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441)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8
相关作者:冯杰雄焦春雷朱天琦向磊熊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外国语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结肠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先天性巨结肠
  • 6篇巨结肠
  • 4篇细胞
  • 4篇小肠
  • 4篇小肠结肠炎
  • 4篇肠炎
  • 3篇手术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坏死性...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术后
  • 2篇同源
  • 2篇同源病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小肠结...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武汉外国语学...

作者

  • 13篇冯杰雄
  • 4篇焦春雷
  • 3篇向磊
  • 3篇朱天琦
  • 2篇张洪毅
  • 2篇夏雪
  • 2篇熊晓峰
  • 2篇韦佳
  • 2篇陈绪勇
  • 1篇李宁
  • 1篇刘豫隆
  • 1篇孙晓毅
  • 1篇易斌
  • 1篇魏明发
  • 1篇柯昌庶
  • 1篇余雷
  • 1篇余东海
  • 1篇李娜萍
  • 1篇付康

传媒

  • 9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World ...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治疗被引量:6
2014年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为1/5000,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1948年Swenson设计出拖出型结肠直肠切除术,之后相继发展出Duhamel手术、Soave手术、Rehbein手术等,其皆为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其逐渐应用到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中。1998年Torre提出一期单纯经肛门拖出术,进一步减小了创伤。后来相继出现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及经脐腹腔镜手术等,无不是以微创为前提。微创手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具备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能够保证手术的疗效。微创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
冯杰雄焦春雷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微创
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诊治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 associated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近段肠管机械性扩张、前列腺素E1活性增加、感染、黏膜屏障机制缺陷、粘蛋白改变、黏膜内神经内分泌细胞数减少、
熊晓峰冯杰雄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前列腺素E1黏膜屏障常见并发症
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由于肠神经烤细胞迁移失败引起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发育障碍疾病。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5000;在消化道先天性畸形疾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二。在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研究中,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及目的采用不同的动物模型进行发病机制与治疗效果等的研究。目前常用于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斑马鱼模型以及其他模型(如鸡)等。本文就先天性巨结肠研究国内外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介绍。
蒙信尧焦春雷颛孙迪迪冯杰雄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肠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细胞症动物模型斑马鱼
胆道闭锁Kasai手术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引起肝内外胆管硬化和闭锁的一种常见疾病,Kasai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改善了患儿预后。手术时肝脏的病理状态,包括肝脏纤维化程度、胆管板畸形、肝门部纤维斑块、胆道闭锁类型都对Kasai术后的效果有影响。单纯用年龄评价手术预后有欠妥当。建立胆道闭锁治疗中心以提高外科医师实施Kasai手术的经验有助于改善手术预后,而胆道闭锁脾脏畸形综合征、早产儿、CMV感染对预后有不利影响。激素、熊去氧胆酸及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其有效性目前尚有争议。
熊晓峰冯杰雄
关键词:胆道闭锁
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热点讨论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定义、病理诊断方法及标准。方法记录2015年10月在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召开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同源病临床与病理国际高峰论坛峰会病理分会中的热点问题及展开的深入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直肠黏膜活检AchE染色被一致认可为术前诊断的金标准。巨结肠切除术中活检是必需的,但染色方法的选择未有统一。作为传统方法,单纯HE染色的精确性受到了质疑,普遍认为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染色,而具体染色方法因各自习惯而异。目前缺乏大样本的正常新生儿和儿童肠道发育各项数据,因此对于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神经元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尚有争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是不是一种疾病实体,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疾病未有定论。病理发现的各类非神经节病变目前还不清楚应该如何定义和归类,因此更要求病理专家应对其作出详尽描述。结论国内外对巨结肠及其同源病在定义、病理诊断方法及标准上有一定共识,但部分争论热点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数据支撑而未有统一结论,而这些热点必将成为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向磊李娜萍武海燕余雷朱天琦冯杰雄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被引量:19
2015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急腹症,在早产儿中其发生率可高达1%,但病死率亦可高达28%,肠狭窄、短肠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后遗症也时有发生。传统上,人们根据Bell分期来选择治疗方式,I期病例可内科治疗,而Ⅱ期和Ⅲ期患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指征的确定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
