篇致病力分化研...
  • 2篇同工酶
  • 2篇酯酶
  • 2篇酯酶同工酶
  • 2篇酶同工酶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可溶性蛋白
  • 2篇交配
  • 2篇交配型
  • 2篇分化研究
  • 2篇RAPD分析

机构

  • 12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安庆职业技术...

作者

  • 12篇高智谋
  • 11篇李萍
  • 5篇戚仁德
  • 3篇汪涛
  • 3篇丁建成
  • 2篇张茜茹
  • 2篇江涛
  • 2篇陈艳芬
  • 2篇吴亚
  • 1篇倪春耕
  • 1篇蒋婧婧
  • 1篇许周典
  • 1篇邱艳
  • 1篇赵伟
  • 1篇杨光红
  • 1篇王学峰
  • 1篇陈方新
  • 1篇叶涛
  • 1篇郑婷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在无性后代的遗传被引量:12
2012年
测定了采自安徽省岳西、潜山、和县、合肥、寿县、淮南、阜南、亳州等不同地区的64株辣椒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并用10μg/mL的甲霜灵处理A1交配型的菌株HN8和A2交配型的菌株HN3,分别获得抗性突变菌株HN8-Mrt和HN3-Mrt,进一步测定交配型在HN8、HN3及其抗性突变株游动孢子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发现,供试菌株中A2交配型58株(占90.6%);A1交配型6株(占9.4%),未发现A0、A1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A1交配型只出现在和县、淮南和阜南3地;HN8-Mrt与HN8、HN3-Mrt与HN3的交配型分别相同,各菌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交配型均与其亲本分别相同。结果说明,辣椒疫霉交配型在安徽的分布呈不均等的态势,其中以A2型占绝对优势;用甲霜灵处理不会诱导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变异,交配型在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戚仁德汪涛李萍丁建成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交配型甲霜灵
辣椒疫霉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的游动孢子囊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与游动孢子囊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r=0.165,R2=0.027 2)。[结论]辣椒疫霉产孢性能较稳定,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性很小,认为不相关。
李萍张茜茹吴亚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游动孢子囊致病力
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明确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适生性,以田间自然产生及室内诱变获得的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为材料,测定了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各菌株的游动孢子囊产生量为9.6×103~13.0×103个/mL,孢子囊释放率为61.3%~68.4%,游动孢子萌发率为35.3%~42.1%,适温条件下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约为10.28~11.55 mm/天;各菌株在含100μg/mL孔雀石绿的CA培养基上均不能生长,淀粉水解指数为0.18~0.95;接种辣椒、番茄、南瓜、西葫芦和茄子等果实所致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34.11、18.47、30.19、37.78和32.73 mm。经方差分析,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表明甲霜灵并未改变其生物学性状,辣椒疫霉对甲霜灵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戚仁德汪涛高智谋李萍丁建成赵伟
关键词:辣椒疫霉甲霜灵生物学性状抗药性风险评估
牡丹根腐病菌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
牡丹根腐菌是牡丹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牡丹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为害。近年来,牡丹根腐菌在安徽铜陵地区发生日趋严重,发病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药用牡丹的生产。关于牡丹根腐病的生物学
邱艳高智谋王学峰
文献传递
辣椒疫霉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PAGE电泳技术分别对安徽不同地区的46个辣椒疫霉进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分析,从蛋白质和酶学水平上分析辣椒疫霉的生理生化特征。可溶性蛋白电泳表明,每个辣椒疫霉分离出了25~37条谱带,平均31.5条。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有24条,多态性比率达64.9%,可溶性蛋白图谱与地理来源相关,但与致病力不相关。酯酶同工酶PAGE电泳显示辣椒疫霉菌株各有1~8条条带,Rf值为0.05~1.00,不同辣椒疫霉菌株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颜色和宽度差异显著,其中弱致病力菌株的条带数为1~3条,说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可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
李萍叶涛郑婷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安徽省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41
2008年
为了明确安徽地区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的地理分布,2005—2006年从安徽省16个市、县采集辣椒疫病病株,经分离纯化鉴定,获得125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按照Parra&Ristaino(2001)标准,供试菌株中有79株对甲霜灵敏感,38株对甲霜灵敏感性处于中间状态,8株抗甲霜灵,即敏感菌株、中间菌株和抗性菌株分别占总体的63.2%、30.4%和6.4%。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寿县的菌株最为敏感,EC50值最低为0.10μg/mL,平均为0.81±0.20μg/mL;而砀山、和县地区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平均EC50为8.32±0.19μg/mL,最高达25.47μg/mL。抗性菌株的最高抗性倍数约为90倍。
戚仁德丁建成高智谋倪春耕蒋婧婧李萍
关键词:辣椒疫霉甲霜灵抗药性
安徽省辣椒疫霉菌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10条引物,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江苏南京和四川邛崃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进行全基因组DNA 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11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检测率为84.96%,表明辣椒疫霉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法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阈值,供试菌株被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除部分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被划分为同一组外,其他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李萍陈艳芬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RAPDDNA指纹图谱
辣椒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对其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的致病力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法定性检测辣椒疫霉产生的果胶酶活性,并对不同致病力菌株的PG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辣椒疫霉均可产生果胶酶,形成水解圈。供试菌株接种辣椒苗复壮后的PG活性高于复壮前;强致病力菌株的PG活性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供试菌株的PG活性均在培养后第7天达到峰值。[结论]PG活性的高低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是该菌的致病相关酶。
李萍张茜茹吴亚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致病力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李萍戚仁德杨光红许周典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交配型致病力辣椒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对辣椒的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 Leonian)是具有重大危害性的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较广,可引致辣椒、番茄、茄子、黄瓜、南瓜等多种重要蔬菜作物的疫病。由辣椒疫霉引起的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种植区普遍发生,我国尤以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
李萍江涛高智谋戚仁德汪涛
关键词: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毁灭性病害寄主范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