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0A16)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吕帆瞿佳徐渊王雨生林岗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近视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像差
  • 3篇晶状体
  • 2篇植入
  • 2篇散光
  • 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篇近视眼
  • 2篇晶状体植入
  • 2篇角膜
  • 2篇高度近视
  • 1篇动态稳定
  • 1篇眼动
  • 1篇眼动参数
  • 1篇眼前房
  • 1篇验配
  • 1篇有晶体眼
  • 1篇有晶状体眼
  • 1篇有晶状体眼前...
  • 1篇原位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江门市新会人...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吕帆
  • 2篇王雨生
  • 2篇徐渊
  • 2篇瞿佳
  • 1篇王海燕
  • 1篇杜红俊
  • 1篇胡丹
  • 1篇徐菁菁
  • 1篇王勤美
  • 1篇贺极苍
  • 1篇郭海科
  • 1篇金海鹰
  • 1篇易全勇
  • 1篇杜显丽
  • 1篇赵振军
  • 1篇吴江秀
  • 1篇郝晓凤
  • 1篇沈烨宇
  • 1篇赵炜
  • 1篇刘利娜

传媒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角膜接触镜治疗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附1例报告(英文)
2008年
目的:报道1例角膜接触镜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双眼圆锥角膜3a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方法: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中度近视。术前散瞳验光的结果为右眼-5.50 /-0.50×50°和左眼-4.50/-1.00×15°。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右眼526μm和左眼541μm。术前角膜地形图正常,没有显示任何圆锥角膜或者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改变。手术中制作160μm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切削深度分别是右眼102μm和左眼86μm,预计剩余角膜厚度为264μm和295μm。结果:术后29mo,患者双眼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下方角膜膨出,中央角膜曲率变大。验光结果分别为右眼-12.50/-4.00×160°和左眼-6.00/-4.25×125°。中央角膜厚度变薄。诊断双眼继发性圆锥角膜,给予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3a的随访(期间曾两次更换镜片)显示患者病情基本稳定,视力矫正满意,接触镜全天佩戴耐受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虽然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轻度到中度的近视LASIK治疗术后仍可能出现继发性圆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安全和可逆的方法,也可以延迟或避免患者进行角膜内基质环的植入和穿透性角膜移植。
杜红俊徐渊胡丹董责红王海燕王雨生
关键词:圆锥角膜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接触镜
52例近视眼水平隐斜视及立体视锐度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近视眼人群中水平隐斜视、立体视锐度及其与各种参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近视眼术前检查的患者52例,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对隐斜视及立体视锐度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近视患者中,视远时水平隐斜视(distance lateral phoria)为-1.64°±2.10°。9例为正位眼,3例隐内斜,38例隐外斜,2例未测出。立体视锐度(stereopsis acuity)为112.17″±95.79″,其中6例未测出,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度的负值呈负相关或与近视度呈正相关(右r=-0.376,左r=-0.368,P<0.05)。本组近视眼中水平隐斜度与立体视相关不显著(r=-0.189,P>0.05)。结论本组近视眼视远时水平隐斜视中,外斜偏多;立体视锐度与近视屈光度呈正相关,立体视锐度较差者多分布于近视眼度数较大患者中;近视眼人群中视远时水平隐斜视和立体视锐度无显著相关。
徐渊赵炜董泽红郝晓凤王雨生
关键词:近视立体视锐度眼动参数
动态稳定法在环曲面软镜验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的临床应用表现,并探讨其旋转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为191例(191只眼)散光自愿者验配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记录右眼的矫正视力、镜片配适评估、旋转量、稳定性及患者的主观评价、安全性分析。结果(1)动态稳定法设计型环曲面软镜的矫正视力与主觉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2)156只眼(81.68%)中心定位正中,140只眼(83.3%)活动度理想,覆盖度均良好。(3)镜片旋转量以向颞侧偏转0—5°最多,有40只眼(20.94%),镜片稳定性为0—5°者有143只眼(74.87%)。(4)初戴时106人(55.50%)诉有轻至中度异物感,145人(75.92%)诉该镜片容易配戴。(5)随访3个月内未发现明显眼部病变。结论在合理筛选患者的前提下,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能为散光患者提供有效、安全、舒适的屈光矫正。
姜珺徐菁菁金婉卿吕帆
