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无锡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YE21N1107)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树毛忠贵陈旭升李凤唐蕾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聚赖氨酸
  • 5篇Ε-聚赖氨酸
  • 2篇重组菌
  • 2篇FE
  • 1篇蛋白
  • 1篇电泳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质体
  • 1篇柠檬
  • 1篇柠檬酸
  • 1篇培养基
  • 1篇培养基优化
  • 1篇紫外诱变
  • 1篇琥珀
  • 1篇琥珀酸
  • 1篇冷冻

机构

  • 5篇江南大学
  • 2篇西王集团有限...

作者

  • 5篇毛忠贵
  • 5篇李树
  • 2篇任喜东
  • 2篇王靓
  • 2篇陈旭升
  • 2篇唐蕾
  • 2篇李凤
  • 1篇董难
  • 1篇刘春梅
  • 1篇艾婷婷
  • 1篇徐健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选育ε-聚赖氨酸高产菌
2012年
本文旨在通过诱变和耐受性筛选的手段提高放线菌ε-PL的产量。以稠李链霉菌Streptomyces padanus LS-L5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快速生长的菌株,测定突变株的ε-PL发酵水平和遗传稳定性。经初筛和复筛,获得突变株H3,其摇瓶发酵ε-PL产量为0.68 g/L,较出发菌提高了41%,传代4次产量基本稳定。H3在5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ε-PL产量达到2.0 g/L,较出发菌提高了一倍。在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方面,突变株H3的PEP羧化酶酶活较出发菌株LS-L5的PEP羧化酶酶活提高了1.67倍。
李凤李树任喜东王靓徐健毛忠贵唐蕾
关键词:Ε-聚赖氨酸紫外诱变琥珀酸
融合重组菌Streptomyces sp.FEEL-1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2013年
对Streptomyces sp.FEEL-1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基(M3G)中的6种主要成分进行了PB-CCD的响应面优化。PB实验表明,酵母粉、KH2PO4和MgSO4对ε-PL产量影响显著,结合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实验构建出各因素的最佳浓度:葡萄糖50 g/L,酵母粉7.54 g/L,(NH4)2SO45 g/L,KH2PO41 g/L,K2HPO42.48 g/L,MgSO42 g/L,ZnSO40.03 g/L,FeSO40.03 g/L,该条件下ε-PL摇瓶产量能达1.62 g/L。在此基础上对微量元素ZnSO4,FeSO4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的优化,发现ZnSO4对ε-PL产量几乎没有影响,而0.06 g/L的FeSO4则可以进一步使ε-PL产量提高至1.73 g/L,较M3G培养基提高了57.2%。在5 L发酵罐中进行控制pH的分批发酵,ε-PL产量达到8.76 g/L,较其在M3G培养基提高了41.1%。
王靓李树毛忠贵赵福林
关键词:培养基
辅助能量物质柠檬酸促进ε-聚赖氨酸的合成
2012年
为提高ε-聚赖氨酸(ε-PL)合成能力,考察了柠檬酸对Streptomyces sp.M-Z18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柠檬酸作为辅助能量物质,对ε-PL发酵过程影响显著。通过对柠檬酸添加时间、添加量和pH值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柠檬酸添加方式,结合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ε-PL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5L发酵罐中,维持pH为3.8,初始柠檬酸添加量为20 g/L时,分批发酵ε-PL的产量达到9.50 g/L,产率达到4.40 g/(L.d),较未添加柠檬酸发酵分别提高了46.4%和48.1%。采用添加柠檬酸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发酵168 h后ε-PL的产量达到22.89 g/L,是分批发酵的2.41倍。
任喜东陈旭升董难李树李凤赵福林唐蕾毛忠贵
关键词:Ε-聚赖氨酸STREPTOMYCES柠檬酸
Genome shuffling技术改造ε-聚赖氨酸重组菌Streptomyces sp. Feel-1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Genome shuffling技术对1株融合重组菌Streptomyces sp.Feel-1产ε-聚赖氨酸(ε-PL)进行了育种研究。首先对Feel-1进行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甘氨酸(Gly)和S-2-氨乙基-L-半胱氨酸(AEC)作为抗性指标进行筛选,得到4株正向突变株,ε-PL摇瓶产量分别为1.78 g/L、1.89 g/L、1.85 g/L、1.86 g/L,比原始菌株Feel-1(1.60 g/L)分别提高了11.3%、18.1%、15.6%、16.3%;然后将这4株产量提高株作为出发菌库,采用双亲灭活法进行了3轮递推式原生质体融合(Genome shuffling),最终得到了3株产量大幅提高的重组菌,摇瓶产量分别为2.42 g/L、2.35 g/L和2.37 g/L,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51.3%、46.9%和48.1%;选择其中1株(G3-67)进行补料分批发酵,192 h时ε-PL产量达到32.2 g/L。
刘春梅李树董传亮赵福林毛忠贵
关键词:Ε-聚赖氨酸原生质体融合发酵
冷冻及加热法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蛋白被引量:4
2012年
ε-聚赖氨酸(ε-PL)发酵液中蛋白的去除是ε-PL提取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以ε-PL和蛋白的相对质量含量为衡量指标,比较了冷冻和加热两种去除蛋白的方法,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去蛋白的效果要优于冷冻处理。优化了加热处理条件:pH6.0、温度80℃、加热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蛋白去除率达83%且ε-PL基本没有损失。采用SDS-PAGE电泳对热处理去蛋白效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白分子量分布在6.64万以下,只有少量1.43万以下的小分子蛋白不能加热去除。研究建立的加热处理ε-PL发酵液的方法对蛋白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艾婷婷陈旭升李树董传亮毛忠贵
关键词:Ε-聚赖氨酸冷冻SDS-PAGE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