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2)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 相关作者:冯春黄国付王凌云雷凤琼周倩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注射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可以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形成。
- 王凌云黄国付
- 关键词:水针经颅多普勒
- 瑞芬太尼主导多维模式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被引量:3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主导多维模式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150例符合条件的足月产待产孕妇,将150例孕妇分为单一镇痛组、多维镇痛组和对照组,单一镇痛组孕妇给予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多维镇痛组给予瑞芬太尼、音乐疗法、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镇痛,对照组不给予分娩镇痛。比较3组孕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等级、各产程持续时间、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多维镇痛组疼痛等级与单一镇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多维镇痛组第一产程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单一镇痛组和对照组(P〈0.05),第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3组产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维镇痛组对镇痛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单一镇痛组(P〈0.05);单一镇痛组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9.89±0.65)分、(9.85±0.59)分,多维镇痛组分别为(9.83±0.58)分、(9.93±0.61)分,对照组分别为(9.86±0.66)分、(9.89±0.57)分,3组新生儿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疗法等多维镇痛,尽管不能降低产妇的疼痛等级,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但能够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持续时间,并提高产妇对于分娩镇痛的满意度。
- 雷凤琼冯春周倩
- 关键词:瑞芬太尼分娩镇痛APGAR评分
-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7.7%和12.8%,对照组分别为0%、4.8%和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预防效果。
- 王凌云黄国付
- 关键词:水针脑缺血短暂性夹脊
- 不同给药模式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模式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450例拟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其中未采用分娩镇痛150例(无分娩镇痛组);选择分娩镇痛的30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入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间断单次输注组,每组15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脉持续输注和每隔3min单次给予5μg/mL瑞芬太尼20μg。记录并比较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各产程时间和分娩过程中胎心率,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组、瑞芬太尼静脉间断单次输注组的瑞芬太尼总用药量和脐动脉/脐静脉血药浓度比。记录并比较3组新生儿娩出后1和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间断单次输注组产妇活跃期每间隔15min、宫口开全时、胎儿娩出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无分娩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活跃期每间隔15min、宫口开全时、胎儿娩出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无分娩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前两组间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间断单次输注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均显著短于无分娩镇痛组(P值均<0.05),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产妇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分娩过程中胎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间断单次输注组产妇的剖宫产率、
- 董斌冯春姜山刘欣
- 关键词:瑞芬太尼分娩镇痛静脉持续输注
- 细胞色素P450ⅡE1在肠道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ⅡE1(CYPⅡE1)的蛋白表达与肠道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肠道血吸虫并结直肠癌癌组织、60例单纯结直肠癌癌组织(无肠道血吸虫感染)、60例单纯肠道血吸虫感染组、50例无血吸虫感染的正常肠道组织中的CYPⅡE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肠道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癌组织中CYPⅡE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肠道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组织中CYPⅡE1的表达阳性为73.33%,单纯肠道血吸虫感染组表达阳性为46.67%,60例单纯结直肠癌癌组织(无肠道血吸虫感染)表达阳性为31.67%,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为16%。在黏液腺癌中CYPⅡ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血吸虫并结直肠癌组CYPⅡE1蛋白表达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有关。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是CYPⅡE1表达阳性的唯一危险因素(OR=11.4,P=0.024)。结论 CYPⅡE1可能在肠道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CYPⅡE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分型有关。
- 李钢琴张宇星龚立刚袁修学程聪李盈黄元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内脂素、促酰化蛋白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促酰化蛋白(ASP)与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肥胖症防治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86例,男57例,女29例;年龄7~15岁.其中单纯性肥胖儿童40例;超重儿童22例;健康对照儿童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visfatin、ASP水平.结果 1.肥胖组血清visfatin与健康对照组和超重组相比,分别增加了49.80%(P<0.05)、35.88% (P <0.05).肥胖组血清ASP与健康对照组和超重组相比,分别增加了7.34% (P <0.01)和5.57%(P<0.05).超重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visfatin及A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胖组BMI、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相关性分析:血清visfatin与BMI、三酰甘油均呈正相关(r =0.218,P<0.05;r =0.500,P<0.01).血清ASP与BMI、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呈正相关(r=0.268,P<0.05;r =0.250,P<0.05;r =0.427,P<0.01).结论 Visfatin和ASP与肥胖关系密切,均参与肥胖儿童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检测血清visfatin和ASP水平将有助于判断儿童肥胖症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评价肥胖儿童未来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 李瑞珍卢慧玲马新瑜康世秀姚辉陈寿康杨禄红秦原
- 关键词:促酰化蛋白肥胖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