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K2006A8)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白雪芳杜昱光李曙光朱豫曹海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菊芋
  • 3篇发酵
  • 1篇单糖
  • 1篇学成
  • 1篇乙醇
  • 1篇质子
  • 1篇质子酸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生产乙醇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转运
  • 1篇羟甲基
  • 1篇羟甲基糠醛
  • 1篇离子
  • 1篇离子液
  • 1篇磷酸
  • 1篇磷酸化
  • 1篇糠醛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杜昱光
  • 4篇白雪芳
  • 3篇曹海龙
  • 3篇朱豫
  • 3篇李曙光
  • 2篇赵小明
  • 1篇刘启顺
  • 1篇肖红斌
  • 1篇周正
  • 1篇岳敏
  • 1篇袁晓艳
  • 1篇杨凤丽

传媒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单糖的差异性被引量:5
2009年
考察了多种发酵常见微生物对单糖的利用差异(尤其是葡萄糖/果糖利用差异)。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从转运和磷酸化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定位与此相关的特殊操纵子或编码基因,能够帮助实现工业微生物的改造,从而使多种非葡萄糖基生物质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对能源模式的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朱豫曹海龙李曙光白雪芳杜昱光
关键词:单糖转运磷酸化生物质能源
菊芋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菊芋叶中具有作用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反相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6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四个,分别为5,8-diOH-6,7,4’-triOM...
袁晓艳肖红斌杜昱光
关键词: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以菊芋为原料发酵生产甘露醇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研究7株乳酸菌发酵菊芋生产甘露醇的能力。其中,有5株乳酸菌无须添加氮源和无机盐,能够有效转化40 g/L糖化菊芋汁中的果糖合成甘露醇。进一步发酵还原糖浓度为169 g/L的浓缩汁时,通过比较甘露醇产量和还原糖利用率,选择了一株能有效转化糖化菊芋汁中果糖合成甘露醇的菌株M-1,可产出80 g/L甘露醇。分析碳源比例对M-1发酵的影响,培养基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浓度比为4∶1时,M-1产出甘露醇73.8 g/L,还原糖转化率达74.10%。进一步证明糖化菊芋汁的糖成分满足需要,可作为甘露醇生产的合适发酵原料。
朱豫曹海龙岳敏李曙光白雪芳赵小明杜昱光
关键词:甘露醇乳酸菌
菊芋替代玉米发酵生产乙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2008年
对以果糖基能源植物——菊芋作为唯一碳源,发酵生产乙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酿酒酵母BY4742可以良好地利用菊芋水解产物生长和代谢,生物量和乙醇产量和葡萄糖或果糖做底物时相比无明显差异。当底物浓度较高时,菌种对糖化菊芋汁中还原糖的利用率明显下降,但是乙醇产量没有下降,说明菊芋中含有的一些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和矿物质有可能被菌种代谢利用转化成乙醇。另外,还从经济角度简单分析了菊芋替代玉米发酵生产乙醇的优势和不足。
周正曹海龙朱豫李曙光白雪芳赵小明杜昱光
关键词:菊芋乙醇发酵
由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9年
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5-羟甲基糠醛方法主要有用固体酸、均相液体酸及离子液催化,但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由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杨凤丽刘启顺白雪芳杜昱光
关键词:5-羟甲基糠醛生物质固体酸离子液质子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