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96)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槿年肖宁戚莉芳周昊孔令严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水产品中河流弧菌分离株OmpU基因的克隆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水产品分离株OmpU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建立该菌的检测方法和研制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从市售水产品中分离细菌,采用表型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其种属,并测定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根据弧菌属OmpU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引物扩增河流弧菌OmpU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筛选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水产品中分离的2个菌株(Vf1和Vf2)经鉴定确认为河流弧菌,它们均具有致病性,对15种测试抗菌药物敏感。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全长分别为1 044和1 005 bp,含有1个开放性阅读框,分别编码由348和335个氨基酸组成的OmpU蛋白,该蛋白N端前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6%和81.2%。OmpU蛋白序列在6种弧菌种内和种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1.4%~99.2%和71.2%~78.1%。表位预测结果显示河流弧菌OmpU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主要集中在第24~28、45~53、113~116、153~156、215~221和242~254位氨基酸区域,6种弧菌具有1个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KDG-A-D-S。结论 OmpU蛋白是弧菌属中较为保守的一类功能蛋白,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有望成为检测多种弧菌的靶标和研制多表位疫苗的靶位。
- 戚莉芳刘雪芹张婷婷李槿年
- 关键词:河流弧菌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
- 拟态弧菌OmpU蛋白的黏附功能及所介导的致病作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探明拟态弧菌OmpU蛋白的黏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基因组中OmpU基因,并构建其互补株,再经组合PCR方法和序列测定,证实了OmpU基因的缺失和互补。对野生株、缺失株和互补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生化特性、细胞黏附性、致病性等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缺失株具有遗传稳定性;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没有明显变化,生长速率略减慢,对实验草鱼的毒力降低了4倍,对鲤上皮瘤细胞(EPC)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下降了66.6%,而互补株的黏附能力和毒力又得到恢复,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研究首次确证了拟态弧菌OmpU蛋白具有黏附功能,OmpU蛋白通过黏附参与致病作用。
- 王薇胡丹丹李槿年刘雪芹
- 关键词:拟态弧菌黏附性毒力
- 拟态弧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在感染草鱼体内的动态分布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示踪研究拟态弧菌感染草鱼的动态过程,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克隆至质粒p BAD24,并转化到拟态弧菌04-14菌株构建荧光标记重组菌。重组菌经阿拉伯糖诱导后,能高效表达EGFP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发现重组菌能够发出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传至30代后质粒稳定率仍为10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重组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和细胞黏附性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用标记重组菌浸泡感染草鱼,定点采集鳃、肠道、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借助荧光信号检测4 d内细菌在不同组织脏器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发现感染4 h后即可在肠道和鳃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标记菌检出量分别为3.60×108和2.36×106CFU/g,直至10 h,其含量无明显变化,12 h后含菌量逐渐下降,但持续存在直至鱼死亡。标记菌在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中呈现相似的动力学,感染24 h后才检测到荧光信号,24-85 h时间段含菌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48 h达到峰值,检出量分别为9.58×104(肌肉)、8.75×104(头肾)、1.50×104(脾脏)和4.50×104CFU/g(肝脏),但均低于肠道中的检出量,结果表明肠道是拟态弧菌黏附定植与繁殖的主要靶器官。
- 高会会侯立婷李槿年黄安宁
- 关键词:草鱼拟态弧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 乳源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产毒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被引量:3
- 2015年
- 从安徽省合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生乳中分离鉴定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采用E-test方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乳源MRSA合肥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微量板半定量法测定乳源MRSA合肥分离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PCR方法检测这些分离株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结果显示受试MRSA分离株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甲氧苄胺嘧啶、红霉素、利福平、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霉素、丁胺卡那、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100%、75%、54.2%、50%、45.8%、45.8%、33.3%、29.2%、25%、20.8%、4.2%和0%,且83.3%分离株呈现多重耐药;受试MRSA分离株携带耐药基因mec A、blatem-1、aac(6’)/aph(2")、Erm B、tet M和qac A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4.2%、70.8%、33.3%、41.7%和50%,而毒力基因Clf A、Fn BPA、SEA、PVL、TSST、Hla、Ca L和Nuc的携带率分别为33.3%、83.3%、79.2%、37.5%、58.3%、87.5%、100%和100%;受试MRSA分离株中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中等、弱以及不能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分别占37.5%(9/24)、12.5%(3/24)、25%(6/24)和25%(6/24),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 A、ica D、agr、Sig B和Sar A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0%、50%、50%、91.7%和83.3%。结果表明,乳源MRSA合肥分离株均为产毒性和多重耐药性MRSA,且75%分离株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
