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4079)

作品数:27 被引量:254H指数:8
相关作者:王福忠田心记董爱华李亚邵淑敏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68302部队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电气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故障诊断
  • 5篇网络
  • 5篇变压
  • 5篇变压器
  • 3篇电流
  • 3篇译码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2篇低通
  • 2篇低通滤波
  • 2篇低通滤波器
  • 2篇电力
  • 2篇电力变压器
  • 2篇调制
  • 2篇多输出
  • 2篇多输入多输出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悬臂式掘进机
  • 2篇群算法
  • 2篇人工免疫

机构

  • 26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广州铁路职业...

作者

  • 8篇王福忠
  • 6篇田心记
  • 5篇董爱华
  • 4篇李亚
  • 3篇仝兆景
  • 3篇张延良
  • 3篇杜静静
  • 3篇邵淑敏
  • 2篇王文斌
  • 2篇张新良
  • 2篇许焱平
  • 2篇石秀华
  • 2篇宋成
  • 2篇康小燕
  • 1篇刘海洋
  • 1篇王巧莲
  • 1篇高彩霞
  • 1篇杜向党
  • 1篇胡紫巍
  • 1篇程永强

传媒

  • 3篇计算机工程
  • 3篇计算机仿真
  • 2篇仪表技术与传...
  • 2篇工矿自动化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自动化仪表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机械与电子
  • 1篇测控技术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控制工程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PSO-SVM算法的变压器分接开关故障诊断被引量:12
2016年
研究了电力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故障诊断问题。对变压器分接开关的故障特性及原因分析后,考虑到传统支持向量机在诊断过程中效率低下、精确度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PS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粒子群算法的惯性权值和学习因子做了相应改进,克服了PSO算法后期迭代精度不高的缺点;然后,利用改进后的PSO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主要参数;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PSO-SVM算法的诊断精度和速度均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更适合在变压器分接开关诊断中应用。
王福忠石秀立
关键词:变压器分接开关故障诊断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
基于WinCC和串口通讯的炉温监控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文中给出了利用WinCC组态软件和串口通讯方式,进行电加热炉炉温监控系统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案。选用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测量电加热炉的温度,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热电偶分度表的电动势-温度关系,给出了一种改进的补偿冷端电压的方法,避免使用查表方式,提高了测量精度。上位计算机监控系统基于WinCC组态软件构建,使用Windows的MSCOMM控件实现与下位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并给出了程序的关键代码。同时,设计了一种带有引导码的串口通讯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快速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张新良杜韶
关键词:MSCOMM控件热电偶串口通讯电加热炉WINCC
煤矿6kV动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针对煤矿井下6 k V供电系统电缆离线检测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供电系统中注入低频电压作为系统的激励信号,运用设计的监测单元对分支电缆的低频电压和低频电流信号进行调理和精确测量,采用高性能信号处理器结合矢量方程和全波傅里叶算法,计算出所有电缆分支的对地绝缘电阻值。同时运用CAN总线建立监控系统实现了电缆线路的故障选线。实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线路电抗和互感器电抗参数以及不平衡电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以实时监测所有电缆分支的对地绝缘电阻值,测量误差在3%以内。
王福忠董鹏飞董秋生邵淑敏孔英脂
关键词:煤矿动力电缆绝缘电阻低频信号在线监测
基于优化分簇贝叶斯网的转子振动故障诊断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柴油发动机的充电发电机结构及振动的复杂性导致其转子振动故障具有多层次性、耦合性和随机性,以及故障信息不完整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频谱分析和贝叶斯网络的转子振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将故障源和故障现象根据专家经验数值化表示并离散化,运用改进的优化分簇算法,构建特定振动故障类型的贝叶斯诊断网络,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诊断出故障概率分布,并利用具体的故障证据、设定值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故障信息不完整情况下,依据不完整证据信息更新各网络节点的概率状态,实现对不确定信息的推理和估计,得到较好的诊断结果,提高了转子振动故障的诊断准确度。
仝兆景石秀华王文斌杜向党田晶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分簇振动故障诊断
BICM-ID中一种新的8PSK星座映射
2012年
在比特交织编码调制及迭代译码(BICM-ID)系统基础上,设计一种8PSK调制星座映射方法。该方法以映射符号之间的平均近邻汉明距离为设计准则,将8PSK调制的符号分为2组半径和相位不同的QPSK调制的映射符号,通过调整半径减小星座映射符号之间的平均近邻汉明距离。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BICM-ID中的8PSK星座映射相比,在低信噪比下,该方法的误比特率更低。
田心记李亚张延良
关键词: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星座映射误比特率
基于突变理论信息融合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被引量:12
2016年
根据故障电弧产生时电流波形发生突变的特征,提出运用突变理论信息融合算法对低压开关柜(箱)内故障电弧检测的方案。通过积分、均方根运算,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对电流时域、时频域和频域特征进行提取。采用积分值变化系数、相邻周期均方根值、高频变化系数和3次谐波分量变化量4个特征量表征电流突变,根据突变原理建立故障电弧判别模型,对特征量信息融合求出故障电弧判别指标。结果表明,电弧故障前后2个周期电流特征量及故障电弧判别指标相比正常运行时明显增大,通过设定阈值和多次检测能有效判别不同负载类型电弧故障及区分负载改变电流,有很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董爱华孔林娟杜静静
关键词:故障电弧突变理论谐波分量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被引量:107
2015年
高压断路器是最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中起控制和保护作用。为了提高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分析高压断路器的故障特性来确定特征信号的基础上建立了PNN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将采集的特征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通过Parzen窗估计法得到类条件概率密度,进而按Bayes决策规则对特征数据进行分类。经仿真表明,概率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故障诊断准确率高、容易训练等特点。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凌霄朱亚丽
关键词: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概率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双极化天线MIMO中SAST编码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解决单极化天线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与移动终端有限体积之间的矛盾,将半正交代数空时(SAST)编码应用到配置双极化天线的MIMO系统中,并对SAST编码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将置换矩阵和交叉极化鉴别度(XPD)转换为等效信道的一部分,并使SAST编码在双极化天线中的传输模型等效转变为该编码在单极化天线中的传输模型,根据秩准则和乘积准则分析置换矩阵不同时,XPD对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译码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田心记李亚宋成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置换矩阵分集增益编码增益
AGA-BP神经网络的变压器分接开关机械故障诊断被引量:7
2017年
由于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OLTC)机械故障征兆与机械故障类型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传统的BP神经网络诊断具有准确率低、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缺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A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OLTC机械故障诊断。仿真结果表明,AGA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明显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OLTC的机械故障诊断精度和速度。
王福忠石秀立
关键词:变压器分接开关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故障诊断
悬臂式掘进机虚拟仿真平台设计被引量:4
2016年
悬臂式掘进机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巷道施工,掘进机的培训包括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和基于井下实际操作的训练方法,但是由于其场地和安全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训练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仿真技术构建了悬臂式掘进机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采用三维建模技术,使用多边形建模方法制作了悬臂式掘进机、转载机、供电系统等三维模型;运用Unity3D引擎驱动三维模型组成的虚拟场景,采用场景优化技术实时渲染出沉浸式的虚拟场景;在脚本语言C#编程环境下实现操作流程顺序控制、操作描述、三维模型驱动等,实现悬臂式掘进机虚拟仿真培训。培训结果表明,沉浸式人机交互可达到与实物培训相类似的效果,提高使用者学习和操作悬臂式掘进机的效率。
王大虎王敬冲刘海洋
关键词: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现实三维引擎人机交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