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4056)

作品数:16 被引量:366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夕兵凌同华赵伏军王卫华胡柳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理学建筑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6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爆破
  • 4篇小波
  • 3篇振动
  • 3篇爆破振动
  • 2篇动静组合加载
  • 2篇信号
  • 2篇岩石
  • 2篇延迟时间
  • 2篇组合加载
  • 2篇微差
  • 2篇微差爆破
  • 2篇小波包
  • 2篇小波包分析
  • 2篇小波变换
  • 2篇荷载
  • 2篇非平稳
  • 2篇非平稳信号
  • 2篇爆破地震
  • 2篇爆破地震效应
  • 2篇爆破振动信号

机构

  • 16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李夕兵
  • 5篇凌同华
  • 5篇赵伏军
  • 3篇王卫华
  • 2篇冯涛
  • 2篇胡柳青
  • 2篇蒋卫东
  • 2篇马春德
  • 1篇徐纪成
  • 1篇左宇军
  • 1篇杨智
  • 1篇史雁平
  • 1篇邓先明
  • 1篇陈枫
  • 1篇刘志祥
  • 1篇赵国彦
  • 1篇王方
  • 1篇谢世勇
  • 1篇张义平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爆炸与冲击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静载组合破碎脆性岩石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介绍了动静载组合破碎岩石试验系统及原理,确定了动静载荷破岩凿入力的一般形式。通过改变静压、冲击能的大小,应用硬质合金刀具对花岗岩、砂浆块进行了静压-冲击组合破碎试验。结果表明:组合载荷破碎岩石的深度、体积随静压和冲击能增加而增加,破岩比能则随之下降。试验得出破碎花岗岩、砂浆块的合理动静载荷组合分别为(63J,2100N)、(35.15J,1200N)。
赵伏军李夕兵冯涛
关键词:脆性岩石
非等时序列预测的时数分离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在提出阶段序列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时数分离的方法 ,用以解决灰色理论中的非等时序列预测问题 .该方法将时间序列、数据序列分离 ,并分别与阶段序列构成模型后 ,进行同步预测 .应用这种方法 ,分析了德兴铜矿 1 #尾矿坝的渗流趋势 ,结果表明这种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蒋卫东李夕兵赵国彦
山坡地上大体量建筑嵌岩桩基设计与施工被引量:9
2004年
针对在山坡上特别是在高差较大的斜山坡这种复杂场地上建造大体量建筑时,结构设计难度大、基础处理困难的问题,分析了在斜山坡上建造大体量建筑时所应选择的基础形式,研究了该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分析了设计嵌岩桩长度时必需考虑桩端应力扩散在允许范围内,嵌岩桩的分类、埋置深度、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此外,研究了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桩径、扩大头尺寸、护壁、桩帽和地拉梁的设计,对施工及不良地质的处理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嵌岩桩基础是一种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基础形式;场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设计、计算、共同工作,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稳定结构体系。
王方杨智李夕兵
关键词:嵌岩桩地基
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PDC刀具的失效机理被引量:6
2006年
运用应力波理论分析了冲击-静压切削模式下PDC刀具的破损机理,得出了冲击应力波的幅值、入射角(刀具侵入角)、刀-岩接触间隙,以及在接触面上的多次透、反射造成加载—卸载—再加载的循环,对破岩效果和PDC刀具破坏有很大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动静态多功能岩石破碎试验台上,以砂浆块和花岗岩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冲击-静压切削破岩试验.结果表明:在硬岩破碎中,PDC刀具的破坏模式主要是轴向崩裂、冲击压碎和径向崩裂3种;施加一定的静压可使刃面与岩面充分接触,有利于应力波的传播,从而提高破岩效果和PDC刀具的使用寿命.
赵伏军谢世勇李夕兵王卫华
关键词:应力波
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规律被引量:38
2004年
根据爆破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持时短、突变快等特点,结合工程爆破地震监测资料,利用小波包分析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性质,研究了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规律,分析了爆破振动信号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随着爆破条件的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与爆破条件密切相关,其主振频带较宽并可划分为多个子振频带;该方法对综合研究爆破振动危害机理和爆破地震效应,特别是为构建爆破振动速度 频率相关安全准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