- 周欢欢刘子琦李槿年相翊卿范亚楠夏生林姚露王文平黄影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生物膜
- 拟态弧菌VMH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实现拟态弧菌热不稳定性溶血素(VMH)的原核表达,制备兔抗VMH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拟态弧菌vmh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vmh基因。PCR纯化产物酶切后,定向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mh。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进行VMH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VMH蛋白(rVMH)的表达形式,并分别采用兔血平板扩散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溶血活性和免疫反应性。用纯化的rVMH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3次免疫后采集免疫血清,采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结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纯度与效价。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mh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分析发现分子量约为77.8kDa的rVMH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该蛋白经变性复性后具有溶血活性和免疫反应性。兔抗rVMH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纯化后,其纯度达95%,ELISA效价为1∶26843545600,琼扩效价为1∶32。结论成功制备了rVMH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采用噬菌体肽库筛选技术鉴定VMH蛋白表位提供了物质基础。
- 肖宁曹际孔令严周昊陶会竹陶丽寒李槿年
- 关键词:拟态弧菌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拟态弧菌OmpU蛋白在草鱼肠组织中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
- 2017年
- 【目的】为了确定草鱼肠组织蛋白中能与拟态弧菌OmpU黏附素蛋白发生互作的蛋白。【方法】在前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U基础上,通过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His-OmpU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融合蛋白与OmpU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His-OmpU融合蛋白为诱饵蛋白,利用His-tag pull down试验筛选草鱼肠组织蛋白中与OmpU黏附素蛋白结合的蛋白,并经SDS-PAGE分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以及Mascot与蛋白数据库检索。【结果】共鉴定出5个体外互作蛋白,分别为α-肌动蛋白2(α-Actin 2)、细丝蛋白A(Filamin A)、α-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 4)、转胶蛋白2(又称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和调宁蛋白2(Calponin-2)。【结论】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这些互作蛋白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骨架调节蛋白,在病原菌的黏附、内化和致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后期研制黏附拮抗剂和探究拟态弧菌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 胡丹丹肖宁戚莉芳李槿年
- 关键词:拟态弧菌肠组织
- 金黄色葡萄球菌SE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预测与验证
- 2013年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的肠毒素G蛋白(SEG)氨基酸序列为分析材料,应用DNAstar软件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SEG蛋白5个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它们分别位于蛋白N端第24~31、37~46、80~84、120~127和141~149区域,且预测的表位2(aa 37~46)、表位4(aa120~127)和表位5(aa141~149)位于SEG蛋白三维结构表面。合成位于蛋白三维结构表面的3个预测表位,采用肽ELISA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能与抗重组SEG蛋白纯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是SEG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
- 梁明燕戚莉芳李槿年张婷婷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 J亚群禽白血病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和特异地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的pol基因3'端与gp85编码基因之间的保守区域(5 258 bp~5 802 bp)为检测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靶基因,通过对其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了ALV-J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2.36×102拷贝/μL,比普通PCR高100倍;与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性。采用该方法对100只临床病鸡进行检测,ALV的检出率为44%。随机选择10只感染阳性鸡,检测病毒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分布与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V-J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分布,但以肾脏中的病毒表达量最高。
- 王莉黄安宁李槿年张丹俊刘雪兰
- 关键词: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YBR
- 克氏原螯虾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与黏附特性被引量:25
- 2016年
-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度保守,在虾源分离株与人源参考株间前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3.2%~98.3%和91.7%~97.4%,后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0.8%~98.3%和94.7%~98.7%;与人源参考株相比,虾源分离株Ure ABC结构蛋白中第294、600和608位氨基酸,以及Ure D蛋白中的第62和122位氨基酸发生了有意突变。XLX1分离株可以聚集方式黏附于EPC细胞周围,平均黏附菌数为29.8±5.3,但随黏附时间延长,EPC细胞出现病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防控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肖宁孔令严周昊曹际李槿年相翊卿王蒙蒙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药敏性黏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