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113)

作品数:18 被引量:183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会广魏宁宁张颖刘忠原张耀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特拉华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权益
  • 5篇农民
  • 5篇民工
  • 4篇地权
  • 4篇土地权
  • 4篇土地权益
  • 4篇农村
  • 4篇农民工
  • 2篇地经
  • 2篇意愿
  • 2篇整治
  • 2篇土地承包权
  • 2篇土地承包权益
  • 2篇土地整治
  • 2篇中农
  • 2篇经营权
  • 2篇劳动力
  • 2篇承包权
  • 1篇电图
  • 1篇调研数据

机构

  • 1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特拉华大学

作者

  • 12篇陈会广
  • 3篇魏宁宁
  • 2篇刘忠原
  • 2篇张耀宇
  • 2篇张颖
  • 1篇谢勇
  • 1篇邹伟
  • 1篇李浩华
  • 1篇徐雷
  • 1篇徐辉
  • 1篇周翼虎
  • 1篇陈真

传媒

  • 6篇土地经济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现代管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基于李维祥诉李格梅继承权纠纷案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制化、物权化过程中,它的继承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李维祥诉李格梅继承权纠纷案"作为解构该问题的典型案例,与同类案例的判决结果均表明,法官裁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继承,并且法官见解在全国趋于统一。虽然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为类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提供一个稳定的标准。但是,在农民长久不变的预期里,承包地的继承与其他不动产继承的差异性越来越小,而且他们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不具备区分这种差异性的知识能力。因此,在一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社会环境中裁判理由的正当充分与被广泛认可程度均会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该案例的指导性与约束力。仅有承包收益的继承权,不足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灭失也不应过于简单化为家庭户的灭失,应该兼顾习惯法对司法判决的潜在影响,适时修改现行法律,调整制定法在继承利益上的适用,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能范围,衡平司法判决的应然与权能变迁的实然之间的矛盾。
陈会广陈真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司法实务
“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基于价格博弈的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研究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及流转价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地流转中承包户和经营户的价格博弈,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和Hurwicz准则求得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然后以农地流转较为成熟的江苏省典型区域为例进行价格测算和验证,结果较为符合实际流转价格情况,说明本文关于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农地流转市场价格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张颖朱奎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农民工的土地权益与劳动权益——基于2009—2017年农民工调研被引量:3
2018年
农民工在乡村的土地权益与在城镇的劳动权益,对其市民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农民工调研团队从2009—2018年年初持续关注了农民工的以土地及劳动权益为重点的权益保障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1)总体上,受访农民工平均年龄区间为40.2~43.1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平均比例为45.64%。外出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主,且收入情况较为可观。但是农民工群体定居城镇的意愿总体还是不高,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定居意愿相对较低。(2)在土地权益保障方面,农民工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模糊,但农民工家庭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相对稳定,农民工家庭土地流转呈现多样化特征。家庭规模、迁移距离是影响农民工家庭土地退出的主要因素。农民工家庭的承包地退出意愿相对高于宅基地退出意愿。农业补贴的发放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承包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3)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比率呈现良好势头,工资拖欠率较低,但其对于城镇企业职工保险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在15.92%~58.01%区间。2014—2017年农民工工资拖欠率持续保持在5%~7%的低位,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初见成效。农民工城镇企业职工保险的参保率总体仍处于30%以下的低位。在劳动合同签订率、工资拖欠率以及城镇企业职工保险参保率这三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情况优于中生代农民工,中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情况又优于老一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此外,调研发现了农民工在城镇住房保障、城镇融入等方面尚存问题。
林奕冉陈会广
关键词:农民工土地权益劳动权益
留在农村,还是继续进城?——返乡农民工分化及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发生了分化,在行为选择上面临着留在农村还是继续进城的二元选择。本文通过统计描述和独立样本t 检验,对安徽省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描述发现,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城市非正规劳动市场最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独立样本的t 检验的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分化在性别和务工收入上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农民工更倾向留在农村,而男性农民工更倾向继续进城务工;相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工而言,倾向继续进城的农民工发生土地流转较少,且放弃承包地意愿也较低。务工收入越高的农民工更倾向继续进城务工,而务工收入较低的则倾向留在农村。因此本文认为,返乡农民工在留在农村还是继续进城的二元选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分化和收入分化,土地收入–保险效应对返乡农民工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会广刘忠原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分化土地权益
基于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城镇用地承载力研究
2022年
在城镇用地适宜性与城镇用地承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选取九个指标构建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城镇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制作城镇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评估出城镇用地承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临界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极适宜区面积分别为594.84 km^(2)、518.23 km^(2)、726.06 km^(2)、407.91 km^(2)、1062.79 km^(2),优质承载区(极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2.33%,可承载区(极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占比为33.35%,2015年南京市现状城镇用地离优质承载区尚有712.34 km^(2)的潜力空间,离可承载区尚有1368.60 km^(2)的潜力空间;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京市城镇用地承载能力在1050.50万人~2196.76万人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支持。
