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04KY63)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涛张健齐向前王勇德米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武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梗死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单个核细...
  • 4篇核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心肌
  • 3篇自体
  • 3篇自体骨
  • 3篇自体骨髓
  • 3篇自体骨髓单个...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细胞移植
  • 2篇毛细血管
  • 2篇毛细血管密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齐向前
  • 4篇张健
  • 4篇陈涛
  • 3篇王勇德
  • 3篇唐洁
  • 3篇米杰
  • 2篇徐爱国
  • 1篇钟明惠
  • 1篇孙光瑶
  • 1篇刘培光
  • 1篇苏彬
  • 1篇孙中华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修复犬梗死心肌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I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唐洁陈涛米杰徐爱国张健孙中华钟明惠刘培光王勇德齐向前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
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犬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s),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 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 h及6周时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出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移植后6周,观察CM-DiI标记的BM-MNCs在心肌内的分布,检测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梗死边缘区和梗死中心区均可见CM-DiI标记的细胞;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比对照组显著降低[(5.1±3.07)mmHg vs(11.67±3.42)mmHg,P<0.01,1 mmHg=0.1333 kPa],移植组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1±0.89)L/min vs(2.39±0.43)L/min,P<0.05];BM-MNCs移植后6周,移植组有明显的血管新生,移植组梗死边缘区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32±2.47)vs(9.47±1.28),P<0.01],梗死区血管数量移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44±0.51)vs(3.07±0.3),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
唐洁苏彬陈涛米杰张健齐向前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功能毛细血管密度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及细胞因子分泌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心肌梗死带来新的希望,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存在争议。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缺血心功能的机制这些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功能、血管生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杂种犬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n=10)和生理盐水组(n=6),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分离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心肌梗死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超声心动图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果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提高促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
唐洁陈涛米杰徐爱国王勇德张健齐向前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毛细血管密度细胞因子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致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犬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能否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且分化成为心肌样细胞,有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风险,能否纠正缝隙连接排列紊乱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结扎16只杂种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BM—MNC,CM—DiI标记BM—MNC。将犬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h经冠状动脉内分别移植BM—MNC(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后6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M-DiI示踪的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于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诱发心室颤动,测定心脏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治疗6周后,移植组犬心肌组织均可见到CM—DiI标记的红色细胞;移植组的心肌Cx43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呈现绿色荧光;与CM—DiI标记的红色荧光供体细胞进行叠加,可见Cx43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呈现黄色荧光。在梗死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犬各有2只诱发出心室颤动。在梗死周边区,各组均未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梗死6周,移植组与对照组的梗死区[(85.0±9.3)ms比(90.0±7.1)ms,P〉0.05]、梗死周边区[(87.8±9.4)ms比(90.0±7.1)ms,P〉0.05]和正常区[(85.0±12.0)ms比(88.3±9.4)ms,P〉0.05]的心肌有效不应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和对照组正常心肌区的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43.7±446.0比3431.7±421.5,P〉0.05);移植组梗死边缘区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2312.5±412.0比1356.2±332.7,P〈0.05),但仍低于正常区相应部位(2312.5±412.0比3543.7±446.0,P〈0.05);移植组和对照组在梗死中心区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0±98.7比311.3±
唐洁孙光瑶陈涛王勇德张健齐向前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细胞细胞移植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