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F09B04)

作品数:32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何安瑞彭建邵健宋勇荆丰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铝合金
  • 11篇合金
  • 7篇热连轧
  • 7篇热轧
  • 7篇连轧
  • 5篇板形
  • 4篇带钢
  • 4篇板带
  • 4篇板形控制
  • 4篇5052铝合...
  • 3篇轧机
  • 3篇中厚板
  • 3篇冷轧
  • 3篇力学性能
  • 3篇铝板
  • 3篇铝板带
  • 3篇厚板
  • 3篇
  • 3篇力学性
  • 2篇带材

机构

  • 16篇北京科技大学
  • 9篇重庆大学
  • 8篇广西柳州银海...
  • 2篇大力神铝业股...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柳州铁道职业...
  • 1篇马鞍山钢铁股...
  • 1篇好富顿(上海...
  • 1篇鞍钢股份有限...
  • 1篇首都航天机械...
  • 1篇北海诚德镍业...

作者

  • 6篇何安瑞
  • 4篇韩庆
  • 3篇彭建
  • 3篇邵健
  • 2篇汤爱涛
  • 2篇潘复生
  • 2篇陈先华
  • 2篇荆丰伟
  • 2篇张静
  • 2篇王博
  • 2篇彭龙飞
  • 2篇王永建
  • 2篇颜滔
  • 1篇罗亮
  • 1篇管健龙
  • 1篇陈振华
  • 1篇孙超凡
  • 1篇杨亮
  • 1篇王京
  • 1篇蒋婷

