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10H2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郑玉婴李宝铭王攀郭勇张通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纳米
  • 2篇选择性
  • 2篇选择性催化还...
  • 2篇乙烯
  • 2篇荧光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管
  • 2篇聚苯
  • 2篇聚合法
  • 2篇可溶性
  • 2篇分散聚合
  • 2篇分散聚合法
  • 2篇高岭土
  • 2篇催化
  • 1篇氮氧化物
  • 1篇低温选择性催...
  • 1篇底材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化学

机构

  • 15篇福州大学

作者

  • 13篇郑玉婴
  • 7篇李宝铭
  • 5篇王攀
  • 4篇郭勇
  • 3篇陈德贤
  • 3篇张通
  • 2篇曾安然
  • 2篇陈竞芬
  • 2篇李峰
  • 2篇涂兆
  • 2篇刘清
  • 2篇汪谢
  • 2篇邱尚长
  • 2篇葛亮
  • 1篇林锦贤
  • 1篇张星
  • 1篇张由芳
  • 1篇邓中文
  • 1篇龙海
  • 1篇何明平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功能材料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塑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2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均匀设计优化分散聚合法制备P(St/nBA)微球体被引量:1
2011年
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苯乙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分散共聚合反应的试验,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线性和二次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聚合物粒子转化率、粒径及粒径分布这3个指标和各因素(单体总量及不同单体配比、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介质极性和温度)之间的回归方程,比较线性回归与二次回归的拟合度,考察各因素对3个指标影响的大小;然后用MATLAB软件优化二次回归方程,得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配方和预测值,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997,明显优于线性回归的结果R=0.795144;各因素对3个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交互作用,对各指标影响最显著的单因素及影响顺序如下:对转化率为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极性,对粒径大小为稳定剂用量>温度>单体中丙烯酸丁酯浓度>初始单体总质量;对粒径分布为分散介质极性>稳定剂浓度>温度;在最优配方下用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各指标的误差分别为:转化率|△K|<0.6%,平均粒径|△(?)|<6%,粒子分散系数|△ε|<30%。
林锦贤
关键词:均匀设计分散聚合
基于MnO_x-CeO_2/PPSN的低温SCR脱硝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超声法,将经400℃煅烧、锰摩尔分数为40%的MnOx-CeO2负载到经硝酸处理后的聚苯硫醚(PPSN)滤料上,制备了MnOx-CeO2/PPSN滤料。以氨气为还原剂,测试了MnOx-CeO2/PPSN滤料低温SCR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催化温度、NH3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催化剂负载量等因素对其NO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MnOx-CeO2负载量为296 g/m2时,在催化温度130~160℃、NH3/NO略大于1、O2体积分数约5%时,MnOx-CeO2/PPSN滤料具有较高的NO脱除效率。在催化温度、NH3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一定时,MnOx-CeO2/PPSN滤料的NO脱除效率随负载量的增大而增大。
刘清郑玉婴汪谢
关键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PPS
聚{(3-乙酰基)吡咯-[2,5-二(对丁氧基苯甲烯)]}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2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推-拉电子基团的聚吡咯衍生物——聚{(3-乙酰基)吡咯-[2,5-二(对丁氧基苯甲烯)]}(PA-PDBOBE)。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紫外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和循环伏安(CV)测试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UV-Vis谱表明,PAPDBOBE的光学禁带宽度(Eg)为1.51 eV。该聚合物的TG谱显示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165℃。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表明,该聚合物膜电极在LiClO4乙腈溶液中-1 V~1 V的电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位分别为0.52 V和-0.51 V。
王攀郑玉婴李宝铭何明平
合成反应型磷酸酯及其对TPU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合成了带双羟基磷酸酯BBHP(butyl bis(4-hydroxybutyl)phosphate),并研究了BBHP不同用量对合成的阻燃聚氨酯弹性体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BBHP用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阻燃性能提高,100%引张应力、拉伸强度、伸长率均不断下降,撕裂强度在BBHP添加量为12%时达到最大值。当BBHP用量在10%~12%,聚氨酯弹性体的氧指数达到27以上,力学性能和颜色均满足聚氨酯弹性体的要求。
