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90234)
- 作品数:79 被引量:1,349H指数:23
- 相关作者:庄平章龙珍冯广朋张涛黄晓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0年
-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 姚志峰章龙珍庄平黄晓荣颜世伟
- 关键词:中华鲟幼鱼铜肝脏抗氧化酶
- 长江口河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5
- 2009年
-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是一种栖息于淡水、咸淡水的常见双壳贝类。原产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水域,尤其是在长江口滩涂湿地中出现最频、分布最广。长江口是中华鲟幼鱼洄游入海前重要的摄食肥育场所,河蚬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分析其营养成分,评价其作为中华鲟幼鱼的饵料对中华鲟幼鱼的营养作用,以及其与中华鲟幼鱼间的营养关系。
- 庄平宋超章龙珍
- 关键词:河蚬营养评价脂肪酸矿物元素
- 三峡库区春季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解三峡库区春季鱼类分布特征,于2007年至2009年每年春季分别采用HTI Model241和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并于2008年和2009年春季对巫山、忠县和长寿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基本表现为从三峡库区的下游到上游密度越来越大,并且春季鱼类喜居于上游长寿至重庆的几处江段。渔获物调查显示:巫山江段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忠县江段优势种为鲢、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长寿江段优势种为铜鱼(Coreius heterokon)。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春季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渔获物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 王珂李翀段辛斌陈大庆廖文根汤滔
- 关键词:资源调查三峡库区渔获物
- 野生银鲳幼鱼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被引量:18
- 2008年
- 银鲳(Pampus argenteus)俗称车片鱼、白鲳、鲳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是我国四大海水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国内已开展了人工繁殖的研究,但其营养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 赵峰宋超施兆鸿庄平章龙珍
- 关键词:银鲳氨基酸脂肪酸
- 长江荆江段的渔业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1997—2002年,对长江荆江段青、草、鲢、鳙产卵场的水环境质量和浮游生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和Kolkwitz&Marsson体系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每年5—6月份的青、草、鲢、鳙繁殖季节,仅个别采样点铜或石油类超过渔业水质标准,该江段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能满足青、草、鲢、鳙繁殖对水质质量的要求。浮游生物的指示性表明其水体属于β中污带。
- 吴恢碧倪朝辉何力周运涛张征
- 关键词:长江渔业生态环境
- 水体中铜对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检测中华鲟在不同铜离子浓度的水体中暴露60d后血液生化指标,研究Cu2+对幼鱼血浆生化成分和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及致毒效应。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血浆中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胆固醇(TC)、肌酐(CREA)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组(0.40μg.L-1)ALP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Glu、Urea、TC、CRE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中浓度组(0.89μg.L-1)和高浓度组(2.00μg.L-1)含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TG)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L)不受Cu2+的影响。Na+、Cl-、P含量和pH值随Cu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Ca2+、Mg2+显著上升,其变化与Cu2+浓度存在相关性,K+含量不受Cu2+的影响。实验表明,Cu2+对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和最高无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0.89和0.4μg.L-1。血浆中ALP受Cu2+影响最明显,其含量除受Cu2+浓度影响外,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显著升高,是Cu2+污染的敏感指标。
- 章龙珍姚志峰庄平黄晓荣赵峰王妤
- 关键词:中华鲟幼鱼铜血浆生化指标
- 中华鲟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和DEA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法分离纯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对每个峰进行SDS-PAGE电泳及油红O、甲基绿和Schiff试剂特异染色,峰Ⅱ蛋白均呈阳性,表明峰Ⅱ蛋白为中华鲟卵中的一种卵黄脂磷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由一种分子质量为43.5 ku的亚基构成。对中华鲟Lv氨基酸组成进行研究,证明其是一种含有相对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的蛋白。
- 庄平丁建文侯俊利章龙珍刘鉴毅刘健张涛田美平
- 关键词: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6
- 2009年
-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01种),冬季最少(68种)。三峡库区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周年变化,干流明显比支流小。在干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7.75×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88 mg/L),夏季最小(平均密度为6.97×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25 mg/L);在支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69.30×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6.75 mg/L),冬季最小(平均密度为48.88×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33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干流中平均值为1.84,四季中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夏季、春季;在支流中平均值为1.95,四季中夏季最高,其次为冬季、秋季、春季。
- 陈勇段辛斌刘绍平刘明典王珂陈大庆
-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
- 野生及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被引量:111
- 2007年
-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中华鲟(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中华鲟(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02、66.21,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野生中华鲟显著高于人工养殖中华鲟(P<0.05),分别为22.99%、7.15%。矿物质含量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野生中华鲟明显高于人工养殖中华鲟。
- 宋超庄平章龙珍刘健罗刚
- 关键词:鲟鱼矿物质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甲烷直接内重整的数值模拟
- 2010年
-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的工作原理,对其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热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现象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碳氢化合物气体作为SOFC燃料气条件下重整反应和水气交换反应对SOFC性能参数的影响。采用FLUENT与外部子程序结合的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不同工作电压条件下电池温度、极化、电流密度等电池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甲烷重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也大量参与电化学反应,在SOFC的工作电压为0.682 V一氧化碳氧化产生的电流为总电流的18.5%;阴极极化是电池极化损失的主要部分;SOFC的工作电压区间为0.652 V至0.702 V时,总电流密度、功率密度、燃料利用率、发电效率和三合一电极(posi-tive/electrolyte/negative,PEN)的温度梯度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 王求生王乘
-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学模型重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