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09FZ0090)

作品数:8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魏琴殷中琼贾仁勇周黎军陶翠更多>>
相关机构:宜宾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简阳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宜宾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活性
  • 3篇抑菌
  • 3篇油樟
  • 3篇提取物
  • 2篇真菌
  • 2篇抗炎
  • 2篇挥发油
  • 2篇活性研究
  • 1篇盐法
  • 1篇叶提取物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酸乙酯萃取...
  • 1篇乙酯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抑菌机理
  • 1篇抑菌浓度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宜宾学院
  • 1篇四川省简阳中...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8篇殷中琼
  • 8篇魏琴
  • 6篇贾仁勇
  • 6篇周黎军
  • 5篇陶翠
  • 4篇杜永华
  • 2篇石超峰
  • 1篇房俊
  • 1篇曹玫
  • 1篇张萍
  • 1篇张超
  • 1篇徐娇
  • 1篇江南
  • 1篇王平
  • 1篇叶奎川
  • 1篇方俊
  • 1篇张晓龙
  • 1篇贾睿琳
  • 1篇伍亮
  • 1篇谢洪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脱油油樟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探讨了油樟叶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的乙醇浸膏和乙醇浸膏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萃取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三种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抑菌曲线。结果显示,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正丁醇萃取相(MIC、MBC:7·813、15.625mg/mL)>乙酸乙酯萃取相(MIC、MBC:15.625、31.125)>乙醇浸膏和水萃取相(MIC、MBC:31.25、62.5)>石油醚萃取相(MIC和MBC都高于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石油醚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MIC、MBC:7·813、15.625)>正丁醇萃取相(MIC、MBC:15.625、31.125)>乙醇浸膏和水萃取相(MIC、MBC:31·25、62.5);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为乙酸乙酯萃取相(MIC、MBC:3.9063、7.813)>正丁醇萃取相(MIC、MBC:15.625、31.125)>乙醇浸膏和水萃取相(MIC、MBC:31.25、62.5)>石油醚萃取相(MIC、MBC:31.25、125)。由此可见,油樟叶提取物中存在抗菌活性物,其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萃取相。曲线结果表明,脱油后的油樟叶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作用均属于浓度依赖型。
张超魏琴杜永华周黎军蒋勤久殷中琼
关键词:提取物抑菌活性
油樟叶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的体外抗肝癌活性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及其主要组成成分(1,8-桉叶油素、黄樟油素、γ-松油烯、α-松油烯和松油烯-4-醇)的抗肝癌活性。方法运用体外培养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观察油樟叶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1,8-桉叶油素、黄樟油素、α-松油烯、松油烯-4-醇和γ-松油烯)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用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油樟叶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形成细胞集落的抑制作用。结果油樟叶挥发油、1,8-桉叶油素、黄樟油素、γ-松油烯、α-松油烯和松油烯-4-醇体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最大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8.63%、42.83%、90.04%、81.53%、34.83%和31.46%;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5.13%、61.99%、94.56%、89.54%、62.02%和59.91%。结论油樟叶挥发油及其主要组成成分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单个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其中黄樟油素和γ-松油烯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
叶奎川殷中琼魏琴周黎军贾仁勇徐娇陶翠
关键词:BEL-740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
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研究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诱导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对热板法试验模型无显著镇痛作用;显著抑制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高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表明,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一定外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魏琴殷中琼杜永华周黎军陶翠贾仁勇
关键词:镇痛抗炎
油樟油主成分对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为了测定油樟油中1,8-桉叶油素(99.5%)、松油烯-4-醇(99%)和γ-松油烯(99%)主成分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二倍释法测定其对几种常见病原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利用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法绘制其抑菌曲线。【结果】发现松油烯-4-醇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其次是1,8-桉叶油素,γ-松油烯仅对沙门氏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较差。【结论】3种油樟油单体的杀菌效果均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型。
张萍王平石超峰魏琴杜永华周黎军殷中琼贾仁勇
关键词:油樟松油烯-4-醇抑菌
油樟叶挥发油对三种真菌的抗菌效果被引量:32
2011年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杀菌曲线,观察MIC浓度下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动态杀菌过程;透射电镜下观察油樟叶挥发油在MIC浓度下对3种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MIC和MFC值均为3.125μL/mL;杀菌曲线表明,作用的前12h内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杀菌作用最强,随后杀菌作用降低;电镜下对照组的3种真菌形态正常,在MIC浓度下,3种真菌原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溶解或消失。试验证实,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
陶翠魏琴殷中琼贾仁勇周黎军谢洪方俊杨磊伍亮张晓龙
关键词:抗真菌活性超微结构
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48
2013年
为探究α-松油醇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采用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标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和内毒素活性抑制试验研究α-松油醇的抑菌机理。结果显示: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MIC和MBC均为0.78μL.mL-1。α-松油醇可引起大肠杆菌胞外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增强;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可溶性蛋白谱带变浅。当α-松油醇浓度在2MIC以上时,内毒素分解率超过50%,家兔不呈现典型的热原反应。α-松油醇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和可溶性蛋白的表达以及药物与内毒素的拮抗作用实现的。
石超峰殷中琼魏琴贾仁勇
关键词:Α-松油醇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抑菌机理内毒素
油樟叶乙醇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为探讨油樟叶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建立了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醋酸诱导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模型,并测定了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炎性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油樟叶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醋酸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炎性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证实油樟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魏琴殷中琼杜永华周黎军陶翠贾仁勇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抗炎活性前列腺素组胺5-羟色胺
油樟叶油枯提取物抗病原真菌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油樟叶油枯提取物抗病原真菌活性。方法对油枯进行分级萃取,然后研究不同萃取组分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揭示各萃取相作用效果。结果乙醇浸膏、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萃取相对三株真菌的MIC值和MFC值分别为,须毛癣菌:12.5 mg/ml和25 mg/ml,>50 mg/ml和>50 mg/ml,3.125 mg/ml和3.125 mg/ml,6.25 mg/ml和25 mg/ml,12.5 mg/ml和>50 mg/ml;犬小孢子菌:12.5 mg/ml和25 mg/ml,>50 mg/ml和>50 mg/ml,3.125 mg/ml和12.5 mg/ml,25 mg/ml和50 mg/ml,>50 mg/ml和>50 mg/ml;石膏小孢子菌:25 mg/ml和50 mg/ml,>50 mg/ml和>50 mg/ml,6.25 mg/ml和12.5 mg/ml,6.25 mg/ml和25 mg/ml,>50 mg/ml和>50 mg/ml。结论除了石油醚相和水相外,其他油樟叶油枯提取物对三株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次之。
曹玫陶翠房俊江南贾睿琳魏琴殷中琼
关键词:油樟提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