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111)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翁小满刘健温艳邢燕李桓英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风
  • 5篇麻风病
  • 5篇杆菌
  • 3篇麻风杆菌
  • 2篇流行区
  • 2篇麻风菌
  • 2篇菌株
  • 2篇基因分型
  • 2篇分枝杆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检测
  • 1篇水样
  • 1篇土壤
  • 1篇黏膜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作者

  • 8篇翁小满
  • 6篇刘健
  • 5篇邢燕
  • 5篇温艳
  • 2篇王峥
  • 2篇李桓英
  • 1篇李进岚
  • 1篇张连华
  • 1篇刘建

传媒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麻风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化学预防的实施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化学预防的保护性,本研究依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个麻风病高流行村麻风病接触者和一般人群实施利福平化学预防。方法:采用临床查体、检测血清酚糖脂-1(PGL-I)抗体和鼻分泌物麻风菌,了解人群的麻风菌感染状况,为评价预防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YG村临床普查率达98%,发现早期病人2例;接触者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76%,麻风菌鼻携带率35%,预防服药率达98%。HG村临床普查率91%,发现早期病人1例,人群血清PGL-I抗体受检率54%,其中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33%,服药率达85%。结论:对亚临床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实施化学预防很有必要。预防后的发病率与血清学等实验室数据可为评价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温艳刘健张连华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化学预防
不同方法检测水中麻风杆菌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检测水中麻风杆菌DNA分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提取不同水样中的DNA,用巢式PCR扩增麻风杆菌特异性重复序列。结果:对浑浊水样,DNA StoolKit提取DNA的效果优于粗提法;对于澄清水,DNA Mini Kit提取DNA的效果与粗提法相同。提高退火温度、减少循环数,PCR检出水平不变,非特异性扩增减少。结论:对不同外观的水样,采用不同方法提取DNA与优化PCR反应条件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很有必要。
邢燕刘健温艳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DNA提取水样
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验证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与流行病学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03-2007年发现的106例新麻风患者菌株进行了6个VNTR位点分型,以系统发育树分析与流行病学的关联性。结果:丘北菌株依据(GTA)9等位基因型可分为两大菌群。第一枝由(GTA)9位点从9到13个重复数组成的A、B和C聚集株,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和西北部;第二枝由(GTA)9重复数高达20以上的D、E菌株组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A至F聚集株内,至少有两个或以上有多个患者的家庭。第一菌群内患者间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但第二菌群内患者则缺乏关联性。结论:(GTA)9等位基因高度多态菌群来源与异质性的原因不清楚。以家庭和邻居关联的麻风病传播在丘北县很常见,有多个患者的家庭,感染菌株可能来自相同的传播链。
翁小满刘健王峥温艳洪炳和杨寿先VARALAKSHMI VISSA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菌基因分型
麻风病流行区水、土壤中麻风杆菌的检测初步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云南省丘北县水、土壤中是否存在麻风杆菌,探究水、土壤是否充当麻风杆菌病原库。方法:从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的村庄采集水、土壤,从中分离出微生物、提取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用基本局域线性搜索工具(BLAST)与NCBI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较,以确认PCR产物是否为麻风杆菌。结果:从36个采样点采集的59份水样中,有29份PCR阳性,其中18份标本测序后能确认为麻风杆菌。从7个采样点采集的11份土样中有7份PCR阳性,其中3份标本测序后能确认为麻风杆菌。结论:麻风病流行村庄水、土壤中存在的麻风杆菌可能是麻风病的传染源。
邢燕刘建温艳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杆菌PCR土壤
贵州兴义市麻风菌株基因分型及传播链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根据麻风菌株基因型分析传播链特点。方法对2004—2009年贵州省兴义市发现的50例新发和复发麻风病患者的菌株17个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分型,结合患者地理分布分析病例感染、传播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根据AC8b、AC9、AC8a、6-7等位点基因型,兴义市流行的麻风菌有6种基因型相似的聚类株,兴义菌株在rpoT、21-3、27-5、23-3和(GGT)5位点的拷贝数完全一致,但2号和5号聚集株在12-5位点和18-8位点的拷贝数分别是4,为兴义市所特有菌株;为聚集株的26例患者中,有7例为复发病例,21例有明确的感染传播关系;1号和4号聚类株内的15例患者(57.7%)主要分布在兴义市东南部,4号聚类株为聚集在同一自然村内的布依族患者;家内患者之间感染的菌株基因型不相同。结论兴义市多种菌株与特有菌株长期共存是兴义麻风病高流行的重要因素,具有麻风易感体质的家内成员可感染周围存在的不同菌株而发病;为阻断传播,针对家内接触者和高发乡村加强发现早期病例和进行化学预防很有必要。
李进岚王永红王正华邢燕刘健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菌基因分型传播链
环境中分枝杆菌的医学意义及其鉴定
2009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HIV和条件性感染人数的增多,环境分枝杆菌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加。在一些原麻风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并无明显下降,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有必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环境分枝杆菌,包括环境中的麻风菌,以研究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流行病学意义。
邢燕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卡介苗分子鉴定
鼻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鼻分泌物巾麻风分枝杆菌对麻风病传播的影响。方法对流行区患者与密切接触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扩增重复序列片段套式PCR法,并对患者皮肤损伤组织与鼻分泌物麻风分枝杆菌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进行比对。采用∥检验。结果常规PCR检测38例麻风病患者阳性率为47.4%,31例接触者和29例流行村一般人群阳性率为8.3%,套式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0%和40.0%。其中15份PCR阳性标本经DNA测序,确认鼻分泌物中有麻风分枝杆菌,而非流行区健康人鼻分泌物中无麻风分枝杆菌。未经治疗的多菌型与少菌型患者鼻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分组及队列比较显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多菌型患者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阳性牢尢明显下降,但密切接触者治疗前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皮肤损伤部位和鼻分泌物中的麻风分枝杆菌基因型一致。结论多菌型患者鼻分泌物排菌是导致高流行区接触者、一般人群易感原因。短期治疗不能阻断鼻排菌,提示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阻断麻风病的传播尤为重要。
王峥刘健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鼻黏膜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
麻风流行区饮用水中麻风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麻风病流行区饮用水中麻风杆菌DNA,以探讨其对麻风流行区麻风持续流行的影响。方法:分别从云南丘北县有、无患者村和北京非流行区乡村采集70份水样,提取DN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样品中麻风杆菌DNA。结果:流行区36.7%(22/60)的水样含麻风杆菌DNA,而非流行区水样中未检出麻风杆菌。流行区有患者的村庄中,患者和健康者家庭内饮水中麻风杆菌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麻风流行区患者家庭饮用水中麻风菌的存在可能与持续性流行有关,但须进一步研究。
邢燕刘健温艳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杆菌环境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