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BWW003)

作品数:2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吉荣王筱都媛吕新兵李丙奎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主题

  • 14篇翻译
  • 8篇英译
  • 8篇聊斋
  • 8篇聊斋志异
  • 8篇《聊斋志异》
  • 4篇翻译研究
  • 3篇语境
  • 3篇语言
  • 3篇语用学
  • 3篇识解
  • 2篇对话翻译
  • 2篇译者
  • 2篇语言语
  • 2篇语用充实
  • 2篇语用学视角
  • 2篇默认
  • 2篇默认值
  • 1篇典籍
  • 1篇典籍英译
  • 1篇动态识解

机构

  • 2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3篇陈吉荣
  • 5篇王筱
  • 5篇都媛
  • 1篇袁晓亮
  • 1篇吕新兵
  • 1篇李丙奎

传媒

  • 3篇浙江外国语学...
  • 2篇河北软件职业...
  • 2篇云南开放大学...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安徽电子信息...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年份

  • 6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体现——以《罗刹海市》英译文学形象为例
2014年
自从翻译"文化转向"以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从体验和认知的视角阐释了译者主体性。以《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袁晓亮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文学形象
试论翻译中的语用充实被引量:12
2015年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会受到不同社会规律的制约,其语用意义与源语中的语义意义会有不同。文化差异越大,语用意义与语义意义之间的差异也越大。为了克服语用意义和语言符号之间的松散关系,语用充实可以为语言的逻辑意义和认知意义之间的预期效用提供补偿途径,从而形成成功的取效行为。这种语用充实在翻译过程中尤为突显。翻译中的语用充实除了具有语言学范畴的五个特点(代偿性、认知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推理性)之外,其语用扩大和语用强调的特点也很明显,突出反映了语境加工的动态特质。
陈吉荣
关键词:语用充实翻译
试析关联理论对汉语古籍英译的影响——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
2015年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按照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寻找关联的认知活动。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间接交际活动:原文作者、译者、译语读者三者之间相互构成交际关系。关联理论对翻译有着强有力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对翻译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本作品的翻译会得到不同的译本,比如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两个英译本中西方译者在同一作品进行翻译时存在明显差异。
都媛陈吉荣
关键词:汉译英
语用学视角下《聊斋志异》的对话翻译
2014年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聊斋志异》所包含的故事短篇中,以大量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特征,进而揭露当时社会的落后与腐朽面。本文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聊斋志异》中部分对话的翻译,从语用学的四个研究层面进行语用学的相关实践应用研究,以此进一步分析小说集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进而为语言翻译研究探索新的路径。
白树臣
关键词:语用学《聊斋志异》对话翻译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探析
2014年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都媛陈吉荣
关键词:《聊斋志异》对话翻译
论翻译中的默认值识解——兼论《聊斋志异》英译被引量:2
2013年
识解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认知识解阶段,以Langacker为代表;2000年以后的的动态识解阶段,以Croft&Cruse为代表。不论是Langacker的认知识解还是Croft&Cruse的动态识解,都重视对外界观察的详略程度、被激活的概念内容的配置、其他表达式的意义结构、描述事物的认知参照点、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确定等内容。这对于翻译中默认值的识解研究很有启发。根据Croft&Cruse的语境约束和默认识解理论,可以对古典小说进行默认值分类研究,并对其英译策略和英译原则作出进一步探讨。
陈吉荣
关键词:识解默认值
从汉语典籍英译看词义的动态识解——以《聊斋志异》英译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Cruse的词义动态识解理论是在实际运用中围绕其相对稳定的核心义,通过人们不同的心理加工而形成,具有高度语境依赖性,而不是只有词语所固有的意义。因此,以动态识解理论为视角,试图探讨其对《聊斋志异》英译的解释力。
王筱
关键词:词义
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小说中的对话翻译就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中的间接交际语,译者从人物对话中获取相关信息再将其传递给译文读者。小说对话翻译的好坏,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且影响读者能否顺利阅读等等。所以在翻译小说对话的过程中,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正确推理并理解会话含义及原作者意图,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词汇进行原文信息的传递。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本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方面来阐释语用学在对话翻译活动中的作用,进而阐明语用学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都媛陈吉荣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研究聊斋志异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
诗歌的象似性翻译观被引量:2
2013年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挑战和补充。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把象似理论运用到诗歌翻译中,探讨诗歌的象似性翻译观,以期对诗歌的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王筱
关键词:象似性诗歌英译
唐诗宋词颜色词意象英译被引量:3
2013年
唐诗宋词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颜色意象常被诗人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给唐宋诗歌的英译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唐诗宋词不同译文的分析,总结出了唐诗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唐宋诗词颜色意象的英译有所启发。
王筱
关键词:颜色意象意象英译唐诗宋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