传媒

  • 3篇铝加工
  • 3篇有色金属加工
  • 2篇轻合金加工技...
  • 2篇钢铁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1篇轧钢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电气传动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鞍钢技术
  • 1篇物理测试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China ...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氧水和pH值对可降解挤压态Mg-0.5S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2016年
模拟骨科植入材料植入体内时的生理环境,采用浸泡测试、动电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模拟生理环境中双氧水浓度和pH值变化对可降解挤压态Mg-0.5S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7.4和5.2)的Hank溶液中添加H_2O_2促进腐蚀反应,增加H_2O_2浓度进一步加速腐蚀。降低pH值不仅导致镁合金腐蚀速率增加,而且改变了镁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模拟植入时的生理环境加速了镁合金植入体的腐蚀,该研究为可降解镁合金骨科植入体的设计、选择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赵朝勇潘复生张磊汤爱涛
关键词:双氧水PH值
不锈钢热连轧机粗轧短行程控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提高不锈钢热连轧的宽度控制水平,通过粗轧短行程控制来改善带钢头尾宽度控制曲线。根据热轧粗轧短行程控制理论,分别使用了三段折线式和两段抛物线式来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带钢头尾的宽度偏差对短行程曲线进行自学习。现场投用表明:这种粗轧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明显地改善中间坯的头尾偏差,提高带钢成材率。
韩庆
关键词:短行程控制自学习
塑性强化材料矫直反弯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深入研究塑性强化材料在平行辊式矫直过程中一次反弯与二次反弯特性的关系,根据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强化弹塑性材料辊式矫直弯曲力学模型。通过解析法描述两次反弯过程中的应力关系,给出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弯曲过程材料残余应力分布、弯矩比、加载应力变化过程。证明两次反弯过程中经历一次反弯后,二次反弯截面弯矩比与曲率比不再是原有简单M-C关系,而是与一次弯曲曲率比、二次弯曲曲率比与强化系数相关的函数。理论上证明原有弯曲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多次连续反弯矫直过程。解析结果表明,辊式矫直过程中经历二次反弯的材料截面弹性极限弯矩值下降,矫直弯曲减小,回弹比增大。同种材料考虑强化与不考虑强化矫直后残余应力均方差分别为71.2与65.6,回弹比均值分别为0.49和0.43。
刘东冶何安瑞王海滨贺龙军
关键词:辊式矫直残余应力
中间退火对5052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研究了中间退火对不同热轧态5052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退火对热轧5052铝合金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有显著的影响。经过中间退火热处理后晶粒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更明显。经过中间退火处理后和中间退火后再轧制的板材,其第二相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均由α-Al、Al82Fe18和Mg2Si三相组成。经过中间退火后合金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得到提高。其中热轧变形量为54%的样品经过150℃保温4 h的中间退火,可获得较好的伸长率。热轧变形量为75%,经过70℃保温4 h中间退火后再轧制变形量为75%时,其伸长率最高,为5.4%。
王博陈先华颜滔徐笑阳
关键词:中间退火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
热连轧铝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二维交替差分法建立了铝热连轧轧件温度计算模型,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经验证,优化后模型的计算精度在10℃以内;利用建立的温度模型研究了铝板带在热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轧件终轧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粗轧区轧件温度分布主要由接触导热与轧件内部的热生成两者共同决定,而精轧区还要受到乳液喷淋的影响;轧制速度越大,轧件终轧温度越高,横向温差越大;处于相同机架间的冷却集管的冷却能力几乎相同,而处于不同机架间的冷却集管,随着机架数的增加,冷却能力增强,横向温差随着开启度的增大而减小;轧件宽度对轧件终轧温度的影响很小,而横向温差随轧件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乳化液温度的升高,轧件终轧温度升高,而乳化液温度对轧件横向温差没有影响。
韩庆
关键词:有限差分温度场
中国彩涂铝板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彩涂铝及铝合金板带具有良好的平整、耐蚀、装饰、机械性能,作为新兴材料,近10年来在我国发展极为迅速,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装饰、食品封装、电子电器、印刷、交通运输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本文对中国彩涂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市场运用、上下游配套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制造、成本控制、市场缺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方川川陈祚启刘煜文建平
关键词:铝板带铝合金板带建筑装饰机械性能电子电器
固溶时效工艺对7055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比较分析了不同固溶时效工艺对7055铝合金挤压棒材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固溶和时效工艺的合理搭配对控制合金微细结构、获得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有重要作用。采用470℃/20 min+480-490℃/20 min的两级固溶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合金中未溶化合物的数量,有利于增加时效强化效果;当第二级固溶温度为490℃时,可以使未溶化合物数量明显减小,其体积分数从单级固溶的2.5%降低至约2.0%;晶粒尺寸在30-35μm。本试验条件下,7055铝合金挤压棒材经470℃/20min+485℃/20 min两级固溶处理和随后的135℃/16 h+190℃/10 min两级时效处理,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694和660 MPa,延伸率仍保持14%,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张静杨亮左汝林
关键词:AL-ZN-MG-CU铝合金力学性能固溶时效析出相
“1+4”铝板带热连轧穿带自适应技术的研究
2012年
针对目前现场所用穿带自适应方法的固有缺陷,分析了7机架带钢热连轧机组穿带自适应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公司轧制线实际配置情况,提出了适合于4机架铝板带热连轧机组穿带自适应的新方式,通过粗轧机厚控系统提供高的厚度精度的中间坯料,在第一机架咬铝带后开始进行穿带自适应,既能消除上游机架出口厚度偏差,亦能消除变形抗力偏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穿带自适应技术可有效提高铝带的头部厚度精度,并为AGC的动态调节缓解了压力。
许磊刘栩蒋婷
关键词:铝板带热连轧
6082铝合金板带热连轧规程优化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应力随应变、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的数据,利用MATLAB软件拟合6082铝合金的变形抗力模型;利用测试函数对基本粒子群算法(BPSO)和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PSO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均优于BPSO。利用IPSO,在设备、工艺约束下,以能耗、板形为目标函数,对6082铝合金的4机架热连轧规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与以等压下率分配的规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规程,其能耗和板形均优于等压下率制定的规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振华蔡庆伍宋勇孙超凡
关键词:热连轧变形抗力模型改进粒子群算法
Inhomogeneity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500 mm diameter heavy section semi-continuous cast AZ61 magnesium alloy ingot
2014年
For the large magnesium alloy ingo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cooling rate of different parts in the ingot, which leads to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econdary phases, solute segregation and tensile propertie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 heavy AZ61 alloy ingot with a diameter of 500 mm was made by semi-continuous cast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large ingo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OM),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EDS), and a micro-hardness tes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Z61 ingot is non-uniform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t changes from equiaxed to columnar grains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gradually reduces from 1,005 μm to 763 μm, the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reduces from 78 μm to 50 μm, and the Mg17(Al,Zn)12 phase is also refined. The micro-hardness value increases from 55.4 HV at the center to 72.5 HV at the edge of the ingot due to the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hardness at the edge of the ingot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in the center.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show little difference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of the ingot except that the elongation at the edge is only 3.5%, much lower than that at other areas. The fracture mechanism is ductile fracture at the center and cleavage fracture at the edge of the ingot, and at the 1/2 radius of the ingot, a mixture of ductile and cleavage fracture is present.
Peng JianTao JianquanTong XiaoshanPan Fusheng
关键词:MICROSTRUCTURE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