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项目(SX2007-019)

作品数:8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焕章谭德清李代金黄辉高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江段
  • 3篇长江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急性毒性
  • 2篇黑尾近红鲌
  • 2篇半致死浓度
  • 1篇毒性实验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群落
  • 1篇鱼类群落结构
  • 1篇鱼卵
  • 1篇鱼苗
  • 1篇鱼药
  • 1篇渔药
  • 1篇再投喂
  • 1篇窒息点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生化组成
  • 1篇体成分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黄辉
  • 4篇李代金
  • 4篇谭德清
  • 4篇刘焕章
  • 2篇高欣
  • 2篇段中华
  • 2篇黎明政
  • 2篇姜伟
  • 1篇辛建峰
  • 1篇杨少荣
  • 1篇马宝珊
  • 1篇朱成科
  • 1篇孔焰
  • 1篇杨宇峰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长江武穴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被引量:32
2010年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聚焦于揭示鱼类的产卵与仔鱼阶段的时空分布特征,如产卵持续时间、产卵场位置,其研究结果对渔业资源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黎明政姜伟高欣段中华刘焕章
关键词:长江
饥饿和再投喂对黑尾近红鲌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RNA/DNA比值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下降显著,之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下降趋于平缓;消化道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饥饿5、10、15、20 d组幼鱼的消化酶、生化组成及RNA/DNA比值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25 d组幼鱼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RNA/DNA比值、消化酶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5、10 d组幼鱼体重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15、20、25 d组幼鱼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的不同而异。
李代金黄辉谭德清朱成科
关键词:饥饿再投喂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
长江干流不同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昼夜变化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根据2007~2009年在长江干流的泸州、珞璜、宜都、武穴4个江段分别采集的数据,对这些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和珞璜江段鱼卵及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长江中游宜都江段,鱼卵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n=38,p=0.00),表现为6∶00的平均漂流密度13.02ind./100m3明显大于18∶00的密度3.28ind./100m3,仔鱼夜间漂流密度明显大于白天,于22∶00达到高峰值;武穴江段仔鱼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n=62,p=0.00),8∶00的平均漂流密86.21ind./100m3明显大于18∶00的密度44.85ind./100m3。不同物种的鱼卵及仔鱼漂流密度亦呈现出一定的昼夜差异,宜都江段贝氏,草鱼和银鲴鱼卵主要分布在白天,鳙、鲢等种类分布在夜间;另外,鳙、银鮈、铜鱼和翘嘴鲌等多数种类的仔鱼仅在夜间有分布,而飘鱼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白天。通过采集到鱼卵发育期推算,四大家鱼、贝氏、银鲴和翘嘴鲌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而花斑副沙鳅和鳊全天均有繁殖。
黎明政段中华姜伟刘焕章
关键词:长江鱼卵仔鱼
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4
2010年
于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逐月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并结合水文条件变化,评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获的4739尾鱼类隶属于3目7科38种,其中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铜鱼(C.heterodon)、光泽黄颡鱼(P.nitid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优势种,占总尾数的89.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夏季月份较高,其他月份较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相对较稳定.对主要物种进行聚类分析,10个主要物种被聚合为两大类群:定居种和季节性出现的物种.按月份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显著.水位和水温是影响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杨少荣高欣马宝珊孔焰刘焕章
关键词: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6种常用渔药对厚颌鲂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8
2009年
在水温29-30℃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甲醛共6种药物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物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8、6.50、4.90、2.55、0.042、12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445、0.528、0.268、0.190、0.003、7.500mg/L,厚颌鲂鱼苗对药物敏感性比一般鱼类高,实际用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溴氯菊脂不宜作为治疗药物。
李代金黄辉谭德清
关键词:厚颌鲂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根据2005~2007年对长江上游攀枝花、宜宾、合江、木洞、万州江段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长鳍吻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体重与体长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其表达式为W=6.25×10-6L3.2115(R2=0.932,P<0.01);体长与鳞径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其表达式为L=12.00+0.52R(R2=0.906,P<0.01);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各生长参数分别为:L∞=299.42mm,k=0.24a-1,t0=-0.42a;生长拐点为4.45a;当前长鳍吻鮈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辛建峰杨宇峰刘焕章
关键词:长江上游年龄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被引量:9
2010年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mg/L,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李代金黄辉谭德清
关键词:黑尾近红鲌毒性试验
pH值对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在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在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厚颌鲂幼鱼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高于晚上,下午高于上午,夜间变化不大。不同pH值的平均耗氧率为0.7135mg/g.h,平均耗氧率最高是在pH7.5时,为0.8665mg/g.h,平均耗氧率最低是在pH5.5时,为0.5397mg/g.h。在密封式呼吸室内测定pH值在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厚颌鲂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3920、1.3067、1.1547、1.0683、1.0933、1.1733和1.2331mg/L,平均窒息点为1.2008mg/L。
李代金黄辉谭德清
关键词:PH耗氧率窒息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