冯杰雄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新生儿急腹症短肠综合征内科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8
2018年
先天性巨结肠(hischsprungsdisease,HSCR)是肠神经系统在胚胎期发育障碍引起远端肠管黏膜下及肌层无神经节细胞.而巨结肠同源病(hischsprungsallieddisease,HAD)则是临床症状与HSCR相似的一组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疾病,可分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neuronaldysplasia,IND)、肠神经元未成熟和肠神经元减少等.近年来,人们对HSCR及H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很大进步,但对HSCR及HAD术前检查及诊断,术中肠管切除范围的确定等仍面临着困难及挑战.本文从HSCR及HAD诊断出发,评述目前HSCR及HAD的诊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供大家讨论.
冯杰雄蒙信尧朱天琦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肠神经元肠神经系统HAD
巨噬细胞活化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活化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饲养并繁殖SPF级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鼠)。选择21日龄EdnrB-/-小鼠作为实验组(6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收集肠管标本,实验组小鼠结肠肠管依据形态学分为结肠狭窄、移行、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中、近段。HE染色法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TNF-α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肠管巨噬细胞活化状况,Westernblot检测肠管TN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EdnrB-/-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D模型小鼠扩张、移行、狭窄段CD68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0.81±2.38)%、(8.33±1.78)%和(4.28±1.25)%;野生型小鼠结肠近、中、远段CD68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15±1.17)%、(1.89±0.98)%和(1.97±1.32)%。HD模型小鼠扩张、移行、狭窄段TNF-u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6.81±2.35)%、(5.00±1.41)%和(2.80±0.98)%;野生型小鼠结肠近、中、远段TNF.d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数分别为(1.21±0.56)%、(0.89±0.46)%和(1.07±0.32)%。HD模型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CD68及TNF-α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HD模型小鼠移行段、狭窄段及野生型各段肠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EdnrB-/-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移行段、狭窄段、及对照组各段肠管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行段TNF-α表达水平较扩张段降低,但与狭窄段及野生型小鼠肠管相比较仍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段肠管均未见明显TNF-α表达。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中扩张段肠管组织损伤
陈绪勇夏雪韦佳张洪毅焦春雷冯杰雄
关键词:巨噬细胞活化HIRSCHSPRUNG病小肠结肠炎
TLR4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肠道炎症疾病,病死率居高不下。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研究,NEC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诊断和治疗充满着挑战。研究表明,NEC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早产、缺氧和感染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NEC大鼠的肠组织TLR4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抑制TI.R4作用后NEC发生率下降,说明肠组织细胞的TLR4在NE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对TLR4在NEC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夏雪冯杰雄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症疾病组织细胞病死率
结肠切除术后大鼠血浆及小肠内胰高血糖素样肽-2水平的变化
2013年
目的研究结肠切除术后血浆及小肠内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的表达,并比较不同范围结肠切除术后GLP-2的变化。方法选用3~4月龄SD大鼠80只,180~250g、雌雄不拘,依据手术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左半结肠切除组、结肠次全切组。假手术组行腹壁切开及缝合术。每组根据处死大鼠时间,进一步分为术后0、10、20、30d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心脏穿刺收集全血。术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GLP-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末端回肠GLP-2表达,并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长度变化。结果GLP-2蛋白散在分布于小肠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及小肠腺细胞胞质内。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左半结肠切除组大鼠血浆及小肠中GLP-2水平升高最为显著,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均〈0.05);而结肠次全切组血浆及小肠中GLP-2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加d和30d时,左半结肠切除组小肠肠段绒毛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而结肠次全切组小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未见明显增高(P均〉0.05),其变化与GLP-2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适度的结肠切除后小肠GLP-2水平会代偿性增高,但结肠肠段切除过多(次全切)后小肠GLP-2则无代偿性增高,可能与结肠次全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刘豫隆韦佳李宁向磊张洪毅冯杰雄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2结肠切除术肠道代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