张通郑玉婴陈德贤王攀
关键词:反应型阻燃TPU氧指数
PP/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被引量:8
2011年
以铝钛复合偶联剂(OL-AT-1618)、钛酸酯偶联剂(NDZ-311)、硬脂酸(StA)为表面改性剂对高岭土(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表明:PP/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与PP/未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相比,其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15%,拉伸强度提高7%。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改性高岭土在PP基体中分散均匀。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对PP的结晶状况进行表征,发现高岭土的填充量和偶联剂的用量对各衍射峰的位置几乎没有影响,但衍射峰强度略有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P的结晶速率进行研究,发现高岭土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可诱导PP结晶,使PP的结晶速率有所提高。
葛亮郑玉婴李峰李宝铭郭勇
关键词:表面改性剂高岭土微观结构
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核壳复合粒子被引量:1
2012年
在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存在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丙烯酸正丁酯(nBA)的分散共聚合,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76μm、单分散性较好的CaCO3/P(St-co-nBA)核壳复合粒子。包覆层聚合物P(St-co-nBA)与CaCO3粒子之间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作用,使其热分解温度比共聚物P(St-co-nBA)高。经热二甲苯抽提后复合物中仍有共聚物存在,这部分共聚物与CaCO3通过化学键牢固的结合。热失重结果表明,CaCO3的稳定包覆率为6.6%。
张星郑玉婴陈德贤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分散聚合复合物
淀粉/EVA复合发泡鞋底材料的配方设计及表征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8003树脂)、增容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滑石粉及增塑剂甘油对淀粉/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复合发泡鞋底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滑石粉和8003树脂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及回弹性有显著的影响,当8003树脂为20phr、EAA为30phr、滑石粉为0phr、甘油为8phr时,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XRD和SEM分析表明,EAA的加入能大大增加淀粉和EVA的相容性,达到增容的效果。
张由芳郑玉婴周谦邓中文
关键词:正交实验淀粉滑石粉
稀土复合稳定剂对CaCO_3/PVC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按照聚氯乙烯(PVC)排水管(PVC-U)通用配方,研究了自制羊毛酸钙锌和羊毛酸镧锌复合稳定剂,对PVC-U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镧锌体系的热稳定效果与复合铅盐相近,但是加工性优于复合铅盐。镧锌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维卡软化温度分别为47.25MPa、33.17%、83.50℃,效果优于钙锌体系和复合铅盐。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断面进行观察,镧锌体系对CaCO3的偶联作用效果优异。
郭勇郑玉婴邱尚长曾安然李宝铭
关键词:聚氯乙烯稀土稳定剂偶联剂
龙岩高岭土的苯乙烯原位聚合插层的FTIR和XRD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福建龙岩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用沉降的方法得到平均粒径为1.75μm的沉降高岭土。用DMSO插层高岭土,后用苯乙烯单体取代前驱体中的DMSO分子,产物经四氯化碳洗涤后,在马弗炉中270℃本体聚合2h得到高岭土/聚苯乙烯复合物。红外在1 453,1 499和1 606cm-1的吸收振动峰证明了聚苯乙烯的存在。XRD结果显示高岭土层间距0.712nm,苯乙烯聚合后片状结构已经被剥离。热重显示聚苯乙烯占复合物质量的40%,还有约5%的未除去DMSO和4.8%的羟基,估算出高岭土∶聚苯乙烯=1.375∶1(质量比)。扫描电镜也验证了这种剥离。
郭勇郑玉婴龙海葛亮李峰
关键词:高岭土插层苯乙烯原位聚合FTIRXRD
磺基水杨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为掺杂酸合成聚苯胺纳米棒导电材料。考察了单体/掺杂酸摩尔比对聚苯胺形貌与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RD粉末衍射表征聚苯胺结构;电化学工作站、四探针研究表明聚苯胺的导电性随掺杂酸/单体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大,单体/掺杂酸摩尔比为2时电导率为1.43S/cm;SEM、TEM表明聚苯胺纳米棒表面粗糙,直径约为100~200nm,长度约为400~700nm,表面附着了1层10~30nm厚的颗粒;并提出了纳米棒可能的形成机理。
陈德贤郑玉婴张通李宝铭
关键词:聚苯胺纳米棒电化学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