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6YFJMJC08600)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国林于泳浩陈怡石钊郑宇欣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谷氨酸转运体及谷氨酸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利用慢性关节炎吗啡耐受大鼠模型,观察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GT)水平以及谷氨酸浓度的变化,阐述阿片耐受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6)。吗啡组(M组)鞘内注入20μg吗啡,连续7 d;盐水对照组(S组)鞘内注入20μL生理盐水连续7 d;吗啡纳络酮组(MN组)鞘内注入20μg吗啡、10μg纳络酮连续7 d;纳络酮组(N组)鞘内注入10μg纳络酮连续7 d。于注药后第7 d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取脊髓腰4~5节段,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3)表达变化,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谷氨酸浓度变化。结果:与S组、MN组、N组相比,M组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表达下降(P〈0.05);缩脚潜伏期减少(P〈0.05),谷氨酸浓度升高(P〉0.05)。上述变化在S组、MN组、N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形成关节炎吗啡耐受的大鼠脊髓背角EAAT1、EAAT3表达减少,谷氨酸浓度升高。
- 石钊于永浩王国林
- 关键词:吗啡耐受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
- 电针刺激对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辣椒素受体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组(A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复合电针刺激组(B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组(C组)。A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1日2次,B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复合电针刺激阳陵泉和足三里两穴1日2次,C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日2次。以触觉测试包测试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VR1表达。结果A组在给药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B组在给药后第7日尚未形成稳定吗啡耐受,其背根神经节VR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少,较生理盐水组(C组)多。结论电针刺激能够延长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时间,抑制鞘内给予吗啡所导致的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机制之一。
- 郑宇欣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电针吗啡耐受辣椒素受体
- 人参皂甙Rgl对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时脊髓背角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l对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时脊髓背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80~320g,采用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24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组)、人参皂甙Rgl组(G组)及吗啡复合人参皂甙Rgl组(MG组)。致炎后3d时M组、G组及MG组分别鞘内注射吗啡10μg、人参皂甙Rgl100μg及吗啡10μg+人参皂甙Rgl100μ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吗啡2次/d,人参皂甙Rgl1次/d,连续7d。分别于致炎前(T1)、鞘内给药前1d(T2)、给药1、3、5、7d(T3-6)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PWT)。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3-5,节段脊髓组织,采用TUNEL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脊髓背角细胞凋亡率。结果与,T1时比较,4组T2-6时PWT降低(P〈0.01);与T2时比较,M组T3.4时PWT升高,G组和MG组T3-6时PWT升高(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G组PWT和脊髓背角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G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G组PWT升高,脊髓背角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甙Rgl预防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与降低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有关。
- 景原媛穆艳月于泳浩
- 关键词:人参皂甙药物耐受性吗啡细胞凋亡
- 脊髓谷氨酸转运体、孤啡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脊髓谷氨酸转运体(GT)、孤啡肽(OFQ)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300~350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5):生理盐水组(Ns组)、炎性痛组(IP组)、吗啡组(M组)和GT激动剂riluzole组(R组)。Ns组于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其余3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μl。3d后,Ns组和I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R组鞘内注射riluzole10ptg,30min后注射吗啡10肛g。注射药物容量均为10μl,2次/d,连续7d。于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2、4、6d和鞘内给药结束后1d(T0-4)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4时痛阈测定后取左侧脊髓背角,采用RT-PCR法测定OFQmRNA和BDNFmRNA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I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OFQmRNA及BDNF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P组比较,M组L1,2时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OFQmRNA及BDNF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T3,4时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R组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OFQmRNA及BDNF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结论炎性痛大鼠长期注射吗啡时脊髓GT功能降低,导致谷氨酸水平升高和OFQ、BDNF表达上调之间的失衡,可能在吗啡耐受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 陈怡刘宏伟殷玲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阿片样肽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吗啡
