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2009ZC116M)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光剑黄云超杨堃叶联华赵光强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调节子
  • 1篇休克
  • 1篇血性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素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生物被膜形成
  • 1篇生物材料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细菌
  • 1篇细菌生物被膜
  • 1篇细菌移位
  • 1篇密度感应
  • 1篇杆菌
  • 1篇埃希氏菌
  • 1篇肠道
  • 1篇大肠埃希氏菌
  • 1篇大肠杆菌

机构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雷玉洁
  • 2篇陈华梅
  • 2篇赵光强
  • 2篇叶联华
  • 2篇杨堃
  • 2篇黄云超
  • 2篇李光剑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肾上腺素对生物材料表面大肠埃希氏菌qseC缺陷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EPI)对生物材料表面大肠埃希氏菌qseC缺陷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MC1000、MCIOOOAqseC为实验菌株,对两菌株在不同培养基(LB或LBEPI)中的运动能力进行比较;同时分别将两菌株和PVC材料片在不同培养基(LB或LB+EPI)中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EPI对PVC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在LB培养基中,qseC缺陷株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野生菌株明显减弱(P〈O.05)。MC1000菌株在LBEPI培养基中的运动力较之在LB培养基中明显增强(P〈0.05),而qseC缺陷株的变化不明显。CLSM和SEM对PVC表面细菌生物被膜的检测结果表明,EPI增强MC1000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对qseC缺陷株的影响不大。结论肾上腺素促进大肠埃希氏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该作用由qseC介导。
杨堃叶联华黄云超雷玉洁赵光强李光剑陈华梅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肾上腺素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被膜
大肠杆菌密度感应调节子C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大肠杆菌密度感应调节子C(qseC)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MCl000.假休克组(M-SS组)、MCl000△qseC-假休克组(△-SS组)、MCl000.休克组(胁Hs组)和MCl000&qseC-休克组(△-HS组)。大鼠连续3d饮用150gg/ml链霉素的消毒水溶液,抑制肠道内固有菌群;C组第4天开始,连续3d灌饲生理盐水(1ml/100g,1次/d),其余4组第4天开始,连续3d分别灌饲大肠杆菌MC1000或MCl000AqseC菌液(1ml/100g,1次,d)。采用左股动脉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手术结束后24h时采用链霉素抗性特点和菌落PCR技术对从内脏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和计数内脏组织细菌数。结果与c组比较,M—HS组和△-HS组大鼠细菌移位率、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脾脏和肝脏菌落数和总菌落数均升高(P〈0.05);与M.Ss组和△-SS组比较,M-HS组大鼠细菌移位率、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脾脏和肝脏菌落数和总菌落数均升高(P〈0.05);与M-HS组比较,△-HS组大鼠细菌移位率、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和肝脏菌落数和总菌落数均降低(P〈0.05)。结论大肠杆菌qseC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过程。
杨堃叶联华黄云超雷玉洁赵光强李光剑陈华梅
关键词:大肠杆菌细菌移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