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7-04)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晓宏王锐王小东赵贵梅张立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微弧氧化
  • 2篇铝合金
  • 2篇合金
  • 1篇电池
  • 1篇电解质
  • 1篇氧化膜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太阳吸收率
  • 1篇陶瓷
  • 1篇陶瓷涂层
  • 1篇涂层
  • 1篇凝胶电解质
  • 1篇染料敏化
  • 1篇染料敏化太阳...
  • 1篇热控
  • 1篇热控涂层
  • 1篇咪唑
  • 1篇微弧氧化膜
  • 1篇铝合金表面
  • 1篇敏化

机构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4篇吴晓宏
  • 2篇王小东
  • 2篇王锐
  • 1篇赵慨
  • 1篇韩璐
  • 1篇陈振宁
  • 1篇王艳萍
  • 1篇张立功
  • 1篇赵贵梅

传媒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硫酸亚铁浓度对微弧氧化膜光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决传统阳极氧化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膜层存在耐光老化性能较差、容易脱落、紫外线照射下容易变色或脱色等问题,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D10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黑色陶瓷膜.通过SEM、XRD、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析了FeSO4浓度对陶瓷膜表面形貌、相组成、元素组成和太阳吸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陶瓷膜由α-Al2O3和γ-Al2O3相组成,随着FeSO4浓度的增加,陶瓷膜的太阳吸收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溶液中FeSO4质量浓度为5 g/L时,陶瓷膜层的太阳吸收率达到最大值0.91.
吴晓宏王小东王锐
关键词:微弧氧化LD10铝合金光学性能
6061铝合金表面ZrO_2-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6061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ZrO2-Al2O3复合陶瓷涂层,通过SEM、XRD及纳米压痕仪对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相组成、硬度及杨氏模量进行分析,并对其热震及高载荷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涂层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其表面分布较多微孔;陶瓷涂层主要由t-ZrO2、γ-Al2O3和α-Al2O3相组成,其维氏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19.569和307.927GPa,约为6061铝合金的8倍和3倍;此外,陶瓷涂层还具有较高的抗热震性和耐磨性。
王锐王小东吴晓宏韩璐
关键词: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凝胶电解质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解液的稳定性,对凝胶电解质进行了研究.以1,2-二1甲基-3-丙基咪唑碘(DMPII)作为I-源,以3-甲氧基丙腈作为溶剂,以偏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P(VDF-HFP))作为胶凝剂,N-甲基苯并咪唑作为添加剂,制备了凝胶电解质.结果表明,随着电解质中DMPII量及碘量的增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P(VDF-HFP)的质量分数为5%、DMPII及I2的浓度分别为0.8 mol/L及0.04 mol/L时,制备的凝胶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高,在100 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取得开路电压0.703 V,短路电流密度11.81 mA/cm2,填充因子0.618,总的光电转换效率5.13%.
陈振宁赵慨吴晓宏王艳萍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凝胶电解质光电转化效率
ZnO/SiO_2核壳结构热控涂层制备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ZnO表面包覆SiO2,可以提高ZnO热控涂层的空间环境适应性.采用液相沉淀法对ZnO颗粒进行SiO2包覆,并对包覆前后的ZnO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紫外辐照下ZnO/SiO2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iO2以无定型的形式通过化学键合方式,均匀地包覆到ZnO表面,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进而得到具有较好抗空间紫外辐照能力的热控涂层.
张立功赵贵梅吴晓宏
关键词:ZNO表面包覆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