- 电针对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水平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吗啡耐受和辣椒素受体成员—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家族成员1(TRPV1)磷酸化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10μL为N组,吗啡10μg为M组,吗啡10μg并于每天首次给药后2Hz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和阳陵泉两穴为H组,3组均一日2次给药,连续7d。用50%机械缩爪阈值及热板缩爪潜伏期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及热痛敏。于给药后第8天取L45背根神经节(DRG),采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其中TRPV1总蛋白及TRPV1磷酸化水平。结果:M组在连续给予吗啡后形成稳定的吗啡耐受。2Hz电针处理可缓解吗啡耐受形成。M组TRPV1总蛋白表达高于N组、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与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背根神经节内TRPV1磷酸化水平增加,H组TRPV1磷酸化水平与M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2Hz电针可抑制慢性吗啡耐受及耐受相关痛觉过敏,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内TRPV1磷酸化有关。
- 黄美娜郑宇欣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吗啡耐受辣椒素受体磷酸化背根神经节
- 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3型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3型(EAAT3)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6只,行鞘内置管。其中的四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kg(B组)、吗啡20μg/kg(C组)、吗啡10μg/kg加纳洛酮10μg/kg(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kg(F组)。各组给药均为每日2次,连续7d。动态检测大鼠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EAAT3表达。结果B、C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脊髓背角EAAT3表达下降。结论脊髓EAAT3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 石钊陈怡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慢性吗啡耐受佐剂性关节炎
- 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随机均分为六组。其中的四组于左后肢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10μg(M10组)、吗啡20μg(M20组)、吗啡10μg+纳洛酮10μg(MN组);另外两组未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0组)、吗啡20μg(M0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左后肢50%缩爪阈值,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左侧L3-4、L4-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中EAAC1的表达。结果M10、M20两组在鞘内给予吗啡第8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DRG内EAAC1表达下调。结论DRG EAAC1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 陈怡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慢性吗啡耐受佐剂性关节炎
- 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辣椒素受体(VR1)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表达变化,探讨VR1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组(A组),鞘内给予吗啡20μg/kg组(B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组(C组)。每日2次,连续7 d。以触觉测试包测试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VR1表达。结果:A、B两组在给药第5日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背根神经节VR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组多。结论: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可能参与慢性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过程。
- 郑宇欣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吗啡耐受辣椒素受体关节炎
- 两种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的比较
- 2008年
-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CCI)和L5脊神经前根切断(L5VRT)两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鼠龄8周,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L5VRT组(n=10),CCI组(n=10),假手术组(n=6)。各组分别在左后肢制作模型。以热板法缩爪潜伏期和50%缩爪阈值作为行为学指标进行观察。记录有无死亡、致残、跛行、自噬行为。结果:自术后第1天起各组总体之间缩爪潜伏期、机械法50%缩爪阈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L5VRT组与对照组,CCI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缩爪潜伏期阈值、机械法50%缩爪阈值均有所下降(P<0.05)。L5VRT组下降程度低于CCI组(P<0.05)。CCI组致残1例,跛行3例,自噬1例。L5VRT、对照组未出现。结论:L5VRT模型是一种成功率高、稳定、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 郭永民王国林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 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在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中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NMDAR及谷氨酸转运体(GT)在阿片耐受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脊髓神经元凋亡在慢性阿片耐受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10),空白对照组(A)于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其他5组注射CFA50μl。3d后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10μl(A和B)、吗啡10μg(C组)、吗啡20μg(D组)、吗啡10μg+NM-DA受体抑制剂MK-80110nM(E组)、吗啡10μg+GT抑制剂PDC10μg(F组),1日2次,连续给药7d。检测大鼠左后肢机械缩爪阈值评价其痛行为学,于给药后第7天取出左侧腰膨大处脊髓进行TUNEL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C、D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MK-801和PDC分别对吗啡耐受的机械痛敏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B组大鼠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D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C组比较,E组大鼠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1),Bcl-2表达上调(P<0.05);F组凋亡细胞增多(P<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结论:脊髓神经元凋亡可能是慢性阿片耐受的神经基础,NMDAR及GT在阿片耐受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 陈怡于泳浩王国林
- 关键词:慢性吗啡耐受NMDAR谷氨酸转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