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10)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5
相关作者:柴友荣殷家明张迪马丽娟李加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4篇油菜
  • 4篇芸薹
  • 4篇芸薹属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 4篇甘蓝型油菜
  • 4篇RNA干扰
  • 3篇类黄酮
  • 3篇查尔酮合酶
  • 2篇代谢工程
  • 2篇植物
  • 2篇基因家族
  • 2篇RNA干扰(...
  • 2篇CHS
  • 2篇RNAI
  • 1篇代谢途径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抑制子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作者

  • 13篇柴友荣
  • 3篇殷家明
  • 2篇张迪
  • 2篇李加纳
  • 2篇马丽娟
  • 2篇冯瑜
  • 1篇杜娟
  • 1篇陶澜
  • 1篇杨光伟
  • 1篇陆俊杏
  • 1篇尹锐
  • 1篇朱子超
  • 1篇姚永宏
  • 1篇赵文军
  • 1篇孙洁
  • 1篇曹廷
  • 1篇陈晓丹
  • 1篇林呐
  • 1篇钟巍然
  • 1篇卢坤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功能基因和代谢工程被引量:47
2009年
原花青素(PA)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与农作物的多种品质性状密切相关。虽长期受到关注,但其生物合成途径和主要功能基因的解析则是近年来随着拟南芥等植物突变体研究的深入才取得突破的。PA经公共苯丙烷-核心类黄酮-原花青素复合途径而合成,先后涉及12个关键酶(PAL、C4H、4CL、CHS、CHI、F3H、F3’H、DFR、LDOX/ANS、LAR、ANR、LAC)的催化反应和3种转运蛋白(GST、MATE、ATPase)的胞内转运,并有6种转录因子(WIP-ZF、MYB、bHLH、WD40、WRKY、MADS)参与调控PA的合成与积累。这些基因在拷贝数、表达特征、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突变体表型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PA的代谢工程在牧草品质改良、农产品脱涩、油菜黄籽材料创新、葡萄和葡萄酒品质改良、茶多酚分子育种、作物抗病虫性提高、新型作物拓展等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仅在少数方向有所启动,更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赵文军张迪马丽娟柴友荣
关键词:生物合成途径功能基因代谢工程原花青素
植物蛋白负调控因子被引量:3
2008年
介绍植物蛋白负调控因子的调控机制,它们在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尤其是花器官形成、抗病性和耐逆性中的作用,以及在激素信号、光敏色素信号、抗病信号、耐逆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尹锐柴友荣
关键词:植物蛋白负调控因子信号途径生长发育抗病性耐逆性
查尔酮合酶蛋白表达技术、结构、活性和进化被引量:6
2012年
查尔酮合酶(CHS)是类黄酮途径的首步关键酶,参与合成所有类黄酮和异黄酮物质,参与决定多种植物重要性状。NCBI已有2917条CHS序列登录和释放。单个物种基因组中的CHS普遍由基因家族编码,通过基因加倍而产生。CHS蛋白的表达技术目前均是基于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多采用Novagen公司的pET载体系统,最通行参数为37℃条件下1 mmol/L IPTG诱导3h,表达蛋白普遍采用His-Tag进行亲和纯化,采用质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身份检测,通过对生化反应底物和产物的HPLC检测可以精确分析酶活。苜蓿等植物的CHS蛋白已完成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获得了三维结构和活性位点构象的初步解析,并与植物Ⅲ型PKS超家族中的其它酶类进行了比较。CHS蛋白的催化活性中心含有一个Cys-His-Asn三联体,另外CoA结合通道和内部的起始/延伸/环化腔关系到CHS蛋白的底物特异性及聚酮化合物链延伸的长度。植物Ⅲ型PKS超家族中,其它酶的结构骨架和催化方式与CHS相似,但活性位点残基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活性中心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底物特异性、催化能力和产物种类的显著变化,是蛋白水平进化的根本动力。
陈俊毅柴友荣姚永宏
关键词:原核表达活性
农杆菌培养方式和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甘蓝型油菜下胚轴转化效应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甘蓝型油菜"华双4号"下胚轴,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培养方式和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B培养基活化后的农杆菌再用添加AS的MS培养液继续培养6~30h对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农杆菌培养方式对转化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在试验的6种农杆菌培养方式中s2-5的转化效果最好,即收集活化后的农杆菌用MS+AS+抗生素重悬培养24h,再用MS+AS培养6h;2,4-D与6B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转化有重要影响,在试验的预培养基激素组合中,2,4-D2.00mg/L6BA0.25mg/L的组合转化效率最高;抗性愈伤率与转化效率之间不一定具有相关关系.
