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一五”中医药研发推广专项重大临床攻关项目

作品数:13 被引量:247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慧芬刘晓燕胡瑾华赵鸿苏海滨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衰竭
  • 11篇肝衰
  • 11篇肝衰竭
  • 9篇功能衰竭
  • 9篇肝功
  • 9篇肝功能
  • 9篇肝功能衰竭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中西医结合治...
  • 5篇西医结合治疗
  • 5篇慢加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4篇慢性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302...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成都市传染病...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作者

  • 9篇王慧芬
  • 6篇刘晓燕
  • 5篇李筠
  • 5篇王立福
  • 4篇周双男
  • 4篇杨慧银
  • 4篇李丰衣
  • 3篇何卫平
  • 3篇苏海滨
  • 3篇陈菊梅
  • 3篇胡瑾华
  • 3篇赵鸿
  • 3篇白云峰
  • 3篇张晓峰
  • 2篇李雷
  • 2篇林芳
  • 2篇李晨
  • 2篇牟劲松
  • 2篇闫涛
  • 2篇许海苗

传媒

  • 4篇传染病信息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衰竭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目前,对于肝衰竭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将对肝衰竭病因治疗、并发症治疗及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介绍。
王慧芬苏海滨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肠道营养胃肠外营养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治疗对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48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组时病情分期及是否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4组:早期未治疗组、早期治疗组、中期未治疗组和中期治疗组.统计每组患者4周生存率及病情好转率,并对348例患者2周时及184例患者4周时的总胆红素(TBil)、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2周时,早期未治疗组与早期治疗组、中期未治疗组与中期治疗组间,TBil、ALT、PTA和ME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4周时,早期未治疗组与早期治疗组间,TBil、ALT、PTA和ME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直均>0.05);中期未治疗组与中期治疗组间,PTA(分别为29.6%±9.6%和25.1%±9.1%)及MELD评分(分别为29.8±9.6和2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52和4.069,P值均<0.05).治疗4周后,早期未治疗组与早期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9.0%(16/41)和72.1%(44/61),4周生存率分别为53.4%(39/73)和75.0%(6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61和8.38,P值均<0.01);中期未治疗组与中期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2.3%(16/21)和80.4%(45/56)P4周生存率分别为26.1%(24/92)和44.3%(47/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8和7.13,P值均<0.01).结论 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30 d生存率,是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内科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HBV DNA转阴率、PTA及MELD评分可作为观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近期疗效指标.
刘晓燕王慧芬胡瑾华何卫平王海青刘娜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功能衰竭核苷类似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54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15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案及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结果...
王立福李筠张晓峰周双男白云峰杨慧银李丰衣何卫平陈菊梅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抗病毒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190例生存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调查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早、中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调查我院2006年9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190例HBV-ACLF早、中期患者,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对该组患者资料进行生存分析显示:生存时间0.1~2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10个月。患者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1.8%、57.6%和57.6%。影响生存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早、中期HBV-ACLF患者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597;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可以显著增加HBV-ACLF患者死亡风险,RR分别为2.186、2.075、1.864。结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早、中期HBV-ACLF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可降低早、中期HBV-ACLF患者生存率。
胡瑾华黄坤王慧芬何卫平陈婧段学章刘晓燕张爱民
关键词:核苷类存活率分析
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分析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抗真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生2个系统以上IFI共73例。其中发生2个系统IFI54例(74.0%),3个系统16例(21.9%),4个系统3例(4.1%)。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36.5%),其次为消化道(22.8%)、泌尿道(19.8%)、血液(11.4%)及腹腔(9.6%)。共分离菌株84株,其中酵母样菌62株(73.8%),为最常见菌株。60例(82.2%)在不同系统中分离出1种菌株,10例(13.7%)分离出2种菌株,2例(2.7%)分离出3种菌株,1例(1.4%)分离出4种菌株。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35.6%,基础疾病治愈好转率为21.9%。抗真菌疗效与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否>14d有关。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应注重多系统IFI的监测。对于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应在重视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并维持适当的疗程。
苏海滨王慧芬李晨赵鸿林芳闫涛牟劲松李雷许海苗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真菌病抗真菌药
HBV-ACLF患者肝组织内淋巴细胞及PD-1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肝组织内淋巴细胞及PD-1的表达。方法取10例HBV-ACLF患者的肝脏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另各取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Cirrhosis Group,LC)、6例健康人(Healthy Control Group,HC)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了解不同组肝脏上CD4、CD8、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 HC肝组织很少表达CD4、CD8、PD-1及PD-L1,HBV-ACLF和LC在肝组织汇管区及炎症区四者表达均上调,且HBV-ACLF组表达高于LC组(P<0.05)。结论 PD-1/PD-L1的升高可能与HBV-ACLF病情加重有关。
刘晓燕王慧芬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淋巴细胞PD-1
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了解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1985年1月-2006年6月所有合并真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507例,以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104例为主要分析对象.两组间数据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 507例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曲霉菌感染104例(20.5%).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和基础疾病的治愈好转率,曲霉菌感染患者分别为36.5%和26.0%,非曲霉菌感染患者分别为57.8%和36.7%,P=0.000和P=0.049.共分离出曲霉菌108株,烟曲霉菌最为多见,共53株(49.1%),肺脏为曲霉菌主要感染部位90例次(63.8%),感染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患者,肝功能呈好转趋势. 结论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困难.对于临床上怀疑有曲霉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
苏海滨王慧芬闫涛林芳赵鸿李雷牟劲松李晨许海苗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曲霉菌病
肝衰竭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肝衰竭的主要发病原因、发病率及地域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刘晓燕王慧芬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病理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15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治疗方案及选择使用不同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结果:15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4.3%,在院病死率1.3%,无效率34.4%;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当中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单一快速起效的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王立福李筠杨慧银周双男白云峰张晓峰李丰衣何卫平陈菊梅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抗病毒
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分析被引量:157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病因。方法回顾眭总结197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因、年龄、性别、转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F的前三位病因是:HEV感染(33.96%)、HBV感染(13.21%)与药物性肝病(9.43%);SALF为药物性肝病(31.53%)、HEV感染(16.22%)、HBV感染(9.91%);ACLF为HBV感染(90.29%)、酒精性肝病(2.65%)、HBV与HEV重叠感染(2.26%)。常见嗜肝病毒感染者占90.09%(1781例),其中单HBV感染占92.93%(1655例)。在HBV感染者中(1655例),26-55岁患者占77.10%(1276例)。20052007年酒精性肝衰竭患者39例,占酒精性病因患者的81.25%(48例);2006~2007年药物性肝衰竭共23例,占药物性病因的56.10%(41例)。除药物性肝损伤外,其他病因均男性多于女性。三类肝衰竭总治愈、好转率为35.56%,HEV感染性肝衰竭的治愈、好转率高于药物性肝衰竭(x2=4.42,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肝衰竭主要病因不同;HBV感染居肝衰竭病因之首,酒精性、药物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HEV感染性肝衰竭治愈、好转率相对较高。
刘晓燕胡瑾华王慧芬陈菊梅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病因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