凌同华李夕兵
关键词: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包分析非平稳信号
地下工程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的小波包分析被引量:39
2004年
根据爆破振动信号具有短时非平稳的特点 ,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对地下工程爆破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 ,简略介绍了小波变换与小波包分析的特点 ;其次 ,基于MATLAB(MaterialsLab oratory)对段药量和爆源距离等不同条件下记录的 8条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 ,得到了爆破振动信号在不同频带上的能量分布图 ;最后 ,分析了爆破振动信号能量的分布特征。本分析手段为研究地下工程爆破地震效应特别是振动速度
凌同华李夕兵
关键词:小波包分析爆破振动非平稳信号小波变换爆破地震效应
尾矿坝浸润线异常状况下时空混沌模型及非线性动力特性被引量:4
2004年
为了描述单方向演化及异常渗流状况下尾矿坝浸润线的时空混沌行为,以浸润线高度与坝体高度的比值作为状态变量,在单向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1个异常因子η,以此建立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vn+1(i)=(1-ε)f(vn(i))+ηεf(vn(i-1))。分析了η=0.5时,模型在非线性强度1.25≤a≤2.0及耦合强度0.01≤ε≤0.04各种组合下的空间振幅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除了具有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一些基本模式外,倍周期现象特别突出并深刻影响着浸润线的时空演化;模型的时空行为可分为周期模式、扭结反扭结模式、多带混沌模式、完全发展湍流模式、缺陷湍流模式、缺陷混沌扩散模式、图案选择模式、图样竞争阵发混沌模式8种,周期模式占据了时空相图中的大部分区域;用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能够解释浸润线长时间演化行为及其非线性动力特性形成的机理,并能解释各类边坡、坝体的复杂渗流现象。
蒋卫东李夕兵王卫华
关键词:尾矿坝耦合映象格子浸润线非线性动力学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分布确定微差爆破的实际延迟时间被引量:65
2004年
在微差爆破工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普通延期雷管存在延期误差,设计或选择的延期微差时间往往与实际的有较大出入,影响了微差爆破的效果。确定微差爆破的实际微差延迟时间对优化微差爆破效果、降低爆破地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密度法具有突出被分析信号能量突变的特点,通过分析监测到的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随时间的分布情况,能有效地识别出微差爆破中各段雷管的起爆时刻,进而可以确定爆破中所用雷管的实际延期时间,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以某地下工程的微差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时-能密度分析为例,对本方法的有效性作了检验。本方法亦可用于分析爆破振动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时间的衰减规律,对综合研究爆破机理和爆破地震波有指导意义。
凌同华李夕兵
关键词:微差爆破小波变换爆破机理
爆炸参量对爆破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利用在地震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反应谱理论对爆破地震效应进行研究。根据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理论,采用计算量少、精确度高的三角插值解析公式法取代常用的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反应谱数值计算。结合大量工程爆破地震监测资料,对不同爆炸参量下产生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体对爆破震动的响应特征与爆炸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综合研究爆破机理和爆破地震波,特别是为将来构建爆破振动速度 频率相关安全准则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分析技术。
李夕兵凌同华
关键词:爆破地震效应反应谱三角插值单自由度体系
单轴动静组合加载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用低周疲劳加载方法,在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上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研究了组合加载条件下的岩石动态响应和破坏特性。实验发现:红砂岩在同一方向上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强度比在单独动载作用条件下的强度小,而比在单独静载作用条件下的强度大。在组合加载条件下,岩石的弹性模量随着预静载的增加而减小,并显现出软化的趋势。实验还获得了红砂岩在组合加载情况下预静载应力与最终破坏强度的对应关系。
马春德李夕兵陈枫徐纪成
关键词:红砂岩动静组合加载极限荷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