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1068)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振龙孙乐强陈玺钱筱暄郝振纯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水利厅河海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文
  • 4篇水资源
  • 4篇淮北平原
  • 3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资源
  • 2篇水文水资源
  • 2篇气象
  • 2篇淮河流域
  • 1篇水安全
  • 1篇水文模型
  • 1篇水文气象
  • 1篇水文气象要素
  • 1篇水资源调查
  • 1篇水资源评价
  • 1篇突变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气象因子
  • 1篇资源评价

机构

  • 8篇安徽省水利厅
  • 5篇河海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淮委水利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水利部淮河水...

作者

  • 6篇王振龙
  • 2篇郝振纯
  • 2篇钱筱暄
  • 2篇李瑞
  • 2篇陈玺
  • 2篇孙乐强
  • 1篇刘淼
  • 1篇余钟波
  • 1篇王振龙
  • 1篇束龙仓
  • 1篇季叶飞
  • 1篇金光炎
  • 1篇陈小凤
  • 1篇刘猛
  • 1篇柏菊
  • 1篇向龙
  • 1篇王怡宁

传媒

  • 2篇地下水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江淮水利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地下水资源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乡生活的主要水源,也是该地区部分城市供水的唯一水源。在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及保护方案,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赵晖陈小凤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皖北地区供水安全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从供水条件及潜力、实际供水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适用于皖北地区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皖北地区阜阳、宿州、淮北、淮南、蚌埠、亳州六市的供水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供水安全现状总体处于一般和较不安全之间的水平,且抗风险能力最为薄弱。6市供水安全程度排序依次为淮南、蚌埠、亳州、宿州、淮北和阜阳,其中阜阳市为供水最不安全,并根据各市水资源状况提出安全供水方案。
王怡宁孙乐强王振龙刘猛
关键词:供水安全供水方案
淮河流域水文实验现状与新时期水资源研究重点被引量:5
2009年
水文实验与水资源研究是水文学科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水旱灾害的治理研究中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实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回顾了淮河流域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王振龙赵晖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淮河流域
安徽省水文水资源实验现状与新时期研究重点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安徽省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安徽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王振龙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
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可靠度与敏感性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分析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及其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从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角度出发,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进行可靠度分析,结合实例定量分析了包气带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系数αp、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g、作物对潜水蒸发的有效利用系数C、给水度μ和灌溉回归系数β等5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可靠度对应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的变化规律,并阐述了不同离势系数对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时50%可靠度对应的可开采量比参数取均值时的可开采量小;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从大到小为αg,αp,μ,β,C.
季叶飞束龙仓王振龙
关键词:地下水可靠度敏感性不确定性
淮北农灌区“四水”转化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11年
"四水"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农灌区"四水"转化的定量关系是制定农业灌溉计划和调控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的基础。根据淮北平原各项实验参数指标建立了农灌区"四水"转化模型,提出该模型在农田径流预报、土壤水消退及地下水位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该模型的作用和推广前景。
李瑞
关键词:水文模型
淮北平原降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52年以来和杨楼实验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资料,结合皖苏两省淮北地区51个水文站雨量资料,采用Mann—Kandell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道沟实验站1952年以来实测年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多的过程,无明显突变点;Morlet小波函数分析年降水量最发育的时间尺度是a=45和a=8-10,汛期降水量是a=45左右和a=5—13,非汛期的是a=10、20和a≤5;在Mexcianhat小波函数下检测出的时间尺度大约是Morlet下的1/3。杨楼实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的突变点分别是1965年和1964年;Morlet小波函数杨楼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最明显时间尺度是a=45、20,汛期为a=40、15~20和10,非汛期为a=25和10左右;Mexcianhat下的时间尺度亦约为Morlet下的1/3。预计杨楼年降水量和汛期在短期内会增加,而非汛期会减少。整个淮北平原降水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在时间上呈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减少、90年代之后增加趋势明显。
王振龙孙乐强郝振纯陈玺钱筱暄
关键词:淮北平原降水小波分析
淮北平原1966~2007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选择安徽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66~2007年的逐年器皿蒸发、不同深度的潜水蒸发资料以及对应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汽饱和差、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计算淮北平原40年来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北平原温度呈上升趋势,年均温度的增幅逐渐减小有利于蒸发能力增加,而太阳辐射、风速等减少和相对湿度增加蒸发阻力,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气象变化因子的蒸发能力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过程对水面蒸发、潜水蒸发的影响,有利于评估未来水量平衡关系分析和预测。
柏菊向龙王振龙金光炎余钟波
关键词:淮北平原气象因子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在查明淮河流域地下水各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总量、开采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赵晖刘淼李瑞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资源调查水资源评价淮河流域
淮北平原水文气象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长系列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雨、日照和风速4个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了该区域年时间序列的水文气象要素突变现象。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五道沟实验站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14℃/10a,年最低气温上升速率为0.54℃/10a,年最高气温下降速率为0.33℃/10a,年降水量以1.3 mm/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下降速率为0.32/10a。用Yamamoto法检测突变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均未发生突变,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分别在1997年、1985年发生突变;用Mann-Kendall法检测检验得出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年日照时数分别在2003—2004年间、2002年、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
王振龙陈玺郝振纯孙乐强钱筱暄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