孙洁黄团李加纳殷家明柴友荣丁彩霞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下胚轴
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苯丙烷次生代谢途径通过合成木质素、类黄酮等多种次生物质而影响植物的许多重要性状。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参与苯丙烷途径的至少16种关键酶反应。从蛋白特征、功能、编码基因、表达调控等角度,综述了公共苯丙烷和主要分支途径中的细胞色素P450,如肉桂酸-4-羟化酶、类黄酮-3’-羟化酶、类黄酮-3’5’-羟化酶、阿魏酸5-羟化酶等。
钟巍然柴友荣张凯陈晓丹卢坤陶澜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木质素类黄酮
查尔酮合酶基因重复-歧化的遗传学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基因的重复-歧化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查尔酮合酶(CHS)是类黄酮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影响植物的多种性状。本文综述了CHS基因经重复-歧化后的假基因化、亚功能化、新功能化、基因互作这4种遗传学效应的表现和发生原因,并从系统发生的角度综述了亚功能化和新功能化的成员在分子进化树上的聚类式样。
朱子超柴友荣杨光伟
关键词:查尔酮合酶歧化基因互作
甘蓝型油菜MYB4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YB4(AtMYB4)编码负调控转录因子,通过对苯丙烷途径中关键酶C4H(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的抑制来调控重要次生代谢物质芥子酸酯的生物合成,在防御紫外线中起重要作用。同为十字花科的芸薹属(Brassica)有多种重要的油料、蔬菜和园林作物,如甘蓝型油菜(B.napus)、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和芥菜(B.juncea)等。本研究克隆了甘蓝型油菜MYB4基因家族的RNA干扰片段BMYB4I,将其反义片段、正义片段采用NcoI+AatII和BamHI+XbaI分别插入到改进型植物RNA干扰基础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形成重组载体pF-GC5941M-BMYB4I(简称为pBMYB4I)。经复合PCR鉴定表明,载体构建成功,并转化根癌农杆菌获得工程菌株。为揭示芸薹属MYB4基因调控芥子酸酯等苯丙烷物质合成的分子机理以及探索抗紫外线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王玉明曹廷冯瑜柴友荣
关键词:芸薹属RNAI紫外线
芸薹属TT8基因家族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2011年
类黄酮是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拟南芥透明种皮8(TT8)是调控花青素苷、原花青素、种皮黏液生物合成的1个转录因子,参与决定植株彩色、种皮色泽、种皮黏液分泌等性状。本研究采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592 bp(不计人工酶切位点)的芸薹属TT8基因家族的RNA干扰片段,将其反义片段、正义片段采用NcoⅠ+SwaⅠ、BamHⅠ+XbaⅠ双酶切方式分别插入到改进型植物RNA干扰平台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形成了11 380 bp的重组载体pFGC5941M-BTT8Ⅰ(简称为pBTT8Ⅰ),多种PCR鉴定结果表明构建成功;然后转化根癌农杆菌,获得工程菌株,可用于芸薹属植物相关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和遗传修饰。
张瑞熙柴友荣殷家明
关键词:芸薹属甘蓝型油菜RNAI
芸薹属TT19基因家族RNA干扰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为构建芸薹属TT19基因家族的RNAi载体,为芸薹属植物的种皮色素、观赏色彩等性状的研究和修饰打基础。利用PCR克隆芸薹属TT19基因家族的RNAi片段,采用双酶切将其反义片段和正义片段分别从T-载体亚克隆到平台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之间和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形成RNAi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完成PCR鉴定,再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得到工程菌株。结果表明:克隆得到200 bp(含人工酶切位点)的芸薹属TT19基因家族RNAi片段BTT19 I,其对应于甘蓝型油菜BnTT19-1mRNA的363~540 bp,其反义和正义片段分别被NcoI+AatII和BamHI+XbaI双酶切亚克隆到pFGC5941M中,得到10552 bp的RNAi载体pFGC5941M-BTT19I(简称pBTT19I)。成功构建了芸薹属TT19基因家族的RNAi载体。
陈艳柴友荣张迪冯瑜
关键词:芸薹属RNA干扰(RNAI)
植物转录抑制子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6
2008年
转录因子依转录调控能力可分为激活子和抑制子。植物转录抑制蛋白的分类依据很多,从作用方式上可分为主动抑制子和被动抑制子两大类;根据与DNA结合的方式则可分为锌指类、MYB类、AP2/EREBP类、bHLH类和bZIP类等。植物主动抑制子通过其含有的抑制域对转录直接起抑制作用。抑制域又可分很多类,但多数为含有类似EAR基序的保守性基序,其上具有几个保守性亮氨酸残基。植物转录抑制子主要通过对激活子或基本转录复合物产生作用及改变染色体结构3种方式来抑制目标基因的转录。有关植物转录抑制子的研究虽很欠缺,但以拟南芥SUPERMAN等抑制子的EAR基序为代表的研究表明,抑制域是阐明植物转录抑制子功能和下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核心对象,而融合抑制子沉默技术(CRES-T)也为人为调控基因沉默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杜娟柴友荣
关键词:植物抑制子转录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