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3CX02036A)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董汉文李化启许志琴王瑞瑞黄学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侏罗世
  • 1篇晚侏罗世
  • 1篇花岗岩
  • 1篇藏东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黄学猛
  • 1篇王瑞瑞
  • 1篇许志琴
  • 1篇李化启
  • 1篇董汉文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西藏东部的波密-察隅地区是拉萨地体的南东向自然延伸,其中生代以来的演化一直被认为是处于北部的班公湖-怒江洋和南部的雅鲁藏布洋两个动力学系统中。相应地,该区广泛分布的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岩也被认为与两个大洋的发展演化及随后拉萨-羌塘、拉萨-印度的碰撞和后碰撞作用直接相关。本研究在波密-察隅地区中北部的伯舒拉岭岩浆带中发现了晚侏罗世的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51~153Ma,地球化学显示较强的δ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基本在误差范围内波动,平均值为-7.75和-7.77,表明这期花岗岩为古老地壳重熔的产物,与传统认为的该时期岩浆活动对应怒江洋的俯冲岛弧背景相矛盾。结合该区发现的早侏罗世壳源花岗岩及区域沉积特征,本文认为波密-察隅地区侏罗世的壳源花岗岩应该是拉萨地体内新发现的印支期或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后地壳增厚或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反映或继续,而和传统认为的怒江洋俯冲没有关系,拉萨地体东部的波密-察隅地区在演化方面可能有其特殊性。有关藏东波密-察隅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还需大量地质工作以及多学科的研究去证实。
李化启许志琴王瑞瑞董汉文孙载波黄学猛
关键词:晚侏罗世花岗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