魏宁宁林奕冉
关键词:土地资源适宜性承载力
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实证检验被引量:34
2013年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通过引入土地承包权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推导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查数据和多项分类Logit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地调整及放弃土地承包权意愿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细碎化、产权认知作用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一致,二者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土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并长期不变,对于有序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陈会广刘忠原
关键词:土地承包权益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
城乡一体化中农民工的劳动社会保障与土地承包权益问题研究
2019年
农民工问题是农民问题乃至三农问题在城乡二元格局下由乡村向城镇的衍生,突出表现为农民工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基本权益。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权益,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的前提,也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本研究以江苏省城乡一体化为背景,针对2010年在宁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家庭土地处置、土地承包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收集的有效问卷1062份,将调查结果放在江苏省与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中进行考察,并与全国《2010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行比较,发现:(1)城乡差距仍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任重道远。而且,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严重失衡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正在城镇内部形成新二元格局,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2)与全国层面的调查数据比较,南京市农民工务工状况并不容乐观。受访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建筑业和制造业仍然是其主要就业领域,他们就业不稳定、工资待遇低下、融入城市的物质资本匮乏,致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钟摆式转移。(3)农民工在劳动社会关系保护上处于弱势地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业(占27.16%)和制造业(占30.16%),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不高(仅占20.27%);社会保障体系难以覆盖,参保比例低于20%;劳动政策与社会保障的协同治理不到位,离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对其市民化的托底还有很大距离。这种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注定不可持续。(4)农民工在面临上述不利的局面下,对城市生活与工作并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保有土地成为其规避失业风险与防御生存威胁的重要策略。土地带来的租金收益以及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可以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社会福利水平,弥�
陈会广卢婞刘忠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权益
农民市民化及其土地权益保障——文献评述与今后公共政策选择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与评述,梳理出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与土地权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公共政策选择建议。研究发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城乡迁移过程中,由于二元体制带来的外生约束,劳动力在难以获得务工地平等市民权利的情况下,依托集体土地权益来形成务工—务农的灵活就业模式,这种不彻底的城乡迁移模式,能够实现其家庭收入最大化与风险规避的权衡。所以,不同于传统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的预期,土地权益对中国农民的迁移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而且,推动彻底的迁移劳动力市民化,相对应的土地权益放弃,其前提应是市民权利的平等,使得迁移者的土地权利与保障功能脱钩、向单纯的财产权利还原;而非是以土地财产权利置换市民权利的错位交换。因此,未来的公共政策应充分认识到土地权益对劳动力迁移的重大作用,合理地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土地权益保护与退出。
张耀宇陈会广刘忠原
关键词:土地权益劳动力迁移市民化
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居住权益与乡城迁移意愿:基于沪宁铁路沿线八市火车站的调查研究
2022年
农民工的城乡权益在其市民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市民化的微观基础是农民工的意愿。因而,有必要从农民工农村土地权益、城镇居住权益的角度检验其与农民工乡城迁移意愿的关系。本文利用沪宁铁路沿线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上海火车站(含高铁站点)等8个站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居住权益与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概念化与操作化测量。从农地产权强度、社会保障效应、资源禀赋效应方面检验农地权益与农民工乡城迁移意愿的关系;从农村宅基地权益、城镇居住权益检验居住权益与农民工乡城迁移意愿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民工乡城迁移意愿的强弱在有无发生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有无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打算、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住房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农村土地权益脱钩、农民工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挂钩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政策和城镇住房保障政策既要保有社会保障功能性支持,又要有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农民工的意愿。
陈会广李丽林奕冉姚聿
关键词:农民工
南京市城镇用地扩张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2021年
揭示城镇用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特征,剖析城镇用地扩张的内在机制,是控制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的基础。以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扩张强度、景观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以及扩张方位分析等对南京市2000—2015年的城镇用地时空变化格局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同时,采用曲线拟合模型定量分析城镇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年南京市城镇用地面积、景观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分别为569.38 km^(2)、165.96、1696.74、0.9994,到2015年分别为891.42 km^(2)、138.29、227.45、0.9956;15年来,南京市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为3.77%,主要向北西北、北东北方位扩张,扩张面积分别为123.88、103.78 km^(2);南京市城镇用地扩张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交通改善、土地政策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因素。城镇用地扩张特征的定量描述和驱动力分析将为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持。
魏宁宁林奕冉周翼虎
关键词:城镇用地扩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