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Z047)

作品数:3 被引量:96H指数:3
相关作者:胡鞍钢鄢一龙吕捷王绍光吴丹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政府
  • 1篇事务
  • 1篇中央政府
  • 1篇主题
  • 1篇集思广益
  • 1篇公共事务
  • 1篇公共事务治理
  • 1篇国家十二五规...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3篇鄢一龙
  • 3篇胡鞍钢
  • 1篇吕捷
  • 1篇王绍光
  • 1篇吴丹

传媒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整体知识与公共事务治理: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被引量:45
2014年
本文基于中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实践,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考察为何需要国家发展规划这一具有广泛争议的基础性问题。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运行所依赖的信息是分散的,中央计划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国家计划是低效率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五年计划已经转变为运用整体知识的公共事务治理规划,形成了通过发展规划推动公共事务治理的机制。中国的实践表明,发展规划成为有效率制度安排的领域是基于整体知识的公共事务治理,而不是基于分散知识的微观经济活动安排。
鄢一龙吕捷胡鞍钢
关键词:公共事务治理
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的战略分析与实践认识——以“十二五”规划为例被引量:19
2016年
国家发展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国家发展五年规划强调结合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其基本思路和关键方法是将国家领导人的战略战术思想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两者有机结合。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的战略分析理论框架为:背景分析——主题与主线确定——战略定位与设计——战略实施。首先,进行五年规划背景分析,通过规划评估和发展诊断,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综合科学判断;同时,分析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重大关系的阶段性特征,把握重点矛盾与矛盾的重点。其次,确定新一轮五年国家发展的主题与主线。然后,明确具体的战略定位,确定指导方针、进行战略目标制定和量化指标设计。最后,确定战略实施的重大任务、政策导向与项目。国家发展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中国科学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政策之集大成。
吴丹胡鞍钢鄢一龙
中国中央政府“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被引量:42
2014年
中国已经形成自身的独特决策模式,我们将其概括为"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它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十二五"规划编制历时两年多,经历了基本思路研究、党中央《建议》编制、正式编制《纲要》三轮的"集思广益"过程。每一轮都包括屈群策(发散思维)、集众思(集中智慧)、广纳言(征求意见)、合议决(集体商定)、告四方(传达贯彻)五个环节。
王绍光鄢一龙胡鞍钢
关键词:集思广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