关键词:散光稳定性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使用WASCA波阵面像差仪,在瞳孔直径5 mm时,测量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患者36例63眼(虹膜夹型33眼;房角支撑型30眼),并选择年龄匹配的近视患者21例30眼,排除眼病疾患作为对照组。获得整体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及Z6-Z14项系数。结果 ①实验组两亚组总高阶像差(RMSh)和3-7阶各阶均方根均比对照组大,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角支撑型RMS5、Z13大于虹膜夹型,而Z10、Z12项小于虹膜夹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术后整体高阶像差(RMSh)的均方根与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 R=0.754,P〈0.05)。结论 实验组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较自然晶状体眼差。二种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差异性不大,房角支撑型视网膜成像质量可能优于虹膜夹型。实验组术前近视度数越高的眼,术后视网膜成像质量越差。
易全勇吕帆王勤美薛安全刘利娜杜显丽
关键词:波前像差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人工晶状体像差Zernike系数的测定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人工晶状体的单色像差值,为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和选择以及进一步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后的像差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ISBA干涉系统对7种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测量,并对36项Zernike像差系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人工晶状体的7阶36项Zernike像差系数,得出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水平彗差(C8)和垂直彗差(C7)特别显著,其次为C3(散光)、C4(散光)和C5(离焦)。结论通过人工晶状体像差Zernkike系数的测定可以分析人工晶状体的像差分布特性。
王媛媛龚祎瞿佳
关键词:晶体像差
矢量分析后的角膜散光与眼二阶波阵面像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国人近视眼患者中角膜散光与眼二阶波阵面像差的关系以及角膜散光在眼像差组成中的影响和作用。方法使用 Shack-Hartmann 原理设计的 WASCA 波阵面像差分析仪检测246例门诊患者484只近视散光眼的眼像差,6.0mm 瞳孔直径下,以第三、五项 Zernike 系数(C_3和C_5)进行分析;使用 Humphrey 角膜地形图对484只眼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散光度数,分为顺规(包括0°与180°两类)、逆规、斜轴(包括45°与135°两类)5组角膜散光,各自矢量分解为 J_(45)(轴在45°或135°的 JCC 柱镜)与 J_0(轴在90°或180°的 JCC 柱镜)后分别与第二阶像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由矢量分析所得的各组角膜散光平均值分别为-1.34D×6.87°、-1.03D×23.15°、-0.48D×89.55°、-0.91D×156.87°、-1.02D×176.74°;各组角膜散光的 J_(45)和 J_0值分别与 C_3和 C_5呈线性相关,其中 J_(45)与 C_3的线性回归公式确定系数 R^2依次为0.138、0.119、0.090、0.526、0.501;J_0与 C_5的确定系数 R^2依次为0.711、0.736、0.864、0.866、0.785。结论角膜散光与眼二阶波阵面像差关系密切,两者的相关呈散光轴向依赖性。角膜散光与眼内散光的不同互补和叠加模式随散光轴向的变化而规律变化。
吴江秀吕帆贺极苍胡亮沈烨宇陈世豪许琛琛瞿佳
关键词:近视角膜散光像差
Artisan与Verisvsey虹膜同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Artisan与Verisyse虹膜同定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不适宜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或透明晶状体摘除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64例(112只眼),植入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治疗屈光不正。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0±0.35,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为-14.22D(-6.75—29.0D),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范围是8.0~26.0D。术后1d,1月,6月,1年,2年进行随访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满2年,92.0%(103只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0.5;85.7%(96只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119±303)/mm^2,术后1月、6月、1年,2年平均减少分别4.46%,5.77%,7.31%,术后2年内皮细胞年损失率0.7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间眩光,无人上晶状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虹膜同定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安全、稳定、有效、预测性好、手术具有可逆性,术后2年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较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张洪洋郭海科曾锦金海鹰
关键词:虹膜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眼
胃肠间质瘤CT表现及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CT表现,并分析其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术前均经CT检查,分析CT征象,并探讨CT征象如肿瘤大小、形态及生长方式等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胃部间质瘤31例,小肠19例,直肠7例,腹腔肠系膜3例。60例患者中极低恶性22例,低度恶性17例,中度恶性16例,高度恶性5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均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曾卓辉林岗赵振军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