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36)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晓鸣赵杰军王自力王绍云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白蜡虫
  • 2篇优势种
  • 2篇植物
  • 2篇寄生
  • 2篇寄生蜂
  • 2篇寄主
  • 2篇寄主植物
  • 1篇地产
  • 1篇选择性
  • 1篇叶片解剖结构
  • 1篇幼虫
  • 1篇若虫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态位
  • 1篇适应性
  • 1篇树皮
  • 1篇趋性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9篇陈晓鸣
  • 8篇王自力
  • 8篇赵杰军
  • 6篇陈勇
  • 6篇王绍云
  • 3篇叶寿德
  • 1篇刘魏魏
  • 1篇徐冬丽
  • 1篇杨璞
  • 1篇胡艳红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白蜡虫肠道微生物分析及立克次氏体分子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物枝干韧皮部汁液营养组成不均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而必需氨基酸组分欠缺或含量较低[3]。
徐冬丽刘魏魏胡艳红杨璞陈晓鸣
关键词:白蜡虫RDNA肠道微生物立克次氏体
白蜡虫若虫口器超微结构特征与生态适应性被引量:2
2012年
超微结构表明,白蜡虫雌、雄若虫口器结构相同,均由外部的口针、下唇和唇基板,以及内部的口针囊和幕骨组成,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口器具口针囊,幕骨发达;(2)上唇退化,下唇短小、不分节;(3)下颚针具T型锁紧密相扣;(4)口器刚毛稀疏,感器单一。其中,口器上、下唇退化,幕骨发达,口针束伸缩可能主要受幕骨和口针囊控制,而口器感器退化则可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高度特化有关。白蜡虫雌、雄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1龄、2龄若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1龄若虫由于口针较短,口针束较柔软,适宜穿刺较薄的叶片,故生活在叶片上,而2龄若虫由于口针较长,口针束较为坚硬,适宜穿刺比叶片厚的树皮,故返回枝条生活,且若虫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生活,可能是基于寻求安全栖息地和稳定食物来源。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叶寿德陈勇王绍云
关键词:白蜡虫口器超微结构生态适应性
蚧虫初孵若虫采集、保存和玻片标本制作被引量:1
2012年
蚧虫初孵若虫用FAA固定液固定有利于玻片制作和长期保存。在虫体软化、脱水、染色和清洗过程中,使用自制转移虫袋,使得虫体转移更为简易,并可以进行批量处理。用丁香油替代二甲苯、Euparal替代中性树脂或加拿大树胶,使制作过程更具有安全性。
赵杰军王自力陈晓鸣
关键词:蚧虫初孵幼虫
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寄主选择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7种寄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叶脉、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解剖结构及数量性状特征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寄主植物中,华南小蜡(Ligustrum calleryanum Decne.)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表皮被毛,华南小蜡表皮毛浓密,白蜡树表皮毛稀疏,其它寄主植物表皮无毛;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的厚度最厚、维管束直径最大,其它寄主植物相对较小。因此,叶片表面光滑、叶脉发达、叶片肥厚是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重要解剖学特征。7种寄主植物中脉和侧脉发达,近轴面凹陷,远轴面突起,肉脉包埋在叶肉中,推测叶脉突起和凹槽可能是白蜡虫固定位点选择的关键线索。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
关键词:白蜡虫寄主植物寄主选择性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陈晓鸣王自力陈勇赵杰军叶寿德王绍云
关键词:白蜡虫
白蜡虫七种寄主植物枝条树皮比较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解剖观察了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横切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从内到外由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纤维束、皮层和周皮组成;次生韧皮部横向系统均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轴向系统由射线组成。木栓层以美国白蜡和流苏细胞层数最多,达10~12层;华南小蜡、紫药女贞和白枪杆次之,为5~8层;女贞和白蜡树最少,分别为2~3和3~4层。初生韧皮部纤维束排列整齐连接为带状或分散,女贞属纤维连接成带状,白蜡属和流苏属纤维分散。带状纤维层厚薄不均,厚度在26.93±13~59.15±7μm之间,以白枪杆纤维层最厚,为59.15±7μm;美洲白蜡次之,为50.05±7μm;白蜡树最薄,为26.93±13μm。分散型纤维束直径在25.12±13~76.15±36μm之间,纤维束直径大小顺序为:流苏(76.15±36μm)>紫药女贞(43.44±10μm)>女贞(25.12±13μm)。女贞、紫药女贞和流苏纤维束间距分别为78.53±39μm、149.78±27μm和212.02±95μm。次生韧皮部厚度在48.52±12~377.44±24μm之间,以女贞的次生韧皮部最厚,达377.44±24μm,华南小蜡最薄,为48.52±12μm。树皮次生韧皮部厚、木栓层数少和纤维束直径小为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显著特征。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叶寿德王绍云陈勇
关键词:白蜡虫寄主植物树皮
昆明地区白蜡虫分布特征及其寄生蜂种群动态
白蜡虫在寄主上的分布与寄主枝条的位置和方位密切相关,不同虫期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白蜡虫2龄雌虫数量分布依次为梢部49.11%、中部29.80%和基部21.09%,2龄雄虫依次为中部90.71%、基部7.00%和梢部2...
王自力陈勇陈晓鸣王绍云赵杰军
关键词:白蜡虫寄生蜂优势种种群动态
文献传递
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空生态位被引量:11
2011年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王自力陈勇陈晓鸣王绍云赵杰军
关键词:白蜡虫寄生蜂优势种生态位
白蜡虫寄生蜂对颜色的选择性及活动规律被引量:13
2008年
在云南省昆明市白汉场白蜡园中采用不同颜色对白蜡虫寄生蜂进行了颜色趋性实验,利用寄生蜂对颜色的趋性进行了红色、黄色、蓝色、蓝绿色、绿色、灰褐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6:00-9:00am,9:00-12:00am,12:00am-15:00pm和15:00pm-18:00pm4个时段、寄主林树冠上部、中部、下部3个位置高度和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及在阴天、雨天和晴天3种天气下的白蜡虫寄生蜂活动规律观察。结果表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和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3种寄生蜂优势种对黄色有明显的趋向性,对颜色的选择性依次为黄色>蓝色>蓝绿色>绿色>白色>灰褐色>红色>黑色。在白蜡园寄主林,寄主植物中部诱集的白蜡虫寄生蜂数量最多,占52.21%;其次是下部,占39.80%;顶部最少,仅占7.99%。白蜡虫寄生蜂的活动与白蜡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密切相关。白蜡虫寄生蜂在不同方向上的活动差异不显著。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里,白蜡虫寄生蜂在6:00-9:00am有一个活动高峰期,在15:00-18:00pm出现一个次高峰期。白蜡虫寄生蜂在晴天活动较活跃,在阴天和雨天活动较少。
王自力陈勇陈晓鸣王绍云赵杰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